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doc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doc(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 语文初中文言文及资料 汇编 pdy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及资料 汇编 81【此页可删】注: 因字体、格式等受限,此文档与原文档(第一版下载后可见,但需有魏碑、HanziPen SC Regular、FZJingLeiS-R-GB、FZQiTi-S14S等字体。另该文档为.docx)略有差异,内容未变。 批注是编者复习时加的,仅作参考。文档制作粗糙,文本中如有错字,敬请谅解。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总录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虽有佳肴 礼记河中石兽 纪昀寓言四则智子疑邻 韩非子塞翁失马 淮南
2、子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王安石木兰诗口技 林嗣环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狼 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爱莲说 周敦颐 核舟记 魏学洢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杜甫诗三首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石壕吏 杜甫 三峡 郦道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观潮 周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马说 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赤壁 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水调歌
3、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满井游记 袁宏道 诗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 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己亥杂诗 龚自珍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隆中对 陈寿 出师表 诸葛亮 词五首 望江南 温庭筠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武陵春 李清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九年级下册 公输 墨子 孟子两章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 惠子相梁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
4、庄子 曹刿论战 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愚公移山 列子 诗经两首 诗经 关雎 诗经 蒹葭 诗经- 七年级上册 -注:灰色部分书中未出现注:蓝色框内为批注部分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译文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
5、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最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暗示,表明谢太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现河南太康)
6、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比不上。因凭借。乐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即是。大兄无奕女: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原文+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7、,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 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是不讲信
8、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注释 陈太丘即陈寔(sh),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本文写陈纪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理”为全文的核心,作者想借孩子的责客语,责备客人的话,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戏玩耍。尊君在不(f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
9、末语气词。表询问。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请注意阅读该课小字部分。论语十二章 原文+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
10、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 传不习乎?” (学而)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
11、)老师了。”(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雍也)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1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述而)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而改之。” (述而)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曰:“博
13、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注释 选自论(ln)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zu y)(今山东曲阜)人。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yu)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学而和下文中的“庸也”“述
14、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只是从个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曾子即曾参(shn)(前505年前435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信真诚,诚实。传(chun)老师传授的知识。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逾(y)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
15、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i)疑惑。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肱胳膊。于对,对于。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河,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笃忠实,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虽有佳肴(礼记) 原文+译文 虽
16、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注释 1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
17、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2虽即使。3嘉肴(y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4旨甘美。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6是故所以。7困不通,理解不了。8自反反省自己。9自强(qing)自我勉励。强:勉励。10教(jio)学相长(zh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1兑(yu)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
18、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12学(xio)学(xu)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小字部分: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河中石兽(纪昀) 原文+译文 沧州1南一寺临2河干3, 山门4圮5于河, 二石兽并6沉焉7。 阅8十余岁9, 僧募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正门倒塌在了河,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重修, 求10石兽于水中,竟11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12数小舟, 曳13铁钯14
19、,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寻十余里, 无迹。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讲学家设帐15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16, 是非木杮17,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削下木片,岂能18为19暴涨20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21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21+。怎么能被洪水带它们离开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河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沿河求之, 不亦颠22乎?” 众服为确论23。 流而下寻找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人教版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批注 复习资料 汇编 第一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