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酸碱盐人教版.pdf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酸碱盐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酸碱盐人教版.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酸 碱 盐第一类基础型实验大题典例剖析例 1(2011 广州)雪碧是一种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解析】雪碧中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不再存在,因此溶液又变成了紫色。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以及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一般与工农业生产、社会实践、生活实际等联系起来,解答此题主要是掌握好溶液的酸碱性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例 2 如图 8-1-1 所示,在烧瓶里收集满某种气体,烧瓶用带导管(导管一端事先已经绑好
2、一个气球)的胶塞塞紧。当拔开胶塞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振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大.瓶中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解析:本题考查碱的性质。由题意可知,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膨大,说明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则可判定瓶内气体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A 项正确;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不变,B 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C 项正确;氧气既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不变,D 项错误。2 答案:
3、AC【规律方法总结】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但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因此可借用该题中的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例 3(2011 潍坊)某同学在自己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白色粉末能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据此可确定白色粉末是含有CO32一离子或 HCO3一的盐,故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答案:D【
4、规律方法总结】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可利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盐的存在。例 4(2011 天津)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氢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白色粉末无色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白色沉淀加入水加入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3(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别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因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
5、,要避免与(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A.硝酸钡溶液B.氯化钠溶液C.酚酞溶液D.稀盐酸解析:(1)各类化肥的外观有较大的区别,从外观上看,氮肥和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因此从外观上可鉴别出磷矿粉;(2)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放出的是碳酸氢铵,其余的肥料不与盐酸反应;(3)剩余两种肥料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后,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氯化铵,无现象的是硫酸钾。铵态氮肥与碱类物质会释放出氨气,进而降低肥效,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氯化铵和硫酸钾还可以利用阴离子的不同来选择试剂进行鉴别,可根据S
6、O42能与 Ba2反应生成沉淀的原理,选择硝酸钡来鉴别。答案:(1)磷矿粉(2)碳酸氢铵(3)氯化铵碱A【规律方法总结】找出某一物质的性质与其他物质的不同之处入手,加入的试剂必须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现象不一样才能区别。中考真题分析1.(2011 天津)某同学描述的有关实验现象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A潮湿的天气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色烟雾B棉麻织物点燃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生铁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泡,固体完全溶解解析: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在该条件下是否能发生反应,还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
7、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A 错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能和空气中的水蒸4 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故在瓶口有白雾出现,不是烟雾B 错棉麻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与纸中的成分相似,其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C 对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D 生铁中还含有其他成分,不溶于稀盐酸,故不会完全溶解答案:C 2.(2010 宽甸)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8-1-2),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上图8-1-3 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 P 是(写溶液名称
8、),吐蛋的原理是解析:本题设计新颖,以往的考题主要是考查“瓶吞鸡蛋”的原理,很少设计鸡蛋吐出的题目。解题时只要把握住“瓶吞鸡蛋”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瓶吐鸡蛋”是因为瓶内压强增大的原理即可。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进入瓶内;依据碳酸钠与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可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等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蛋被吐出。答案:2NaOH+CO2=Na2CO3+H2O 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1(2012?铜仁)
9、简述在实验室如何稀释浓硫酸。解析: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禁止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5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4.(2011 烟台)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序号)。硝酸铵磷酸二氢铵硝酸钾硫酸钾(2)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g。(3)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8-1-4 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
10、你进行有关推断。由实验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根据实验1、实验 2 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种情况;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 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解析:只含有N、P、K 中一种元素的化肥是氮、磷、钾肥,含二种或两种以上是复合肥。解答本题要根据实验现象推测,营养液中的物质能否共存是关键;由实验1 的实验现象可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钙;然后再根据营养液中碳酸钾不能共存可知,营养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钾;再根据实验2的实验现象可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钾;而硝酸钾是可能存在的物质,故营养液的组成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若原营养液中 K+和 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
11、说明营养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钾,故营养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钾。图 8-1-4 实验 2 实验 1 6 答案:(1)(2)3(3)K2CO3 2 KCl、Ca(NO3)2【规律方法总结】在解题时不要只注重实验1、实验 2 的分析,而忽视了营养液中的成分能否共存而导致推断出错误答案。对于可能含有的物质,常常就是对整个现象不会造成影响的物质,可以是没有现象,也可以与现象相符,这一点需要注意。过关检测1.(2012 烟台)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 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
12、恰好完全反应C.A 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BC 解析:该实验的pH 由大变小,是将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 点的 pH 大于 7,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 点的 pH 等于 7,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氢。2.(2010 柳州)向一定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8-1-6 所示。则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B a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C b 点比 c 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7
13、 D ab 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7 2.D 解析:滴入的碳酸钠溶液先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因此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A 项不正确;图中a 点为碳酸钠与溶液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除含有未反应的氯化钙外,还含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B 项不正确;图中b 点为溶液中盐酸、氯化钙恰好与所滴入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此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因此随碳酸钠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即b点比 c 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故 C 项不正确;ab 线段上任意
14、一点对应溶液均是氯化钙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此两种溶质的溶液均呈中性,即溶液的pH 等于 7,故 D 项正确。3.(2011 济宁)小林的妈妈把家庭久置不用的食盐、纯碱、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和生石灰干燥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打包准备扔掉。小林为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将其带到实验室,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1)将部分粉末放人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到白色浊液,杯壁温度无明显变化,他推断:粉末中一定含有 _,一定没有 _,可能含有 _;(2)向实验(1)的浊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浊液变红。查阅资料知食盐、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他又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 _。经反思,小林感觉实验设计还不完善,不能确定
15、粉末中是否含有食盐。3.(1)漂白粉生石灰纯碱、食盐(2)纯碱解析:根据题目 1)的描述的“白色浊液”,可以得出该粉末中一适含有漂户决分,因为漂白粉中的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杯壁温度无明显变化”,可以推断出该粉末甲一定没有王石灰,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产生热量;可能含有纯碱和食盐。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4.(2011 南充市)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下曲线描述的是()序号甲乙8 4.D 解析:A、铜锌的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稀盐酸,锌与盐酸反应马上会生成氢气;B、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
16、液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马上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C、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马上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D、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把盐酸中和完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5.(2011 泸州)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M 点的意义是,此时反应中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图二是
17、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像,该图像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 时无气泡产生,此时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 A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稀盐酸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钡溶液C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碳酸钠溶液D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或气体的质乙的质量9 NaHCO3NaCl;第二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大于v1ml 后,Na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所加盐酸的体积等于v2ml 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所加盐酸体积大于v2ml 时,溶液的PH 7。5.(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
18、)80:73 放热(3)NaHCO3HCl NaCl+CO2+H2O NaC1 7,当两者反应后土成中性的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溶液又会呈酸性,即 PH7;pH;pH。设计与实验小方、小钟、小陈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小方:取 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 pH7。小钟:取 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小陈:取 pH试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pH7。评价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同学,其余两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结论从物质的类别看,碳酸钠是一种(填“酸”或“碱”或“盐”),它的溶液显碱
19、性,说明显碱性的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碱的溶液。64 应用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说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解析:溶液的 pH可能大于 7、可能小于 7也可能等于 7;测定某溶液的pH时,应该先将 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可用水将试纸润湿也不可以直接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但其水溶液显碱性,说明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碳酸钠显碱性,在生活中可以作洗涤剂,用于除油污。答案:猜想与假设.=7(或 7)7(或=7)评价小方.小钟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小陈直接将 pH试纸浸入 Na2CO3溶液中结论盐.不一定应用作洗涤剂,用于
20、除油污(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规律方法总结】测定溶液的pH 时,要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不可以用蒸馏水润湿,也不可以将试纸直接放进待测液中;从本题中可以看出,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碳酸钠显碱性,但它属于盐类物质。例 3(2011 武汉)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1)由实验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_;为了进一步探
21、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中的氢氧化钙溶65 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的均相同。通过实验和实验,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3)实验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规律方法总结】要解决好该题,除了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外,对物质
22、的除杂,实验的逻辑推理要求都很高。在最后一问中,直接去找有现象的试剂很难发现答案,但通过全局分析后可以得出BaCl2溶液消除了碳酸钠的干扰后就能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中考真题分析1.(2011鸡西)为了探究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100g,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8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乙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16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有剩余。下列有关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A.反应后乙同学所得溶液中一定不含盐酸B.反应后向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一定会有蓝色沉淀生成C.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23、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小于 14.6%解析:反应结束后,固体有剩余,即氧化铜有剩余,那么盐酸一定反应完全,故A 正确;氧化铜与盐66 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而甲同学的反应结束后氧化铜反应完全,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若盐酸有剩余,盐酸又会与滴加的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可能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 B 错误;若 8g 氧化铜与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甲同学的恰好完全反应,而乙会剩余8g 氧化铜,此种情况下,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 正确;甲若恰好完全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稀
24、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而不是大于 7.3%,故 D 错误。答案:AC 2.(2011 江西)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有以下两个实验方案:(1)方案 1:请问:操作的名称是。要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必须测量的数据是:碳酸钡的质量和;若过滤所得固体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量,测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低”或“不变”)(2)方案 2:通过测定样品和足量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测得各物质的质量(g):样品质量为a,所用硫酸溶液质量为b,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为c,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用 a、b、c 表示
25、)解析:操作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使之成为溶液,可知该操作为溶解,方案1 是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通过测定碳酸钡的质量确定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得氯化钠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因此必须知道样品的质量,若实验过程中沉淀没有洗涤,碳酸钡表面上会附着一些溶液,干燥后有溶液中的溶质附着,使碳酸钡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偏大,即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方案2 是利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前样品质量与硫酸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剩67 余溶液的质量之和,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实验 过关 专题 酸碱 盐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