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3《人口分布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理13《人口分布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13《人口分布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6、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7、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
2、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联系的观点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4、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 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
3、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13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 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
4、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 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 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 倍多。(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如图131 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 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 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 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
5、同。设问: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点拨:1、东多西少;2、平原多,山地、高原少3、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4、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活动:阅读下面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等降水量线图,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分布?学生思考回答。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平原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气候: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水资源和土壤: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
6、,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思维发散: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学生回答: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的平原丘陵地区课堂讨论:中国的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点拨:判断是否合理的依据环境人口容量三、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编码:CN3P4X6A3V5
7、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8、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
9、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
10、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
11、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
12、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
13、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文档编码:CN3P4X6A3V5 HS4M1C10K3N3 ZY6J5B1X1D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
14、量?回答点拨:主要制约因素资源: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 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分布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 13 人口分布 人口 合理 容量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