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
《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长治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近年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李斯特氏菌属于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体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 蛋白可通过阻碍人体细胞中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与酵母菌细胞的最大差别是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该细菌细胞结构简单,所以其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该菌以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Tuba 蛋白和 InIc 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发生
2、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 B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李斯特氏菌属于致死食源性细菌,为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因此与酵母菌细胞的最大差别是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正确;有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错误;该菌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变形并将细菌包起来而进入细胞,所以该菌以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正确;InIC 是该细菌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而该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错误;该菌使人类细胞膜更易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 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
3、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排尿是人和高等动物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在幼儿时期不能随意控制,而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下列关于排尿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以增加排尿总量B成年人和婴幼儿产生排尿意识的场所不同C成年人控制排尿和憋尿的神经递质种类全部相同D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的低级中枢【答案】D【解析】【分析】1、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4、。2、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变化,使得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减少,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产生部位在下丘脑,释放部位在垂体。3、“憋尿”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产生尿意,但是突触后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膀胱壁肌肉收缩,阻止排尿行为的发生。【详解】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以促进水的重吸收,使排尿总量减少,A 错误;B、成年人和婴幼儿产生排尿意识的场所相同,都是大脑皮层,只是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无法自主控制,B 错误;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成年人控制排尿(兴奋性)和憋尿(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种类不相同,C错误;D、大脑皮
5、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的低级中枢,D 正确。故选 D。【点睛】易错点: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憋尿”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产生尿意,突触后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3科学家利用拟南芥野生型个体和突变体研究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MS培养基是多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材料野生型个体突变体实验处理MS 培养基MS 培养基+一定量赤霉素拮抗剂MS 培养基+一定量脱落酸MS 培养基MS 培养基+一定量赤霉素MS 培养基+一定量脱落酸种子萌发与否A突变体体内的赤霉素合成可能异常B赤霉素与脱落酸在实验过程中作用相反C实验证明赤霉素有促
6、进植物细胞伸长的作用D加入脱落酸后拟南芥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外源脱落酸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结果分析: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能在MS 培养基上萌发,而不能在MS 培养基+一定量 GA 拮抗剂的培养基上萌发,说明一定量GA 拮抗剂抑制种子萌发;拟南芥突变体1 不能在 MS 培养基上萌发,但可以在MS培养基+一定量 GA 培养基上萌发,说明GA可以促进突变体1 种子的萌发。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不能在MS 培养基+一定量 ABA 培养基上萌发,说明一定量ABA抑制种子萌发,并且GA 拮抗剂与ABA 具有相同作用。【详解】A、突变体在缺少赤霉素的培养基上种子不能萌发,而添加赤霉素后可以萌发,说
7、明突变体体内的赤霉素合成可能异常,A 正确;B、从突变体在分别添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培养基上的萌发情况看出,赤霉素与脱落酸在实验过程中作用相反,B 正确;C、从图中看出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D、加入脱落酸后拟南芥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外源脱落酸的抑制作用,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植物激素作用的相关因素,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和表格数据的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植物激素的作用进行解答。4进行实验探究时,为减小误差、增加可信度,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研究课题增加结果可信度的操作A 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B 确定栗色公马(
8、BB/Bb)的基因型与多匹白马(bb)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C 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绘制遗传系谱图D 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同一计数板上的菌数多统计几次,取平均数A A BB CC D D【答案】D【解析】【分析】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确定某表现型的基因型实验时,应进行多组杂交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调查某遗传病应选在家系进行,为避免误差,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便于分析;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重复实验,取平均值。【详解】A、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
9、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A 正确;B、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时,应与多匹白马(bb)杂交,尽可能地避免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理论上样本容量越大越接近真实值,B正确;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C正确;D、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应重复实验,而不是重复计数,D 错误。故选 D。5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少(雌蝗虫2N=24,雄蝗虫 2N=23),它由 X染色体数决定性别(雌性 XX,雄性 XO)。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 条染色体,呈现12 种不同的形态结构。下列叙述正确
10、的是()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等位基因B该细胞如果在体内完成分裂后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DNA 分子数之比为1:1 D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也可能取自精巢【答案】D【解析】【分析】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产生的卵细胞为X 型,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可能为 X 或 O 型,雄蝗虫产生的精子和雌蝗虫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或者比卵细胞少1 条。【详解】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4 或 23 条,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条染色体,呈现12 种不同的形态结构,说明该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细胞,可能是含有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
11、裂前期、中期,也可能是不含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该细胞不含等位基因,且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图像,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 数=1:2。由于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中,都能形成含X的染色体数为 12 条的配子,即减数第二次分裂都会出现含12 条染色体,呈现12 种不同的形态的细胞,综上分析,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
12、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 218 O,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 O 鉴定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可看到紫色反应A无正确项B只有一项正确C有两项正确D有三项正确【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探究pH 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二苯胺可与DNA 在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详解】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
13、去浮色,错误;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错误;由于 H2O2溶液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错误;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可以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正确;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 时,在沸水浴条件下溶液呈蓝色,错误。只有一项正确,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
14、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途径 1:下丘脑 垂体 腺体激素途径 2:下丘脑 腺体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由途径1 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经由途径2 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途径 1 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 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途径 1 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途径2 为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腺体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详
15、解】A、途径 1 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1 分泌的激素常见的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 错误;B、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 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B 错误;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正确;D、途径 1 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 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 2 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 错误。故选 C。【点睛】激素分泌调节的四种类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
16、属于分级调节,如下图所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存在下图所示的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激素分泌。如:血糖浓度降低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上升。8如图为AaBbdd 基因型的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形成的配子与aBd 的精子结合后可形成aaBBdd 的受精卵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且发生在前期C该细胞中有3 对同源染色体、10 个染色单体、6 个 DNA 分子D该细胞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
17、分体时期出现异常【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且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只能产生1 种 1 个成熟卵细胞abd 和 1 个极体,所以与基因型aBd 精子完成受精后,该细胞只产生基因型aaBbdd 的受精卵,A 错误;B、由于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染色体是复制关系,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 b 基因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C、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含有6 条
18、染色体,6 个 DNA 分子,C错误;D、该细胞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发生交叉互换,D 正确。故选 D。9下列有关“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部分成分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C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测定内环境的成分可用于评估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风险【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
19、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详解】A、正常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交换成分,因此可推测血浆中的部分成分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 正确;B、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然后随血液运输,B 正确;C、内环境的成分不包括细胞内的成分,因此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测定内环境的成分不能用于评估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因为该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代谢异常引起的,D 错误。故选 D。10若玫瑰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玫瑰与白色玫瑰交配,F1均为淡红色玫瑰,F1随机授粉,F2中
20、红色玫瑰:淡红色玫瑰:白色玫瑰=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玫瑰花色性状中,红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F2中出现红色、淡红色、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F2中相同花色的玫瑰自交,其子代中红色玫瑰所占的比例为3/16 D F2中淡红色玫瑰与红色玫瑰杂交,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中信息:“红色玫瑰与白色玫瑰交配,F1均为淡红色玫瑰,F1随机授粉,F2中红色玫瑰:淡红色玫瑰:白色玫瑰=1:2:1。”可知花的颜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F1淡粉色玫瑰为杂合子。【详解】A、玫瑰花色性状中,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F2中出现红色、淡红色、白色是基因分离的
21、结果,B错误;C、F2中相同花色的玫瑰自交,其子代中红色玫瑰所占的比例为1/4+1/21/43/8,C 错误;D、F2中淡红色玫瑰与红色玫瑰杂交,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红色与红色,比例为 1:1,D 正确。故选 D。11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
22、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 错误;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 正确;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如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错误。【点睛】归纳总结:(1)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酶会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钝化导致活性下降并最终被分解,同时产生新的补充。(2)激素包括蛋白质、多肽、固醇及氨基酸衍生
23、物。多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不供能、不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不起催化作用。发生作用后会被自身相关酶分解而失去活性,因此需要不断产生。(3)抗体为免疫球蛋白,其作用为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使抗原失去继续侵染正常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神经递质包括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和其它类。由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引起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发生作用后迅速失活。1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35S和32P 标记同一个噬菌体,通过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的差异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B噬菌体DNA 含 n 个碱基,转录得到的mR
24、NA 碱基数一定为n/2 个C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D一个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最终获得均被15N 标记的噬菌体【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 DNA。同位素示踪法探究证明其遗传物质是DNA,用35S标记的蛋白质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 标记的 DNA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DNA 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氢键。【详解】A、用35S和32P标记同一个噬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含放射性,应该用35S和32P应该分别标记噬菌体,A
25、错误;B、转录过程不一定将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完全转录,mRNA 是经过剪切之后的所以碱基数比n/2 少,B错误;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复制过程既要氢键断裂又要形成,C正确;D、不管繁殖多少代,子代中只有2 个带标记15N,D 错误。故选 C。【点睛】答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 复制和转录等的过程,将DNA 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13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市 2021 新高 生物 第二次 押题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