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索.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索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实效性激情情感活动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当务之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针对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了些探索。具体策略如下:一、情景
2、陶冶法首先要以真情来感染,因为激情是可以传递的。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动人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引其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不由得陶冶学生们的心境,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激情中可创设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来引发兴趣。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陶冶学生从此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并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二、感染熏陶
3、法三、明理育德法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可见,在小學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四、实践锻炼法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锻炼法,就
4、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促进了他们的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五、示范引领法小学生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
5、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老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作为思品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如执教不上当受骗一课,开课时,教师可借助录像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晚上,小丽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忽然听到敲门声。小丽问:“是谁,有什么事?”敲门者说是她爸爸的同事,要给他爸爸送一份文件。小丽站起身准备去开门,录像停止。小丽是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呢?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该开门”还是“不该开门”的问题。然后两组学生对抗辩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学生知道了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学会自己保护。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锻炼。总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才能让他们带着激情、兴趣在课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