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8页2019-2019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2 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秦代只设置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D.地方实权的扩大2.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自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3.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A.公元前 2 世纪初B.公
2、元前 3 世纪初C.公元前 2 世纪末D.公元前 3 世纪末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 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6.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
3、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7.2019 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 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 万人去修始皇陵,70 万人去修阿房宫,50 万人戍五岭 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A.人民习惯了压迫 B.王朝财力充裕 C.实现了中央集权 D.国内上下一心8.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9.秦朝时
4、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B.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D.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10.汉书 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1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第2页/共8页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
5、.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2.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13.司马迁在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洞悉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14.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
6、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19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1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宣扬君权神授C.制
7、造暴政依据D.树立专制权威16.战国时期,官员禄秩的秩名来自俸禄额度。秦国和燕国,俸禄成为官阶,出现了三百石以上,五十石之官,千石之令等官阶。秦汉时期,禄秩附丽于职位,标志职位高低,出现了中两千石之少府、太常,两千石之永乐少府等官。以上现象说明:()A.秦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B.贵族政治没落,以吏治天下C.战国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 D.布衣将相之局的必然结果17.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
8、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18.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表明春秋时()A.郡县制普遍建立 B.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 C.宗法制得到加强 D.田地广阔,百姓富足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第3页/共8页 王夫
9、之读通鉴论 卷一(1)扼要解释材料一中“封建”的含义。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历史观。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史记材料二: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
10、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中国古代史资料库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 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明史卷72职官志(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1、。从材料“权力较大”“地方事权分化”可知,地方权力的弱化,这也就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所以答案选A。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答案】C【解析】【分析】托古改制适合“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故A 项错误。B 项只是表面现象,应排除。嬴政自称“皇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突出个人功业,是为了增强皇帝制度的权威性。故C 项正确。君权神授是从西汉武帝开始的,是董仲舒的思想。故D 项错误。第4页/共8页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
12、题的能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皇帝制度:(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13、,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权力:A.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B.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C.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3)特征:A.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B.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C.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3.【答案】D【解析】【分析】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 221 年是公元前3 世纪末。故答案为: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秦灭六国
14、的时间,是所学内容的识记,难度很小。4.【答案】D【解析】【分析】D“始皇”的称号,是因为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A 材料强调的是“始皇”,没有强调国家安定,故排除A;B 材料未涉及文化方面的信息,故B 错误;C 材料强调的是“始皇”,国家强盛不是材料描述的重点,故C 排除。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秦朝统一知识点的掌握,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联系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分析解答。5.【答案】A【解析】【分析】BD 不对,这体现了仁政的思想,与题干无关;C 不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法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 大一统 秦朝 中央集权 制度 确立 同步 测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