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智慧云锁(T-ZZB 1144—2019).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物联智慧云锁(T-ZZB 1144—20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智慧云锁(T-ZZB 1144—2019).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3.310 A 91 ZZB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11442019 物联智慧云锁 IOT intelligent cloud lock 2019-07 25 发布 2019-08-0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ZZB 11442019 I 目 次 前 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5 技术要求.3 6 试验方法.8 7 检验规则.14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6 9 质量承诺.17 T/ZZB 114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
2、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浙江家具与五金研究所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王力门业有限公司、浙江王力高防门业有限公司、深圳飞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力奇工贸有限公司(排名不名先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跃斌、田帆、支崇铮、王挺、彭建新、胡旭升、何彦、夏舒畅、厉毅。本标准由浙江家具与五金研究所负责解释。T/ZZB 11442019 1 物联智慧云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联智慧云锁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本标准适用于通过物联智慧云平台进行信息数据安全交
3、换和管理的联网型电子防盗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 第3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5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8部分:
4、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10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301482013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电磁
5、兼容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CJ/T 166 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条件 GA/T 732015 机械防盗锁 GA 374 电子防盗锁 GM/T 00022012 SM4分组密码算法 GM/T 0008 安全芯片密码检测准则 JIS B64021997 机械压力机精度检验 3 术语和定义 GA 37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物联智慧云锁 IOT intelligent cloud lock T/ZZB 11442019 2 通过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在线监测、故障诊断、预估预警、远程开启、自动锁闭、信息传输与存储,并能与物联智慧云平台进行信息数据安全交换和管
6、理的联网型电子防盗锁。3.2 数字钥匙 digital key 用来控制物联智慧云锁进行启、闭所使用的包含数字编码信息的载体。3.3 生物钥匙 biometric key 用来控制物联智慧云锁进行启、闭所使用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如指纹、虹膜、指静脉、人脸等)。3.4 应急机械防盗锁头 mechanical burglary-resistant lock cylinder for emergency use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通过机械钥匙实施开锁的部件。4 基本要求 4.1 设计 4.1.1 设计选型应满足客户对生物识别的安全性要求、数据安全要求、结构安全要求。4.1.2 结构设计应采用三维、动态
7、计算机辅助设计。4.1.3 结构设计应考虑将锁头与锁具联接,当防护面在被拆卸后,不能通过简单技术手段将锁具打开。4.1.4 设计应充分考虑锁具部件对不同类型锁具的产品的适应性,形成易于移植的电控集成模块、离合模块、识别模块等。4.1.5 设计时应满足通信模块与其它智能产品联动的兼容性要求。4.2 原材料 4.2.1 物联智慧云锁结构选用的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 320 MPa。4.2.2 接触或非接触式智能钥匙(如 IC 卡、CPU 卡等),应符合 CJ/T 166 的要求。4.3 工艺与装备 4.3.1 印刷电路板器件应采用符合回流焊、波峰焊工艺,无铅焊接,并做防霉菌、
8、防潮湿、防盐雾处理。4.3.2 应配备精度达到 JIS B64021997 一级标准,综合间隙 0.23 mm 的高速精密压力机。4.3.3 应配备半封闭结构、低损耗切削加工、废液废料分离回收,重复定位精度0.03 mm 的数控加工设备。4.4 数据安全 T/ZZB 11442019 3 4.4.1 数据处理芯片应使用符合 GM/T 00022012 要求、支持 SM4 算法的不能复用的安全模块。4.4.2 数据传输应采用满足 GM/T 0008 规定的安全芯片硬件和 SM4 密码算法进行加解密的双重加密技术。4.4.3 物联智慧云锁云端智慧云平台安全应采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数据传输方式
9、,包括云端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安全。4.4.4 物联智慧云锁软件数据加密应实现一机一密,防止被规模化破解,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应能抵御伪造设备攻击、密钥破解攻击、伪造服务器指令/监听或篡改关键信息/利用安全漏洞窃取密钥等攻击手段。4.4.5 物联智慧云锁用户权限管理应有层级权限的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对系统和服务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4.5 检测能力 应具备机械强度、耐久性、高低温、恒定湿热、振动测试、防机械技术开启、静电放电干扰、强磁场技术开启、电源电压适应及欠压试验等检测能力。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物联智慧云锁表面应无明显的变形、裂纹、褪色,也不应有毛刺
10、、砂孔、起泡、腐蚀、划痕、涂层脱落等缺陷。5.2 外壳防护等级 物联智慧云锁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 42082017中IP52等级的规定。5.3 功能 5.3.1 信息保存 物联智慧云锁在断电168 h后锁内保存的信息不应丢失,电源恢复正常后,物联智慧云锁应能正常进行启闭。5.3.2 使用权限管理 物联智慧云锁应具有用户使用权限管理功能,在添加或删除用户的过程中,应具有相应的授权机制。5.3.3 输入错误报警 采用未授权的数字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在5 min内连续错误输入规定的次数时(次数范围:15),物联智慧云锁应能给出报警提示和/或发出报警信息,应将信息同步到已联网的智能终端进行信息提
11、示,同时物联智慧云锁应自动进入无效输入状态,且无效输入状态应至少持续90 s。5.3.4 防拆报警 当拆除物联智慧云锁的防护面时,设备应发出声压不小于 80dB(A)持续时间 5 min 的报警声,并推送报警信息到智慧云平台系统和智能终端。T/ZZB 11442019 4 5.3.5 事件记录 5.3.5.1 应能在物联智慧云锁本体上对开锁、用户添加或删除等操作生成相应的事件记录,并应能在控制终端对事件记录进行查询,记录内容至少应包含时间、用户、事件类型等信息,开锁记录信息中还应包含数字钥匙和/或生物钥匙的唯一性信息。5.3.5.2 事件记录的存储数量应不少于 500 条。5.3.6 信息上传
12、 物联智慧云锁应能将本体上产生的输入错误报警、防拆报警及事件记录等信息上传至智慧云平台系统和智能终端。5.3.7 计时误差 物联智慧云锁应能自动进行校时,且24 h计时误差应不大于5 s。5.3.8 使用时限设置 应能设置物联智慧云锁的数字钥匙和/或生物钥匙的使用时限,在使用时限内数字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应能正常开锁,超过使用时限的数字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则不能控制开锁。5.3.9 访问控制 在访问物联智慧云锁的智慧云平台系统时,应具有相应的身份认证方式(如采用用户名、口令或生物认证方式),且应能对操作权限进行设置。5.3.10 胁迫报警 物联智慧云锁需具有胁迫报警功能,在本体上输入胁迫信息后,应
13、能向智慧云平台系统和智能终端发出胁迫报警信息,同时在本体上不应有报警提示,且应能正常开锁。5.4 双验证模式 物联智慧云锁具有可选择性开启的双验证模式功能,当开启双验证模式功能后,必须使用两个不同编号用户的电子钥匙和/或生物钥匙,或是不同用户的电子和/或生物钥匙组合,才能开启本锁。5.5 编码组合数 采用数字钥匙的物联智慧云锁,其编码组合数应不小于1 000 000种;采用生物钥匙的物联智慧云锁,其编码组合数应不少于512个字节。5.6 主锁舌伸出长度 当钩舌/爪舌为主锁舌时,锁舌伸出长度应不小于14 mm;除钩舌/爪舌以外的锁舌作为主锁舌时,锁舌伸出长度应不小于20 mm。5.7 主锁舌灵活
14、度 用手动部件操作主锁舌的转动扭矩应不大于3 Nm,主锁舌启、闭应无阻滞现象;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电子防盗锁,用机械钥匙操作主锁舌的转动扭矩应不大于1.5 Nm,主锁舌启、闭应无阻滞现象。5.8 强度 T/ZZB 11442019 5 5.8.1 锁壳强度 锁壳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在承受2.65 J的冲击强度及110 N的静压力试验后,不应产生明显的变形和损坏。5.8.2 主锁舌强度 5.8.2.1 主锁舌抗轴向静压力 物联智慧云锁的主锁舌(钩舌/爪舌除外),在承受4 000 N的轴向静压力后,锁舌回缩量应不大于5 mm,且物联智慧云锁应能正常工作。5.8.2.2 主锁舌抗侧向静压
15、力 物联智慧云锁的主锁舌(钩舌/爪舌除外),在承受6 000 N的侧向静压力后,物联智慧云锁应能正常工作。5.8.2.3 钩舌/爪舌强度 当钩舌/爪舌作为物联智慧云锁的主锁舌时,在承受4 000 N的侧向静压力,钩舌轴向4 000 N的拉力,钩舌4 000 N的抗脱出力后,物联智慧云锁应能正常工作。5.8.3 手动部件强度 对闭锁后位于防护面的手动部件分别施加1 600 N的静拉力和50 Nm扭矩时,锁具不应开启,手动部件不应产生变形或损坏。5.8.4 锁扣盒(板)强度 物联智慧云锁的锁扣盒(板)在分别承受5 000 N的轴向静压力、5 000 N的侧向静压力后,应能正常使用。5.8.5 识读
16、装置强度 具有键盘盒和/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或读卡器等识读装置的物联智慧云锁,在识读装置上施加110 N的静压力,作用 60 s2 s后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损坏。键盘的任一按键经过6 000次的动作,该键不应产生故障和输入密码失效现象。5.9 钥匙 5.9.1 数字钥匙抗静电 在数字钥匙的信息载体上任意点与地之间施加1 500 V静电电压,数字钥匙的性能不应受到影响。5.9.2 机械钥匙强度 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物联智慧云锁,其机械钥匙在承受3 Nm扭矩作用后,应无明显变形,并能正常使用。5.10 耐久性 物联智慧云锁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的情况下,进行10 000次锁具启、闭操作
17、,试验后不应有电气部件或机械部件的损坏或失效,且应能正常工作。T/ZZB 11442019 6 5.11 防技术开启 5.11.1 防强电场技术开启 正常工作的物联智慧云锁在规定的强电场的作用下,不应出现开启现象。5.11.2 防强磁场技术开启 正常工作的物联智慧云锁在规定的强磁场的作用下,不应出现开启现象。5.11.3 防机械技术开启 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物联智慧云锁,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实施机械方式技术开启,物联智慧云锁在10 min内不能被开启。5.12 应急机械防盗锁头 5.12.1 防钻 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物联智慧云锁,其应急机械防盗锁头被破坏、被打开的净工作时间应不
18、少于30 min。5.12.2 差异量 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物联智慧云锁,其机械防盗锁头弹子以长度为差异的,差异量应不小于0.5 mm,以角度为差异的,差异量应不小于15。5.12.3 理论密钥量、实际可用密钥量和互开率 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物联智慧云锁,其机械防盗锁头理论密钥量应不少于10 000种,差异交换数为2个。实际可用密钥量,应不少于理论密钥量的40%。互开率应不大于0.01%。5.13 电源 5.13.1 供电方式 物联智慧云锁应采用低电压直流电源(如电池)或交流电网电源转直流低电压进行供电。5.13.2 电池容量 使用电池供电时,电池容量应能保证物联智慧云锁连续正常启、闭
19、3 000次以上。5.13.3 欠压指示 使用电池供电时,当物联智慧云锁的供电电压低于标称电压值的80%时,应能给出欠压指示,给出欠压指示后的物联智慧云锁应还能正常启、闭不少于100次。物联智慧云锁应能将电池欠压信息上传至远程终端。5.13.4 电源电压适用范围 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内变化时,物联智慧云锁不需要作任何调整应能正常工作。5.14 环境适应性 5.14.1 气候环境适应性 T/ZZB 11442019 7 按表1的规定对物联智慧云锁进行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状态改变,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盐雾试验后物联智慧云锁的金属零部件表面还不应有锈蚀。表1 气候环
20、境适应性 项目 试验条件 持续时间 状态 高温 温度:(552)4 h 加电状态 低温 温度:-(253)4 h 不加电状态 恒定湿热 温度:(402)相对湿度:(933)%48 h 不加电状态 5.14.2 机械环境适应性 按表2的规定对物联智慧云锁进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前物联智慧云锁处于正常锁闭状态,试验后不应出现开启现象且应能正常工作,锁内各机械零件、部件无松动,外壳无变形和损坏。表2 机械环境适应性 项目 试验条件 状态 正弦振动 频率范围:(10150)Hz 加速度:5 m/s2 振动方向:X、Y、Z 三个轴向 扫频速率:1 oct/min 扫频周期的数目:1 不加电状态 冲击
21、 加速度:150 m/s2 脉冲持续时间:6 ms 冲击脉冲波形:半正弦 冲击轴向数:6 每轴向上的脉冲次数:3 不加电状态 自由跌落 跌落高度:1 m 几何面数:4 各个面跌落次数:次 是否带包装:带包装 不加电状态 5.15 电磁兼容 5.15.1 静电放电干扰 物联智慧云锁应有承受 8 KV(接触)和/或15 KV(空气)的静电放电试验,试验期间不能产生误动作或功能暂时丧失而能自动恢复,试验后工作应正常。5.15.2 抗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 物联智慧云锁应能承受频率范围为80 MHz1 000 MHz(调制频率为1 MHz,调制度为80%)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试验,试验场强为10 V/m,
22、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试验后工作正常。磁卡、IC卡、TM卡应具有上述条件下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试验后不应产生数据变化或失效。5.15.3 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T/ZZB 11442019 8 当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物联智慧云锁应能承受0.5 kV,重复频率为5 kHz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试验后工作正常。5.15.4 抗电压暂降干扰 当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物联智慧云锁电源应能承受电压降低30%、25个周期的试验要求,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试验后工作正常。5.15.5 浪涌(冲击)抗扰度 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物联智慧云锁,浪涌(冲击)抗扰度限值应符合 GB/
23、T 17626.5 中的规定,AC 电源端口:线-线等级 2、线-地等级 3;信号线端口:线-地等级 1。对于实际使用长度小于 10m 的数据电缆可以不进行试验。试验中电子防盗锁不应有误动作,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5.16 安全性 5.16.1 抗电强度 物联智慧云锁的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抗电强度应能承受表3规定的50 Hz交流电压的抗电强度试验,历时1 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表3 抗电强度试验要求 额定电压 实 验 电 压 kV 直流或正弦交流有效值 V 交流峰值或合成电压 V 060 085 0.5 60130 85184 1.0 130250 184354 1.5 5.
24、16.2 绝缘电阻 物联智慧云锁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下,不应小于100,湿热条件下不应小于10。5.16.3 泄漏电流 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物联智慧云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机壳对大地的泄漏电流应小于5 mA。5.16.4 阻燃 对采用塑料材料作为物联智慧云锁的外壳或配套装置,其塑料外壳经火焰燃烧5次,每次5 s,不应起火。5.17 稳定性 物联智慧云锁在正常大气压下连续通电168 h,每天进行不少于30次的启、闭操作,不应出现误动作、电气故障或机械故障。6 试验方法 T/ZZB 11442019 9 6.1 试验条件 除特别声明环境条件的试验外,试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联智慧云锁T-ZZB 11442019 智慧 ZZB 1144 201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