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22年1月目 录一、规划背景7(一)发展基础7(二)存在问题9(三)面临形势11二、总体思路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5(三)发展目标16三、重点工程17(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提升工程18(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23(三)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工程27(四)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工程32(五)监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34四、投资测算和资金筹措38(一)投资测算38(二)资金筹措39五、环境影响分析39(一)影响分析39(二)应对措施40六、效益分析40(一)社会效益40(二)经济效益41(三)生态效益42七、体制机制创新42(一)种业要素流动机制创新42(
2、二)种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43(三)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43(四)种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创新44(五)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44(六)种业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创新44八、保障措施45(一)强化组织领导45(二)推进项目实施45(三)强化激励考核46(四)强化政策支持46(五)强化科技保障46前 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工作,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
3、身仗;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四川省是全国种业大省、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近年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林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四川省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为全面推进四川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种业强省,打赢种业翻身仗、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最有
4、力支撑,特制定本规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1种质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四川省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种质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利用价值高。全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全省已保存农业种质资源20万余份,米易县梯田红米、合江县带绿荔枝、彭州市大蒜、得荣县树椒、达川乌梅先后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完成9个藏区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启动建设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建立粮、果、茶、桑、草等种质资源圃27个。建成西南最大、保存畜禽遗传材料最多的畜
5、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成畜禽(蜂蚕)保种场(保护区)56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46个。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9个(国家级31个、省级8个)。建有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和重点林木良种基地35个(国家级19个、省级16个)。为促进新品种选育奠定了丰富的种质基础。2育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育种创新能力、科研团队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十三五”期间,全省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475个,其中水稻品种131个、居长江上游地区第二;获得登记品种1207个,其中油菜品种134个、居长江上游地区第一。专用粮油作物品种育种加速,选育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和油菜专用型品种52个,比“
6、十二五”期间增加了30%。育成天府肉鸡、大恒肉鸡799、蜀兴1号肉兔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个,育成饲草新品种65个、蚕新品种9个、桑新品种5个,审认定林木良种73个。3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四川省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杂交油菜制种面积全国第一,拥有国家级制种基地市1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县11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4个,初步建成了以川西平原为主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区,以安宁河流域为主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建成国家级天府现代农业种业园区1个,培育三台县国家生猪种业培育园区1个,启动10个省级现代
7、种业园区建设;建有各类种畜禽场(站)582个,其中国家级种公牛站1个、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3个、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27个;建有水产苗种场(站)1168个,其中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个,省级原良种场45个;建有蚕种场14家,其中省直属蚕种场5家;建成省级草种基地3个;建有以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为主的林木良种基地96个,其中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3个、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9个,为进一步提升供种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4企业主体培育持续加力全省现有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作物种业企业417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家,进出口企业13家;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畜禽种业企业402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8家
8、(生猪9家、肉牛1家、肉羊3家、家禽4家、兔1家);水产种业企业115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蚕种生产企业6家,桑树种子(苗)生产企业8家;林木良种生产经营单位86家;草种企业50余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5家。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4家,畜禽种业在主板上市2家,为培育全国前50强的领军企业创造了条件。5行业监管能力不断强化修订了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认真宣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配套规章,依法治种氛围更加浓厚。完善了“春秋查市场、夏查基地、冬查企业”的农作物种子市场例行抽检制度,主要农作物样品抽检合格率从
9、2015年的96%提高到2020年的98.3%,高于全国的98%;牛冷冻精液2015-2019年,国家抽检合格率100%,种公牛冷冻精液质量居全国前列。建立了以产地检疫为重点的水产种苗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制度和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制度,抓实畜禽种苗监管制度。形成了以省为中心、市为骨干、县为基础、第三方为补充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全省拥有31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其中4家具备分子检测能力,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市县级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42个,确保我省种子(苗)质量安全。(二)存在问题1品种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系统鉴
10、定评价尚未开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育种创新资源要素分配不均,育种材料、人才、资金80%以上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还未形成,种业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商业化育种进程滞后。全省基本还停留在杂交育种“2.0时代”,基因编辑、分子设计和人工智能等新兴育种技术应用不足、短板明显。农作物、饲草、经济林品种同质化严重,突破性新品种少,市场竞争力较弱。高代次畜禽品种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自主培育的畜禽新品种不多,持续选育力度不足。优良乡土树种良种选育和挖掘利用严重滞后。2供种保障能力减弱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萎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逐年下滑,已由过去的全国第一降至第三,基地
11、“五化”(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旱涝保收面积不足45%,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种畜禽场数量虽多,但普遍规模不大,设施设备陈旧,技术能力不足,生产水平不高,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水产种业苗种场(站)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建设标准低、装备落后,生产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现代渔业发展需要。饲草种子主要依靠省外调进或国外进口,适合在四川农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饲用燕麦、青贮玉米和川西北牧区种植的披碱草属、羊茅属、早熟禾属等种子缺口大。林木良种基地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核桃、油橄榄、油茶等经济林专用采穗圃和用材林高世代种子园建设滞后。3企业综合竞争力不足全省农作物种业企业普遍
12、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尚无一家主板上市企业。农作物种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由2011年的前3位下降至目前的8-9位,进入全国种业50强的企业由2013年的5家减少到目前的3家,前10强无我省企业。全省畜禽种业企业中,种猪、蛋种鸡供应量全国前10的我省均仅有1家。企业研发投入偏少、创新不足,全省农作物种子企业研发总投入不到1亿元,科研人员平均数量不超过3人,多数为购买或组配品种,联合育种攻关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尚未真正打通。4行业监管能力不足全省农作物种业质量检验机构建设滞后,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州)和县(市、区)不具备种子质量检验能力,运行经费保障不足。非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
13、不健全,监管工作滞后。电商销售种子管理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支撑。另外,全省每年统一组织的新品种试验及自主试验点次达3000余个,新品种试验监管难度加大。种畜禽质量监管多依赖于行政许可、系谱查验、外貌鉴定,缺乏必要的监管技术手段。省种畜禽质量检测站运行受限,目前只开展猪、牛精液质量检测,对种畜禽质量检测和监管不够。部分市县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被撤销,导致行业监管能力严重削弱。(三)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四川省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和新阶段,新阶段推进全省种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1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
14、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2015-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打好种业翻身仗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生物育种”“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等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现代种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全国种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培育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把现代种业发展确立为3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产业之首。2019年召开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
15、系推进大会,明确要优先发展现代种业等3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发挥种业“芯片驱动”作用。2020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等纳入2021年重点任务,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了具体部署和要求,为四川现代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种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种业发展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法治体系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种业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新品种保护、种业基地建设等受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科企合作联合育种攻关正在推进,种业市场监督管理不断强化,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改善。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
16、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一系列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持续释放,为四川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面临挑战种业科技竞争加剧。世界范围内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4次种业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种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发生深刻变革;以生物组学、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的前沿学科揭示了性状形成机理,理论突破正在形成;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技术加快进步,使育种定向改良更加便捷,育种效率几何级数增长,育种由随机朝定向、可设计转变,品种“按需定制”正成为现实。现代种业科技已发展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集成,甚至形成对农业生产领域全方
17、位立体式的整合与控制,种业科技竞争愈演愈烈。四川省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省份相比,种业科技创新基础和水平总体还较落后,在种业新方法新技术应用、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追赶式发展的重大挑战。对外开放挑战加大。201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其中,放宽了种业领域的准入,与2017年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相比,除禁止类领域没有变化外,取消了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种子生产外资限制,对于自贸区,小麦、玉米外商投资比例可提高到66%。面对新一轮的种业对外开放,国际种业巨头垄断格局明显加剧并呈“强者恒强”态势,国内种子市
18、场将再次面临种业外企巨大的竞争挑战,四川省种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着力推进四川省种业振兴实施方案落实落地。立足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战略定位,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聚焦构建农业“10+3”现代产业体系,聚力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培育创新、检测展示评价和良种繁育推广“四大体系”,全面提升种源保护利用、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五种能力”,培育
19、一批突破性品种,建设一批现代化种业基地,壮大一批领军种业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川种”品牌,持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川种”金字招牌,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人民美好生活种业根基。(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统筹推进。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推进现代种业品种创新、良繁基地、主体培育和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建设。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着力做大做强在国内具有突出优势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生猪等优势种业,加快发展杂交玉米及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畜禽蜂、水产、林竹、草类等种业。坚持企业主体,创新驱动。以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打造种业产业
20、链条,扶优扶强扶特色,摆脱同质化竞争,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领军企业。积极推进科企融合,创新和拓展产学研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多元投入,社会参与。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种业投入新机制。政府重点支持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与保护、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育种创新平台、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各方重点开展种子(苗)、种畜禽生产基地建设、联合育种攻关和商业化育种及市场推广。(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自主育种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品种测试检测能力大幅提
21、升,良繁基地供种能力稳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提升,依法治种能力不断强化,基础支撑水平大幅跃升。初步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用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初步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目标。1资源保护迈上新台阶基本构建“一库多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和一批种质资源圃(场、区、库),保存种质资源总量23万份(剂),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提纯复壮20个以上地方特色品种。开展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畜禽遗传资源鉴定评价和地方猪群体遗传结构基因组分析研究,发掘和创制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突破性新种质
22、,种质资源共享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建立。2育种创新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育种创新平台,创建国家区域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种业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以上,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5个、水产新品种1-2个、蚕桑新品种5-6个、饲草新品种6-9个、林木良种35个,实现新一轮作物良种更新换代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3供种保障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现代化良种生产基地,建成现代化粮油作物种子生产基地30万亩、特色作物(菜果茶药桑草等)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建成畜禽蜂(草)良种扩繁场(基地)137个、水产苗种良种繁育基地25个。建成部省级畜
23、禽核心种源基地45个、蚕桑核心种源基地6个、饲草核心种源基地3个、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4个(其中新建5个,提质增效9个)。4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做大做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壮大一批种业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种业领军企业28家,力争10家以上进入全国50强。5监管能力实现新提升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行业监管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省市县协查联动机制不断健全,种业发展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精液、蚕种、林木种苗、牧草种子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90%、96%、95%、95%以上,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三、重点工程(一)种质资源保
24、护利用能力提升工程1加快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对全省162个涉农县(市、区)及48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涉农县(市、区)进行全面普查和资源收集。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及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省农作物、畜禽、水产、中药材及林草种质资源家底,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库),更新发布全省种质资源目录(名录)和保护名录,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开展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实现应保尽保,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2健全完善资源保护体系建成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提升完善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基
25、因库,科学布局一批农作物、畜禽蜂、水产、蚕桑、林、草种质资源圃(场、区、点、库),构建“一库多圃”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推进资源登记,确定省级保护单位。压实各级政府保护种质资源的属地责任和保护单位主体责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积极参与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探索创新组织管理和实施机制,加强种质资源安全管理。3开展资源鉴定评价围绕种业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以优势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开展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功能基因,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夯实育种
26、原始创新基础。4推动资源创新共享利用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以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为载体,搭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和交易平台,支持创新种质及相关技术上市公开交易、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鼓励企业在资源鉴定挖掘、开发利用中发挥主体作用,加快优质特色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5重点项目与布局(1)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选址成都市邛崃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府现代种业园),高起点建设涵盖农林牧渔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与科普展示“三位一体”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种质资源库。(2)种质资源圃(场、区、库)新建和改建种质资源圃(场、区、库)136个。
27、其中:农作物(饲草桑)种质资源圃60个、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1个、畜禽(蜂蚕)保种场(区)5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个、林木种质资源库5个。持续推进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提档升级。专栏1 种质资源圃(场、区、库)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数量(个)布局农作物(饲草桑)种质资源圃60作物(50个):成都市新都区(豆类)、成都市郫都区(小麦)、米易县(红米)、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沙贡米)、珙县(糯稻)、广元市昭化区(王家贡米)、巴塘县(甲着小麦)、道孚县(青稞)、马尔康市(春油菜)、成都市新都区(多用途油菜)、仪陇县(高产蚕豆)、南充市顺庆区(高蛋白大豆)、古蔺县(高粱)、布拖县(乌洋芋
28、)、泸县(小金钩花生)、金阳县(迷科乌洋芋)、南充市顺庆区(甘薯)、德格县(藏木香、羌活、贝母、甘松等)、乐山市沙湾区(佛手、淫羊藿等)、中江县(丹参、白芍等)、会理市(石榴)、达州市达川区(乌梅、何首乌等药材)、汶川县(羌活等)、万源市(天麻、蜜环菌等秦巴山区野生中药材)、崇州市(梨、李、柑橘、枇杷、葡萄、樱桃、蓝莓)、成都市新都区(樱桃、草莓、桃、梨、猕猴桃、柑橘、葡萄、枇杷)、绵竹市(猕猴桃)、合江县(带绿荔枝、石斛)、峨边县(枇杷)、金川县(雪梨)、得荣县(藏桔)、雅安市名山区(古茶树)、峨眉山市(古茶树)、旺苍县(古茶树)、北川县(古茶树)、汉源县(红花椒)、巴塘县(辣椒)、叙永县(
29、朝天椒)、丹巴县(黄金荚)、成都市新都区(芥菜、花椰菜、番茄、生姜、苦瓜、辣椒)、广元市朝天区(蔬菜)、绵阳市游仙区(莴笋、菜豆、甘蓝、番茄)、彭州市(大蒜)、通江县(银耳,木耳)、青川县(木耳、竹荪)、长宁县(竹荪)、什邡市(毛木耳)、小金县(羊肚菌)、金堂县(侧耳)、米易县(香菇、木耳);饲草(4个):成都市新津区、红原县、开江县、崇州市;桑(6个):南充市、绵阳市、乐山市、凉山州等市(州)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1成都市畜禽(蜂蚕)保种场(区)52畜禽(39个):内江猪、成都麻羊、藏鸡、藏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丫杈猪)、乌金猪、青峪猪、麦洼牦牛、金阳丝毛鸡、彭县黄鸡、平武黄牛、峨边花
30、牛、巴山牛、三江黄牛、德昌水牛、九龙牦牛、四川麻鸭、米易鸡、峨眉黑鸡、四川山地乌骨鸡、四川白鹅、旧院黑鸡、草科鸡、钢鹅、建昌鸭、泸宁鸡、崖鹰鸡、美姑山羊、川中黑山羊(金堂型、乐至型)、川南黑山羊(自贡型、江安型)、古蔺马羊、北川白山羊、板角山羊、西藏羊、西藏山羊、建昌黑山羊、四川白兔主产区及分布县;蜂(6个):马尔康市、万源市、青川县、得荣县、雅江县、古蔺县;蚕(7个):南充市顺庆区、阆中市、三台县、乐山市市中区、德昌县、通江县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10大通江河(通江县)、嘉陵江南部段(南部县)、濑溪河(泸县)、平通河(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岷江(乐山市市中区、青神县)、嘉陵江(武胜县)、
31、构溪河(阆中市)、西河剑阁段(剑阁县)、镇溪河(富顺县)、龙潭河(万源市)林木种质资源库5区域性(5个):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高原区(3)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建设省级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1个。建设农作物(饲草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分中心11个,为农作物品种选育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益性、基础性支撑和服务,进行育种中间材料创制,开展种质资源的特异性状挖掘,原始资源的改良和优良性状的聚合,分离群体目标性状单株分子标记选择。开展分子检测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分子检测服务。建设畜禽(蜂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分中心2个,重点对52个地方畜禽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完
32、成农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0.4万份。专栏2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数量(个)布局省级资源鉴定评价中心1邛崃市农作物(饲草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分中心11作物(7个):四川省种子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饲草(3个):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桑(1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畜禽(蜂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分中心2成都市龙泉驿区(畜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蚕)(4)特色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基地建设特色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基地50个,其中农
33、作物(饲草桑)20个、畜禽(蜂蚕)30个。选择地方特色优异资源所在地或具有条件的农业园区、科研院所等,重点开展四川地方特色农业种质资源开发与示范。专栏3 特色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基地布局表重点项目数量(个)布局农作物(饲草桑)20米易县(红米)、巴塘县(甲着小麦)、西昌市(荞麦)、黑水县(紫皮大蒜)、大邑县(红皮大豆)、泸州市江阳区(糯高粱)、甘孜县(甘孜紫皮洋芋)、成都市青白江区(彩色花生)、资阳市雁江区(清水香苕)、西充县(二荆条)、南江县(金银花)、阆中市(川明参)、达州市通川区(苎麻)、合江县(带绿荔枝)、安岳县(柠檬)、威远县(无花果)、攀枝花市仁和区(攀西特色果树)、南部县四川省植物工
34、程研究院中试基地(青花椒)、得荣县(树椒)、若尔盖县(羊肚菌)畜禽(蜂蚕)30湖川山地猪、乌金猪、雅南猪、成华猪、藏猪、内江猪、麦洼牦牛、川南山地牛、北川白山羊、古蔺马羊、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西藏羊、四川山地乌骨鸡、峨眉黑鸡、彭县黄鸡、泸宁鸡、石棉草科鸡、米易鸡、旧院黑鸡、广元灰鸡、建昌鸭、四川白鹅、西昌钢鹅、中蜂主产区及分布县;川藏黑猪、蜀宣花牛、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蜀兴1号肉兔培育单位或祖代及以上种畜禽场所在县。(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打造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实施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科研组织创新,支持科研院校、推广单位和企业共建包括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技术创新中心、作物加速育种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通量分子育种实验室、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育种创新联合体等种业创新平台,以及包括种畜禽(水产)性能测定中心、品种区域综合试验站等在内的公益服务平台,提升全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2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实施种业创新基础研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等项目,集中科研院校力量,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加快组学、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建立现代精准育种技术体系,突破生物育种“卡脖子”关键技术。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健全以核心种群性能测定、
36、遗传评估以及疫病净化为重点的畜禽育种技术体系,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基地建设。3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骨干、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创新体系,健全要素跟着市场走的“企业+创新平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全省十大特色产业,聚焦粮油、生猪、牦牛、青稞、蔬菜和道地药材等重点产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由优势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揭榜挂帅”,深入实施良种联合攻关,力争在良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选育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加快推进畜禽育种创新步伐。4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研成果权益改革,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与企
37、业共建新型研发转化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支持种业企业转化科研成果,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推广“政府后补助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式。注重种业发展社会效应,着力构建科技引领、典型带动的示范应用体系,建设一批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重点项目与布局(1)农作物育种创新实施突破性粮油作物、酿酒专用粮、特色作物等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培育绿色高产、优质专用和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突破性粮油农作物新品种,创制新亲本材料10份以上,培育突破性新品种10个以上;制定酿酒专用品种质量标准,选育符合酿酒专用的抗病稳产品种,创制新材料5份以上,培育酿酒专用新品种5个以上
38、;开展蔬菜、果树、茶、食用菌、马铃薯和道地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创制育种新材料20份以上,选育新优品种20个以上。专栏4 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布局突破性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由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花生优势种业企业承担,省内相关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支持酿酒专用粮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由酿酒高粱、小麦、水稻、玉米优势种业企业承担,省内相关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支持特色作物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由马铃薯、蔬菜、食用菌、果树、中药材优势种业企业承担,省内相关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支持(2)畜禽育种创新实施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优质肉(奶)牛、羊,优质禽、兔,高产中蜂等选育
39、联合攻关,组建优化核心育种群,结合基因组选择技术持续开展性能测定,充分利用地方畜禽资源和国内外优异品种资源,筛选优异杂交组合,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及专门化品系。培育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2-3个,筛选肉(奶)牛最宜杂交组合1-2个,培育优质肉羊新品种(系)1个,培育禽兔新品种(配套系)2-3个,培育强群、高产的中蜂配套系1个。专栏5 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布局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联合攻关由邛崃市嘉林生态农场等相关单位具体实施,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优质肉(奶)牛、羊联合育种攻关由四川省阳平种牛场
40、等相关企业具体实施,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优质禽、兔联合育种攻关由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具体实施高产中蜂选育联合攻关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牵头,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中蜂育种攻关技术工作(3)水产育种创新重点围绕优势性状基因挖掘、数量性状基因位点鉴别、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设计等核心技术,开展定性选育工作,培育满足不同养殖环境要求的高产、抗病、抗逆、优质的新品系和新品种。创制水产育种新材料5-6个,选育优质新品系3-4个,培育新品种1-2个,重点布局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及水产
41、企业。(4)蚕桑育种创新建设蚕桑品种创新基地,选育叶用桑、果用桑、茶用桑、饲料桑等多种用途桑品种,培育高品位茧丝品种及人工饲料蚕、雄蚕等优质蚕品种。选育蚕桑新品种5-6个,重点布局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省苏稽蚕种场、通江县柞蚕种场等科研单位。(5)饲草育种创新实施突破性饲草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培育绿色高产、优质专用和适宜轻简化栽培的高丹草、苏丹草、玉草、狼尾草、箭筈豌豆专属青贮玉米和墨西哥玉米等高大禾草新品种。充分利用冬闲田选育多花黑麦草、燕麦、青稞、苦荬菜、紫花苜蓿等抗病、抗倒伏,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筛选20个适应四川栽培
42、的饲草品种,育成6-9个饲草新品种,重点布局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草业中心、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科研单位。(三)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工程1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园区和种业集群建设实施现代种业园区培育行动,以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和三台国家现代生猪种业园区为引领,创建国家区域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创新中心以及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围绕全省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省级现代种业园区,在更高水平上集聚种业创新要素,打造一批种业集群,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动能。2加快建设优势种业良繁基地实施农作物优势种子基地提升行动,遴选认定一批省级优势种子基地,扎实抓好国家级和省级育制种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制种产
43、业园,提升基地现代化水平和优质种子种苗繁育生产能力。实施畜禽核心种源基地提升行动,支持承担保、育、繁、推等任务的部省级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场加快现代化改造升级。实施生猪种业提升行动,培育“川系”种猪品牌,打造全国优质生猪核心种源基地。实施水产种苗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建成一批名优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场和水产苗种良种繁育基地。加强省级重点林草良种基地建设,探索确定一批保障性苗圃。3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大投入,提升我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水平,加强科研配套功能建设,建设好四川省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大力改善南繁育种科技人员科研条件。建设四川省南繁工作服务站,加强南繁管理与服务,搭建我省南繁育种创新科
44、技集成与转化展示平台,全面提升南繁育种创新能力。4重点项目与布局(1)现代种业园区和种业集群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蚕桑等现代种业园区10个。重点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品种测试(性能测定)评价、良繁基地四大建设,加强园区内种子加工、烘干、仓储等设施设备配置,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等培训。依托园区打造种业集群,重点建设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猪、牛羊、水产等7个集群类型,实现产学研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专栏6 现代种业园区和种业集群建设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数量(个)布局农作物种业园区培育工程6邛崃市(粮油)、西昌市(玉米)、旺苍县(茶)、绵阳市游仙区
45、(蔬菜)、南充市顺庆区(柑橘)、崇州市(落叶果树)畜禽种业园区培育工程3江油市(生猪)、乐至县(畜禽)、洪雅县(牛)水产种业园区培育工程1眉山市东坡区种业集群7成都市、绵阳市、眉山市、达州市等地区(2)农作物优势种子基地提升重点建设好国家级种子基地县,规划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县,大力提升种子生产基地“五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全省实施粮油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提升32个,建成现代化粮油作物种子生产基地30万亩;实施特色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31个,建成特色作物(菜果茶药桑草等)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专栏7 优势农作物种子基地提升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数量(个)布
46、局粮油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提升32水稻(11个):成都平原8个、川南2个、川东北1个;玉米(3个):成都平原1个、川南1个、攀西1个;油菜(3个):成都平原3个;小麦(2个):成都平原1个、川东北1个;大豆(2个):川南1个、川东北1个;马铃薯(3个):成都平原1个、川东北1个、攀西1个;甘薯(2个):成都平原1个、川东北1个;高粱(2个):川南2个;青稞(2个):川西北2个;荞麦(1个):攀西;花生(1个):川南特色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31蔬菜(6个):成都平原3个、攀西1个、川南1个、川东北1个;水果(4个):成都平原2个、川南1个、攀西1个;桑树(5个):攀西2个、川东北1个、川南1个、成都
47、平原1个;药用植物(5个):成都平原3个、川东北1个、川西北1个;茶(5个):成都平原2个、川东北2个、川南1个;草(6个):川西北2个、攀西1个、川南1个、川东北1个、成都平原1个(3)畜禽水产良种扩繁基地提升开展畜禽核心育种场(原种场)和一级、二级扩繁场标准化改造。建设生猪核心育种场20个,区域性种公猪站20个,其中国家级种公猪站1个。建设牛羊禽兔蜂核心育种场25个,桑(柞)蚕原种场6个。建成畜禽蜂良种扩繁场(基地)132个(其中生猪60个、其它畜禽60个、蜂12个),桑(柞)蚕一代杂交种扩繁场10个。加快推进省、市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产苗种良种繁育基地25个。专栏8 畜禽水产良种扩繁基地提升重点项目布局表重点项目数量(个)布局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20全省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核心育种场区域性种公猪站建设20生猪生产基地县牛羊禽兔蜂核心育种场建设25牛羊:全省范围内布局省级及以上核心育种场;蜜蜂:邛崃市畜禽蜂良种扩繁场(基地)建设132全省21个市(州)桑(柞)蚕原种场建设6南充市、绵阳市、乐山市、凉山州、巴中市等桑(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