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甘肃省金昌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向日葵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乙为向光侧,可能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与对照组生长一致D向日葵体内的IAA 都是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
2、,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对照组直立生长,A 错误;B、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甲侧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更快,表现为向光弯曲,可能原因有乙侧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B 正确;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生长一致,但低于对照组,C错误;D、生长素现在尖端还可以进行横向运输,D 错误。故选 B。2一对夫妇有遗传性神经性耳聋家族史(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且根据家族遗传系谱推知该夫妇理论上生育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正常(携带
3、者):患者=1:2: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性状中,正常对患者为不完全显性B这对夫妻中,妻子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 C精卵细胞可随机结合表明该病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该夫妻育有两个孩子,为一儿一女且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9/32【答案】D【解析】【分析】据家族遗传系谱推知该夫妇理论上生育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正常(携带者):患者=1:2:1,可设该遗传病由A、a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B、由于该夫妇所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正常(携带者):患者=1:2:1,则该夫妻基因型均为Aa,子代 AA:Aa:aa=1:2:1,因携带者表现正常,故正常对患者为完全显性,该夫
4、妇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A、B 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于精卵细胞间的随机结合,C错误;D、该夫妻生育一个正常子代的概率为3/4,育有一儿一女的该女为1/21/2 2=1/2;育有一儿一女且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3/43/41/2=9/32,D 正确。故选 D。【点睛】解答此题D 选项时需注意一儿一女可能有两种情况,故为1/21/22。3用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 号为 DNA 标准样液(Marker),10 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 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A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 至 500b
5、p 之间B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 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答案】B【解析】【分析】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详解】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 号野生型和10 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B、3 号 PCR结果包含25050
6、0bp 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 错误;C、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D、10 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由图可知,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D 正确。故选 B。4DNA 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上发生了碱基对的
7、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详解】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会导致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 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其互换不会引起基因重组,B 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属于易位,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
8、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从而可能增加配子种类,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具体内容,结合细胞分裂进行解答。5细胞膜等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必须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才能完成对细胞代谢的调节B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D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
9、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生物大分子以内吞和外排方式出入细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只有扩散,有些激素不会进入细胞,是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A 错误;B、液泡膜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错误;C、氢离子进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D、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考生需要识记各种方式及特点。6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
10、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B3和6的基因型不同,III3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 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 D若 3和 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 2和 3不患乙病,但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 3患甲病,而 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 B/b。2、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 a 基
11、因频率为1/16,A 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 15/16=225/256,Aa=21/16 15/16=30/256。【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错误;B、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 6为 AaXbXb,3和6的基因型相同,III3的出现是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C、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 1为 1/3AAXBXb或 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根据上述分
12、析可知,其中Aa 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C正确;D、3的基因型为aaXBXb,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 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 AA 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 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 错误。故选 C。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轴突越长,传到突触前膜的神经冲动就越弱B刺激强度越大,突触前膜
13、释放的神经递质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C只要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就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14、传导是由于Na+和 K+的流动引起的,与神经元的轴突的长短没有关系,A 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量与刺激强度没有关系,B 错误;C、递质与后膜结合引起后膜电位的改变需要一定的递质的含量,C错误;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后膜电位的改变,才能发挥作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是需要考生在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中理解其影响因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全有”或“全无”的特点。8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乳糖没有相同的水解产物B甘油和磷脂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腺嘌呤和脱氧核糖可形成ATP并用于某些生命活动D细胞
15、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分子并不都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不同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可能不同。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 A 代表腺苷,T 代表 3 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 个磷酸基团、2 个高能磷酸键。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主要功能为: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16、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蔗糖和乳糖共同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A 错误;B、甘油的组成元素是C、H、O,B错误;C、ATP中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C错误;D、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本质是核酸),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物体内的四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在生物体内的功能。9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
17、法,正确的是()A合成 ATP一定需要酶,酶促反应一定消耗ATP BATP的某种水解产物可以作为合成某些酶的原料C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并储存于ATP中D用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及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检测【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 A表示腺苷,T 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 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详解】A、合成 ATP时需要酶(ATP合成酶)的参与,但酶促反应不一定消耗
18、ATP,如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A错误;B、若 ATP水解脱去2 个磷酸基团可形成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 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而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 正确;C、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化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C错误;D、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遇碘液均不发生颜色变化,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了,因此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检测,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酶和ATP的有关知识,要求掌握代谢过程中ATP和酶的生理作用,识记酶的化学本质,识记ATP的结构特点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能影响酶的活
19、性,是因为温度可以直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消化酶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定需要通过囊泡机制C过氧化氢酶催化效果不一定比Fe3+催化效果好D过氧化氢酶与Fe3+在催化等量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氧气量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是因为高温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可抑制酶的
20、活性,A 错误;B、消化酶是一种分泌蛋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囊泡的运输,B 正确;C、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不一定比Fe3+的催化效果好,C 正确;D、酶的效果是促进反应的进行,故等量的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氧气量是相同的,D 正确;故选 A。11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直接利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B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途径C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某点时,其上连接的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D利用摇床振荡可增加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中培养液的溶氧量【答案】D【解析】【分析】1、用同位素标记化合物
21、,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可以明确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2、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先在低倍镜下调清物像,然后移动装片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如果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和反光镜调整,若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调整细准焦螺旋。3、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即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即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流,兴奋就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22、【详解】A、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 错误;B、细胞内物质代谢途径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追踪研究,但不能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B 错误;C、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某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其上连接的电流计指针会偏转二次,C错误;D、利用摇床震荡可增加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中培养液的溶氧量,D 正确。故选 D。12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发生了片段断裂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
23、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会一分为二 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详解】生物膜系统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不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4、都发生了片段断裂,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错误;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但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在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会一分为二,正确;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属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正确。综上 共三项正确,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将加快B无氧条件下,人蛔虫细胞的细胞质
25、基质中能够产生ATP和乳酸C人在青春期时,由高尔基体合成的性激素增多D提高光照强度,水绵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合成糖类的速率将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A 错误;B、无氧条件下,蛔虫细胞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因此有少量的ATP,B 正确;C、性激素在内质网上合成,C错误;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产生氧气、ATP和 NADPH,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从而合成糖类,D 错误。故选 B。14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元素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金昌市 2021 新高 第二次 联考 生物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