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2)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2)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2)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2)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红树林素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海洋气候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减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树林中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B红树林面积的减少会影响附近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对红树林的保护【答案】C【解析】【分析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A 正确;B、由题意红树林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所以红树林面积减少,会影响附近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B 正确;C、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对红树林的保护,D 正确。故选 C。2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3、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 8 C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 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为相同基因,1(或 2)与 3 或 4 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 6)与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1 与 2 是相同基因,1 与 3、4 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
4、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 18,B 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 与 3 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 与 2 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 与 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 与 3 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 与 5 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 与 6 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 与 6 的组合不能形成重组配子,D 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
5、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B有丝分裂过程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 存在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的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详解】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A 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配子是通过减
6、数分裂产生的,B 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 存在差异,因为细胞内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故选 B。4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海峡分隔,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B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间相互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隔离
7、导致物种的形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 正确;B、根据题干: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使相互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 正确;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8、,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D 错误。故选 D。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 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标志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 重捕数/
9、重捕中标记数推知,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 相同,即比真实值偏大。(2)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反之则导致统计值偏大。【详解】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 时,种内斗争加剧,而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错误;C、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 第二次捕
10、获数 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D、捕食者的存在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破坏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是濒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错误。故选 C 6某蛋白质由m 条肽链、n 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A n-m Bn-2m Cn+m Dn+2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两个O,形成蛋白质缩合过程中要脱掉水,2n-(n-m)=n+m。C正确,ABD 错误;7下表为
11、探究一定浓度生长素对不同类型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结果,其中arf57 为 ARF表达增强突变体,slr-5 为 IAA54 蛋白功能获得型突变体。相关分析错误的是()拟南芥类型插条不定根数/条(插条)(均值)处理方式野生型Arf57 突变体Slr-5 突变体不施用生长素505 505 578 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5598 54 55 559 A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ARF 表达增强对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无明显影响Cslr-5 突变体内有关色氨酸的转化活动减弱D IAA54 蛋白可导致突变体对IAA 的敏感性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由表可知,添加生长素后促
12、进不同类型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IAA54 蛋白功能获得型突变体明显导致不定根形成数目减少。【详解】A、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促进作用,未体现出抑制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A 错误;B、表中野生型和Arf57 突变体不施用生长素时插条不定根数接近相同,说明ARF表达增强对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无明显影响,B 正确;C、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时slr-5 突变体插条不定根数最少,因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体物质,所以slr-5 突变体内有内有关色氨酸的转化活动减弱,C正确;D、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时,Slr-5 突变体的插条不定根数比野生型少,说明IAA54 蛋白可导致突变体对IAA
13、 的敏感性减弱,D 正确。故选 A。8下图是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它是细胞内的“酶仓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过程的完成不穿膜,也不消耗能量B图中 过程既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属于特异性免疫C溶酶体中为酸性水解酶,细胞质中近中性,细胞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是主动运输D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是由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题图分析,为细菌;为正在与溶酶体发生融合的囊泡;为细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代谢废物;为线粒体;为内质网。【详解】A、图中 过程的完成涉及胞吞和胞
14、吐过程,该过程不穿膜,但消耗能量,A 错误;B、图中 过程为吞噬细胞杀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C、溶酶体中为酸性水解酶,细胞质中近中性,细胞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为主动运输,C正确;D、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其中的酶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 错误。故选 C。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样方法能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不能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B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调查群落的边界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D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能反映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
15、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对于像昆虫卵、跳蝻等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A 错误;B、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布于垂直空间的不同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 正确;C、调查群落的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C 错误;D、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错误。故选 B。1
16、0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B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C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答案】C【解析】【分析】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 正确;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 正确;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D 正确
17、。故选 C。1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A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虚线表示对植物牛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曲线上方是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详解】A、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曲线在虚线之下,A 正确;B,在单侧光照下,
18、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B错误;C、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C错误;D、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在促进植物生长的范围内,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题图明确曲线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2miRNA 是人体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 个核苷酸。某miRNA 能抑制W 基因控制的 W 蛋白的合成,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19、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A miRNA 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8 个氨基酸B图中 和 过程都只能发生A 与 U 配对,不能发生T 与 A 配对C若miRNA 不发挥作用,W 基因 mRNA 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D miRNA 通过抑制W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W 蛋白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当 RNA 聚合酶与DNA 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后,启动DNA 转录形成RNA。根据题图可知,miRNA 基因在核内转录成mRNA 后,经过初步加工,然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体,该复合体与W 基因的 mRNA 结合,从而导致W 基因
20、 mRNA 翻译过程受阻。【详解】A、miRNA 是非编码RNA,即不会编码蛋白质,A 错误;B、过程为转录,能发生A-U 配对,也能发生T-A 配对,为翻译,只能发生A-U 配对,B 错误;C、mRNA 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模板为同一条mRNA,合成的多条肽链相同,C 正确;D、miRNA 蛋白质复合物作用到了W 基因的mRNA 上,只能抑制X 基因的翻译,不会抑制W 基因的转录,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3某研究小
21、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 条食物链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答案】D【解析】【分析】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 鱼乙 鱼甲,小球藻水蚤 河虾 鱼乙 鱼甲,小球藻水蚤 河虾 鱼甲,小球藻河虾 鱼乙 鱼甲,小球藻河虾 鱼甲。【详
22、解】A、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 错误;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 条食物链,B 错误;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 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 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C 错误;D、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 正确。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种间关系,侧重考查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14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AD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某家族的AD 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7 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未知。对下
23、列系谱图的分析中不再考虑有任何变异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 B若 5 为纯合子,7 一定会携带AD 致病基因C若 7 已怀孕(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3 D用 7 与一名家族中无AD 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患病的I-1 号和 I-2 号结婚生出了表现正常的 3 号个体,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又知该基因位于21 号染色体上,且为常染色体,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可知,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
24、3 号的基因型为tt,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Tt,则 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A 正确;B、若 5 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TT,7 的基因型为Tt,即一定会携带AD 致病基因,B 正确;C、6 号的基因型为tt,5 的基因型是1/3TT 或 2/3Tt,则 7 的基因型为1/3tt、2/3 Tt,若 7已怀孕(与正常男性结婚),则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1/2=1/3,C正确;D、由于 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6 号的基因型为tt,可见 7 可能携带AD 致病基因,则 7与一名家族中无AD 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故在备孕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 错误。故选 D。【
25、点睛】本题中已怀孕是关键信息。1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 B细胞中葡萄糖主要通过合成为糖原来降低血糖浓度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叶肉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边界一定是细胞膜【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注意辨析全能性概念中的发育起点和发育终点。【详解】A、胰岛 B细胞作为组织细胞,其葡萄糖主要通过氧化分解来消耗,进而降低血糖浓度的,A 错误;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故也有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新乡市 2021 新高 生物 考前 模拟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