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答案】B【解析】【详解】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A 错误;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B 正确;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
2、为正金字塔形,C错误;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的次级生产量不具有可比性,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有关,D 错误。故选 B。2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 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图中字母表示相应氨基酸代号)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段核苷酸序列被D 基因和 E基因重复使用BD、E基因的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C D、E基因对应的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TGA D重叠基因利用碱基的重叠可编码更多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D 基因中包含着E基因,E基因的第一个密码子从D 基因中央的一个密码子的基因序列TAT的中间开始,
3、【详解】A、与分析可知,E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被D 基因和 E基因重复使用,A 正确;B、两个部分重叠的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B 正确;C、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 上,因此密码子中不可能含有碱基T,C错误;D、重叠基因利用碱基的重叠来编码更多的遗传信息,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B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一定是基因重组导致的C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答案】
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A 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目发生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D 正确;故选 B。【点睛】密码子的简并性使得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了较强的容错性,有利于遗传的稳定性;染色体上的DNA 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复制时的基因突变可以造
5、成姐妹染色体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4DNA 甲基化是生物体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不影响基因的复制。如图所示某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的甲基化现象。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如图所示的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D DNA 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甲基化并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信息,所以不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由于 DNA 甲基化是生物体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因此可推测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 正
6、确;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B 正确;C、如图所示的甲基化不属于基因突变,因为甲基化过程并未引起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C错误;D、题意显示甲基化不影响基因的复制,因此可推知DNA 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 正确。故选 C。5北京地区的蛙生殖季节是46 月,在一年中的其他月份,为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可人工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不同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关于这个实验的设计与结论分析错误的是()月份912 月12 月3 月4 月垂体个数5 4 3 2 A表中数据显示:越接
7、近繁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B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越少C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蛙卵的成熟程度越高D若换用雄蛙的垂体,可以获得同样的实验结论【答案】B【解析】【分析】垂体可以产生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蛙卵发育越成熟,需要性激素越少,因此需要促性腺激素量也越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北京地区的蛙生殖季节是4-6 月,表中数据显示各月份中4 月所需垂体数量最少,因此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A 正确;B、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细胞成熟,越接近繁殖
8、季节所需要的垂体数量越少,是由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更多,以及卵更接近成熟所需激素更少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B错误;C、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激素更少,说明蛙卵的成熟程度越高,C正确;D、雄蛙的垂体也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以获得和雌蛙同样的实验结论,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的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这些信息,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6某沿海区域的海藻林群落中生长着各种大型海洋褐藻,为大量的鱼类、贝类和无脊椎动物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在其中生活的海獭通过捕食关系对不同种类海胆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海獭被大量捕杀,海胆
9、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獭的捕食作用是决定该海藻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B不同季节的光照等条件不同,也会导致该海藻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布发生变化C由于人类对海獭的捕杀,使得该群落结构简单化,其发展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
10、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近年来,海獭被大量捕杀,海胆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可见海獭的捕食作用是决定该海藻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A 正确;B、光照条件是决定海藻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分层的重要因素,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B 正确;C、由于人类对海獭的捕杀,使得该群落结构简单化,其发展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C正确;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过程,要求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群
11、落的垂直结构及影响因素及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区别,试题难度一般。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细胞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强B细胞分化,细胞遗传物质不变,蛋白质种类变化C细胞癌变,基因发生突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易分散转移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稳态的维持【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
12、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A、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即相对表面积下降,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 错误。B、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不同的细胞内基因的转录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mRNA,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但此过程并没有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B正确。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涉及多个
13、基因的突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癌变细胞的特征之一,因而癌细胞易分散转移,C正确。D、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的控制下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多细胞个体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稳态的维持,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8下图表示某细菌细胞中部分氨基酸的代谢过程。V 至 Z代表不同的酶,至 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每一种氨基酸对该细菌都是必需的。野生型的细菌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氨基酸 便可存活,而此细菌的某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同时提
14、供氨基酸才能生存,该变异种细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A X、W BV、W CX、Y D V、Z【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题图分析,酶V 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W 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Y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X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Z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详解】由题意可知“细菌的变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才能生存”说明该变种细菌无合成氨基酸的酶,必须直接提供氨基酸;培养基中需提供氨基酸说明培养基中不存在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
15、酸的酶 X和 W,而氨基酸 是培养该细菌必须要提供的,根据分析可知该突变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X和 W,即 A 正确。故选 A。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B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膜,也包括小肠黏膜等C核孔是R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16、和信息交流)。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3、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详解】A、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A 错误;B、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C、核孔是R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C错误;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B 选项,考生需要充分理解生物膜是细胞内的膜结构。10
17、下列有关人体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1 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会产生4 种精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 含量、染色体数相同CDNA 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2 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体D 1 个精原细胞经两次分裂产生4 个相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
18、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正常情况下,1 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2 种精细胞,若1 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会产生4 种精细胞,A 正确;B、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 含量相同,但染色体数目不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B 错误;C、DNA 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2 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单体,而非相同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基因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D、精原细胞经过2 次
19、分裂产生4 个细胞,可能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也可能进行2 次有丝分裂,而要产生4 个相同细胞,则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分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1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下(3)。“无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20、【详解】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由NaHCO3稀溶液提供),故 C、D 项错误;“无空气”可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A 错误,B正确;答案选B.12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发酵酿制时菌种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B装置中留有约13 的空间,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C甲装置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而乙装置不需要D甲装置中气压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而乙装置不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 为葡萄汁,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
21、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详解】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A 正确;B、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发酵瓶要留有的1/3 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B 正确;C、甲乙装置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D、甲装置中的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D 正确。故选 C。13下图为甲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4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男性人群中的色盲的发病率为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遗传病可能为伴X显性病B仅考虑甲病,图中的患者有两种基因型C甲病的发病
22、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III2与人群中正常女性结婚,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7/428【答案】D【解析】【分析】系谱图分析,I1号患病,II2号正常,因此排出伴X显性遗传病;III3患病,II4号正常,排除了伴X 隐性遗传病;II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排除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综上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用字母 A、a 表示。【详解】A、甲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 显性遗传病,因为I1患病但是其女儿II2正常,A 错误;B、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所有的患者的基因型是Aa,B 错误;C、甲病的发病率不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D、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用字母B、b 表
23、示),III2的基因型是AaXBY,已知 b=7%,B=93%,则女性是aaXBXb的概率是(27%93%)/(93%93%+2 7%93%)=14/107,因此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107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7/428,D 正确。故选 D。14假设 DNA 复制方式有三种: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复制过程如图所示。若将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3H 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二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 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B若复制
24、方式是分散复制,则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有两个细胞有放射性标记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子代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带放射性D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 复制的具体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三种复制方式:若为全保留复制,亲代的双链组合在一起,含放射性,其余子代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若为分散复制,所有子代均有放射性;若为半保留复制,DNA 有两种情况:一条链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无放射性的DNA 有 2 个,其余子代DNA 均不含放射性。【详解】A、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代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 分子上两条核苷酸链一
25、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染色体复制后,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一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A 错误;B、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得到的子代细胞也是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所以有 4 个细胞有放射性,B错误;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没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全有放射性,也可能全无放射性,C错误;D、通过连续两次的有丝分裂,三种复制出现的结果不同,所以根据本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威海市 2021 新高 生物 第四 调研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