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宝坻区 2021 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下列四组转化实验,能发生转化的实验组有()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 RNA降解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 DNA 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加热杀死的R 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A BCD【答案】A【解析】【分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其DNA 仍具有转化活性,可使R 型菌发生转化。酶具有专一性,可催化特定物质的水解。【详解】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
2、,只能使蛋白质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 R 型菌混合培养,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 RNA 降解酶处理后,只能使RNA 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 R 型菌混合培养,可使 R 型菌发生转化,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 DNA 酶处理后,DNA 被破坏,再与活的R 型菌混合培养,不能使R 型菌发生转化,错误;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不会使 S型菌发生转化,错误。故选 A。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纤维素、肝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BATP、DNA、RNA 都含有 C、H、O、N、P五种元素C酶、抗体、激素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D脂肪
3、、磷脂、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是指由多个单体聚合而成的多聚体,一般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的碳链构成基本骨架。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为RNA。识记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和功能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 错误;B、ATP、DNA 和 RNA 中都含有五碳糖、含氮碱基和磷酸,因此组成元素均为C、H、O、N、P,B 正确;C、部分酶的本质为RNA,激素不都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的本质为固醇,不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不包含脂肪,D 错误;故选 B。3当病原体侵入
4、人体后,人体可通过免疫调节维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免疫调节中必不可少,它包括皮肤和黏膜B吞噬细胞在摄取和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中都有溶酶体的参与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抗原结合D效应 T 细胞对宿主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调节的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
5、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 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
6、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 正确;B、吞噬细胞摄取病原体中没有溶酶体的参与,只是在处理病原体中有溶酶体的参与,B 错误;C、与抗原结合的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C错误;D、效应 T 细胞对宿主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调节的细胞免疫,D 错误。故选 A。4下图为生物体内三种有机分子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蓝藻中虽无叶绿体但含有机分子B 的部分区域含有氢键,中氨基酸结合位点在端C 最可能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D 和 的分子组成上都含有核糖和含氮碱基【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
7、题图:分子中含有N、Mg 元素,是叶绿素分子。具有明显的三叶草结构,是tRNA,能运输氨基酸;是 ATP分子,含有2 个高能磷酸键,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为叶绿素分子,原核生物蓝藻中虽无叶绿体但含叶绿素和藻蓝素,A 正确;B、的部分区域含有氢键,中氨基酸结合位点在tRNA 的长臂端,即-OH 端,B错误;C、为叶绿素,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 正确;D、为 tRNA,含有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为 ATP,其中 A 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 正确。故选 B。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
8、中可增殖、分化为B 细胞或 T 细胞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
9、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T 细胞是在胸腺里分化成熟的,A 错误;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B正确;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D 正确。故选 A。6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无核膜外,其余的核仁、染色体都与真核细胞相同B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核膜,无细胞壁,无
10、种类多样的细胞器C蓝藻细胞因为含有叶绿体这种细胞器,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的原核生物D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 DNA 分子为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并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之处.A.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叫拟核,A 错误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大多数原核细胞有细胞壁,B 错误C.蓝藻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C 错误D.具
1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所有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 正确.答案选 D 点睛:记住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区别的判断依据:7研究人员在家蚕中发现一种新的体态类型短体蚕,用这种家蚕与正常体形家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杂交组合F1短体蚕正常蚕实验一:短体蚕 正常蚕788 810 实验二:短体蚕 短体蚕1530 790 A可以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的方式获得纯种短体蚕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实验一中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短体蚕:正常蚕=2:3 D实验二中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正常蚕占4/9【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杂交组合
12、二数据分析可知,体形为短体的是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致死,正常体形为隐性性状,A错误;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等位基因分离所致,B 错误;C实验一中F1的短体蚕基因型为Aa,正常蚕基因型为aa,故 F1产生的配子中1/4A、3/4a,F1个体随机交配,由于显性纯合致死,后代中短体蚕:正常蚕2:3,C正确;D实验二中F1短体蚕基因型全为Aa,正常体形蚕基因型为aa,故 F1产生的配子中1/3A、2/3a,F1个体随机交配,由于显性纯合致死,后代中短体蚕Aa:正常蚕aa1:1,D 错误;故选 C。8细胞要经历产生、生长、成熟、增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不改变
13、细胞的遗传物质,能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D大肠杆菌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属于无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细
14、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A 正确;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B 正确;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 错误。故选 D。9对下列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一个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吃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谈梅生津”指人没吃到也没看到,只是听他人讲梅子就分泌唾液。A 过程都属于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但三者的感受器不同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
15、了 过程的调节D反应过程中发生Na+内流,使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内侧Na+浓度高于膜外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
1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是生来就有的,是非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A 正确;B、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过程刺激种类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尖,过程刺激种类是视觉刺激,过程刺激种类是听觉,B正确: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谈梅生津”分泌唾液的调节过程,C正确;D、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但钠离子浓度还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三个过程反射的种类,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进行解答。10若亲代 DNA
17、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 可与碱基A 配对,诱变后的 DNA 分子连续进行2 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 分子加热后得到5 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 替换的碱基可能是()A A BT CG DC【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DNA 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 与 T配对,C与 G 配对。3、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 复制时,Bu 可与 A 互补配对,代替T 作为原料。【详解】设突变的正常碱基为P,该碱基突变后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
18、可与碱基A 配对,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 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DNA 分子中含有ABU,该 DNA 分子经过第二次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 分子上对应位置的碱基为ABU、A-T,水解形成的单链类型为图示中的前面三种情况。后面的两种单链类型说明亲代DNA 经过两次复制后的另两个DNA 分子上的碱基对为C-G,由于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突变为 BU,故最左面的单链为突变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最右面的链为亲代DNA分子的另一条模板链,根据最下面碱基为C,可知对应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应该为 G,即鸟嘌呤,综上分析,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11为临床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
19、),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 TNF-抗体,需要获得TNF-抗体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噬菌体基因组中,经过筛选得到能正确表达TNF-抗体的噬菌体,进行大量扩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 TNF-抗体的基因片段与噬菌体DNA 重组需用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B在细菌体内,噬菌体以自身氨基酸为原料合成TNF-抗体CTNF-抗体随子代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在噬菌体表面D噬菌体通过侵染细菌繁殖,增殖速度快,更容易快速获得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知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将
20、TNF-抗体的基因片段与噬菌体DNA 重组需用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A 正确;在细菌体内,噬菌体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TNF-抗体,B 错误;因为噬菌体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DNA 在内部,外面包裹着蛋白质,所以TNF-抗体随子代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在噬菌体表面,C正确;噬菌体通过侵染细菌繁殖,增殖速度快,更容易快速获得抗体,D 正确。综上所述因此选B。【点睛】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噬菌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是解题的关键。12某植物的株色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B、b 位于第 6号染色体上。把经过X射线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授予绿色植株,F1代中出现一株绿色植株。F1紫株和绿株的
21、第6 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BB,绿株的基因型为bb B该绿色植株的出现是由于紫色基因突变导致的CF1中绿株与紫株相比,其他性状也可能存在差异D图中 F1绿株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F1紫株的两条6 号染色体正常,而F1绿株的两条6 号染色体长度不同,说明经过X射线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中6 号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了缺失,使其相关的株色基因丢失,而未经过X射线处理的绿色植株基因型为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有b 基因,与上述紫色植株含有异常6 号染色体的花粉结合形成了图示中F1绿株的染色体组成。而经过X射线照射
22、的紫色植株中含有正常6 号染色体的花粉与绿色植株产生的含有b 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形成了图示中F1紫株的染色体组成。【详解】A、若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BB,绿株的基因型为bb,经 X射线照射的紫株的花粉授给绿株(bb),若 X射线照射使一条6 号染色体上片段缺失导致B 基因丢失,另一条 6 号染色体正常,则杂交后代能出现上图中染色体组成的紫株和绿株,A 正确;B、由图可以知道,X射线照射紫株花粉后,花粉中的6 号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 错误;C、由图可以知道,F1中绿株的第6 号染色体中的一条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缺失的片段可能还会含有控制其它性状的基因,所以 F1中
23、绿株与紫株相比,其他性状也可能存在差异,C正确;D、没有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之前,图中F1绿株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应该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属于同源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这两条染色体仍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联会,D 正确。故选 B。13某研究小组以健康的橄榄幼苗为实验材料,移栽前用外源生长素吲哚丁酸(IBA)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浸泡处理,所使用的生长素浸泡液浓度分别为100mol/L、300mol/L、500mol/L,每组处理时间分别为 1h、3h、5h、CK组培养液未加生长素,栽培45d 后取样测定橄榄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4、()A实验的自变量有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及处理时间BCK组没有用生长素处理,幼苗因缺乏生长素不生长C实验结果表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对生长素反应不同D根据上述指标无法确定橄榄幼苗移栽的最佳处理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对植株地上部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地上部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浓度为500 mol/L的 IBA 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对地下部根系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地下部鲜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详解】A、据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及处理时
25、间,A 正确;B、CK组没有用外源生长素处理,但幼苗自身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其地上部和根系生长,B错误;C、由图可知,对植株地上部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地上部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浓度为500 mol/L的 IBA 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对地下部根系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地下部鲜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橄榄幼苗地上部与根系对外源生长素反应不同,C正确;D、橄榄幼苗生长的各个指标对不同外源生长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存在不同反应,不同组合处理的幼苗生长效果无法通过单一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宝坻区 2021 新高 第四 质量 检测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