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华歆传》原文及译文【精品文档】.doc
《《三国志·华歆传》原文及译文【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志·华歆传》原文及译文【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国志华歆传原文及译文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三国志华歆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 【原文】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士大夫、士族)无不游行(游逛)市里。歆为吏,休沐(洗脸)出府,则归家阖(关闭)门。议论持平(议事论人秉持公正),终不毁伤(诋毁中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暗中)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伊尹)、霍(霍光)之所难。芬性疏(粗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拱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因)为政清静不烦(烦扰百
2、姓),吏民感(感激)而爱(爱戴)之。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稳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白白)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标记),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因而)所受遂多。念(考虑)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歆至,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y)为尚书令。太祖征孙
3、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zu,即登基称帝),改为司徒。歆素清贫,禄赐以振(通“赈”,赈济)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dn,一石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没收入官的女奴),唯歆出而嫁之。 黄初中,诏公卿举(推荐)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用)安车征(征召)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三百户,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驾临)许昌。歆上疏曰:“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治理国家),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胜利)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
4、者以民为基(基础),民以衣食为本(根本)。使中国(中原)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背井离乡)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挑衅),可坐而待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操劳)于前世,犹不克(能够)平,朕岂敢自多(自赞),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认为)不一探取(攻取),无由(理由)自弊(损坏),是以(因此)观兵以(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是)前事之鉴,朕敬(恭敬地)不忘所戒(劝诫)”。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 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译文】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高唐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士族们没有不在大街游逛的。华歆做小吏,每天都洗完脸出家门,(公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志·华歆传 精品文档 三国志 华歆传 原文 译文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