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八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四).doc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八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八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四).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教学重点: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2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二、默
2、读文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疏通字词(幻灯片展示)。(1)给生字词注音。肇(zho) 裔(y) 埋没(m) 彷(png)徨(hung) 儒(r)(2)理解运用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求知,获得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田地:地步。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2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
3、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三、小结。四、布置作业。抄写本文的生字词并记忆。第二课时一、检测。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四书”正心修身齐家二、研讨。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
4、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讨论并归纳: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6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7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讨论并归纳: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8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应
5、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9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10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11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12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13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6、?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1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三、拓展反思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和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说说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学生畅所欲言。例:下雪了,我伸手接过飞舞的雪花,不久就不见了,只有手中水珠滴滴,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就成了水。我对钟表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好奇,于是拆开它,按照图纸重新安装好,虽然不准了,但是我却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
7、。四、布置作业(幻灯片展示)课文中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思考一下,为什么“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请把你的看法写成4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资料宝藏】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读设计 自读要求: 1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 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 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
8、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1 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 学习探究学习方法。4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1 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 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2)默读
9、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 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如果课堂讨论不够深入,可让学生以“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5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0、。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确定主题;查询资料;概括结论;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l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二(312):分析问题。一层(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初中语文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