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宁夏中卫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中卫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夏中卫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 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 a 过程需 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 Bb 物质和 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答案】D【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
2、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图中 a 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需RNA 聚合酶等并消耗ATP,A 正确;B、b 物质和 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由图可知,BDNF 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D 错误。故选 D。2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麦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B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运输以及分泌等过程C不借助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存在着
3、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详解】A、小麦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 错误;B、血红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B 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 错误。故选 C。3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4、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人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 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首先要把F2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212 株”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为红花:白花9:7,9:7是双杂合子自交后代9:3:3:1 的变式,据此推知控制花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相关基因用A、a 和 B、b 表示)可知F1的基因型为
5、AaBb,结合性状表现可知F2植株中的基因型为红色(A_B_)、白色为(aa B_)、(A_bb)和双隐性(aabb),则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 aabb。【详解】据分析可知:A、F2中白花植株不都是纯合体,A 错误;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双显性(A_B_),基因型有4 种,B错误;C、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共有5 种基因型,红花植株有4 种基因型,白花植株比红花植株基因型种类多,D 正确。故选 D。4红海榄是一种海岸滩涂植物,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镉盐和钙盐处理红海榄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气
6、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一定范围内随着镉浓度增大,红海榄的CO2吸收速率降低B811mg/L 的钙盐会增强镉盐对红海榄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在相同且适宜光照和温度下,镉浓度5mg/L、钙浓度411mg/L 时,红海榄叶肉细胞中ATP、NADPH 的产生速率大于镉浓度15mg/L、钙浓度1mg/L 时的产生速率。D红海榄对土壤中铜、镉、汞等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可来自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
7、作用的差值可用净光合作用来表示。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它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详解】A、由图可知,在实验范围内,随着镉浓度增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故CO2吸收速率下降,A 正确;B、811mg/L 的钙盐处理组相对于没有钙盐处理的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大,所以811mg/L 的钙盐会减弱镉盐对红海榄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B 错误;C、在相同且适宜光照和温度下,镉浓度5mg/L、钙浓度411mg/L 时,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都比镉浓度15mg/L、钙浓度1mg/L 时大,所以ATP和 NADPH 的产生速率也大,C正确;D、红海榄对土壤中铜、镉、汞等重金属的吸收
8、能力不同,其直接原因是根毛细胞膜上不同载体蛋白的数量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故选 B。5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内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C性激素进入靶细胞D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方式跨膜运输非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条件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载体蛋白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能量能量举例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K+进入红细胞小分子、离子变形虫摄食分泌蛋白的分泌【详解】A、溶酶体内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
9、内属于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 正确;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B错误;C、性激素与磷脂都属于脂质,进入靶细胞属于自由扩散,C 错误;D、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是协助扩散,D 错误。故选 A。6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中,所用试剂应处理月季插条的形态学下端B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激素类似物甲、乙直接参与了月季插条的细胞代谢C该实验不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两重性D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两种植物激素类似物对月季生根表现出拮抗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浓度为0 的第一组属于对
10、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最适浓度在1050mol/L 范围内;而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本实验研究的是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应用试剂处理月季插条的基部,即形态学下端,A 正确;B、植物激素只起调节细胞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 错误;C、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都是促进生根,没有体现两重性,C正确;D、通过对图示的分析可知,以图中浓度为0 的组别做参考,使用一定浓度的甲和乙,月季生根数分别增加和减少,说明甲和乙对月季的影响是促进
11、生根和抑制生根,故甲、乙激素在促进月季生根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液体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BPCR体系中应该加入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C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到愈伤组织即可获得细胞分泌物D核移植获得的克隆动物只具有供体亲本的遗传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
12、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2)营养: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3)温度和pH 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 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 为 7.27.4。(4)气体环境:通常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 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 延伸。【详解】A、高温会破坏液体
13、培养基中一些物质分子的结构,故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液体培养基不用高压蒸汽灭菌,可进行过滤除菌,还需要加入抗生素,防止杂菌污染,A 错误;B、PCR体系中应该加入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不需要加入解旋酶,B 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可在此时期获得细胞产物,C正确;D、核移植获得的克隆动物具有供体亲本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受体亲本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所以克隆动物的遗传性状大部分与供核生物相同,少部分与提供受体细胞的生物相似,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PCR技术、核移植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了解PCR技术的
14、条件,掌握核移植不是供体细胞百分百克隆,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难度不大。8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分子,在特异的结合并切割特定的mRNA 后,核酶可以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 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酶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B向含有核酶的溶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C核酶发挥作用时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与不加酶相比,加核酶组mRNA 降解较快,由此可以反映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
15、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B、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所以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B 错误;C、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核酶和mRNA 之间有氢键形成,而切割mRNA 分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D、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
16、剂进行比较,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以核酶为素材,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掌握酶的特性,能够根据题干信息中催化过程确定催化过程中的氢键的形成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动物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不是内环境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C手足抽搐可能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且代谢强度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
17、、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 Na+和 Cl-。【详解】A、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
18、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外界环境,A 正确;B、肝脏内血管走向为动脉进肝脏,静脉出肝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静脉端血糖浓度高,B 正确;C、手足抽搐是由血浆中Ca2+过少引起的,C正确;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但代谢强度不一定下降,比如甲亢,D 错误。故选 D。10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 RNA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
19、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 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20、。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原核生物含核糖体,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也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A 正确;B、原核生物体内含DNA 和 R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 RNA,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B 正确;C、原核生物只具有一层细胞膜,无其他复杂的膜结构,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形成囊泡包裹原核生物,原核细胞膜+真核胞吞的膜共2 层膜,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真核细
21、胞的其他细胞器膜、核膜等也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不能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D 错误。故选 D。1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有关生物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随机取样调查B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观察 DNA 和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其作用是使细胞分离D用15N 标记 DNA 双链的精原细胞,放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4 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占100%【答案】D【解析】【分析】对遗传病的发
22、病率进行调查,一般选择在人群中随机抽样。在患者的家系中常常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观察 DNA 和 RNA 细胞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 DNA 和蛋白质容易分离。【详解】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A 错误;B、确定 DNA 是遗传物质时,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B 错误;C、观察 DNA 和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容易分离,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DNA 进行一次复制,但细胞分裂两次,此时复制后每个DNA 的两条链分别为15N
23、/14N,分配后产生的4 个精细胞中,含15N 的精细胞占100%,D 正确。故选 D。12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A/a)和高胆固醇血症(B/b)的遗传系谱图。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杂合个体(携带者)血液胆固醇含量中等,30 岁左右易得心脏病。患者血液胆固醇含量高两岁时死亡。人群中每500 人中有 1 个高胆固醇血症的携带者。5 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11 号个体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第代的 2 号个体B甲病是高胆固醇血症,12 号个体不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C若 6 号再次怀孕且胎儿为男性,则其成年后其可能的表现型有4 种,基
24、因型有4 种D若 14 号与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后生出一个非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色盲携带者的概率为2999/12000【答案】C【解析】【分析】根 据 遗 传 系 谱 图 及 题 干 5 号 不 含 乙 病 致病基 因 可 知,甲病 为 高 胆 固 醇 血症,乙病 为 红 绿 色 盲,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11 号个体的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 代的 6 号个体,6 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第I 代的 1 号个体,A 错误;B、13 号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B),故 7 号和 8 号均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携带者(Bb),12 号个体的 基 因型为 Bb:bb=2:1,不携带高
25、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B)概率是1/3,B 错误;C、5 号的基因型为BbXAY,6 号的基因型为BbXAXa;若 6 号再次怀孕且胎儿为男性,则该男孩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若基因型为BB的个体在两岁时死亡不可能成年,成年儿子(Bb)30 岁左右易得心脏病,bb 正常,有两种表现型。红绿色盲相关基因型及比例为XAY:XaY=1:1,分别表现为正常男性和红绿色盲男性,其成年后可能的表现型有4 种,基因型有4 种,C正确;D、14 号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bbXAXa=2:2:1:1,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BbXAY:b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中卫 2021 新高 生物 二月 模拟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