《浅谈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生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生存.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生存摘要:当代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导致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信息化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难得的新机遇。文中探讨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以及论述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类院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生存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高校信息化1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挑战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技能教育、道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负面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德育面临更严峻的考验。1)高校信息化对传统德育的冲击。传统德育主要教育形式是以课本为载体的课堂教育,而这
2、种课堂教育往往是被空洞的说教所充斥,远离学生实际、逃避现实矛盾,容易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兴趣的丧失。此外,通过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学生们能更加便捷地接触社会信息,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严重的反差,这种背反现象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从而产生困惑,步入误区。传统德育为学生们搭建的理想化道德模式、理想化社会现实很容易轰然倒塌,尤其是网上弥漫不良的腐朽的炫富、滥情、暴力、反社会等信息,使一些缺少辨别和自制能力的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跌入犯罪的深渊。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有较大冲击。由于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对网络犯罪的
3、舆论导向上也存在问题,加上对网络犯罪的制裁也还没有统一和严厉的措施,这些都助长了网络犯罪的不断产生;网络行为虚拟性强,其约束主要依靠使用者的道德自觉,容易造成自由意识的泛滥和法制观念的淡薄。过多地投入到虚拟社会中,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趋向于自私、冷漠、孤立和非社会化,也易让产生焦虑、压抑和苦闷的情绪,过分沉溺其中,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都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一些学生网络成瘾,会使他们玩网丧志,贻误学业,影响正常生活。少数大学生迷恋网上游戏而不能自拔,造成了孤僻、暴力、脱离社会的不良人格缺陷。信息化的发展容易造成大学生“快餐式”的信息消费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浅尝辄止
4、的浮躁的学习习惯。信息的便捷、简易获取使得青年大学生“快餐式”的信息消费,喜欢猎奇,对娱乐新闻、恶搞事件以及娱乐化的影视信息充满兴趣,而对严肃的、积淀的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的系统学习兴趣不大。信息对很多学生而言,无法承载深刻的思想内容并给予人震撼灵魂的影响。2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机遇2.1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高校信息化建设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建立了高通量、广联通、多媒体的校园网,建立了各种安全、稳定、畅通的强势信息媒体,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成功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
5、创新的平台。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德育教学中,可以从信息化资源中源源不断地引入教学素材,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更迅捷、更便利地进行师生交流2.2高校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网上交往、网上学习使各种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评价体系产生有益的碰撞,进而拓展个体的社会认知程度,使不同评价体系的对立统一有机地完善学生的道德心理和健全学生的道德人格。网络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网络化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交流,激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机制,网络还改变了传统的基于血缘、地缘等关系建立起来的传统道德交往,为新的道德秩序的建立搭建了技术框架,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认同的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角是教师,教育目标僵化、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形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效果。而高校信息化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沟通的形式,实现了学生自由平等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