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2021届新高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盘锦市2021届新高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2021届新高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盘锦市 2021 届新高考一诊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是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韭菜叶含丰富的还原糖,可选其作为实验材料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CO2来确定D鉴定蛋白质需要的试剂是NaOH 和 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腾【答案】A【解析】【分析】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
2、卜等,但不能选用甜菜、甘蔗,因为它们所含的蔗糖是一种非还原糖;马铃薯因含淀粉较多也不能做实验材料;不能选西瓜、血液(含葡萄糖)、含还原糖的绿色叶片等做实验材料,以避免颜色的干扰。【详解】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则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A 正确;B、韭菜叶含丰富的还原糖,但含有色素会妨碍观察,一般不可选其作为实验材料做还原糖的鉴定,B 错误;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用是否产生酒精来确定,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C 错误;D、鉴定蛋白质需要的试剂是NaOH 和 CuSO4溶液,先加NaOH 溶液 2 毫升,再加CuSO4溶
3、液 3-4 滴,摇均观察,不要加热,D 错误。故选 A。【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点睛】本题相关实验应注意以下内容:(1)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由上到下(滤液细线在下方)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B,橙黄色的胡萝卜素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只有鉴定还原糖时才需加热,其他的常温即可观察颜色变化。2关于结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同时含有两种核酸,DNA 是它的遗传物质B结核杆菌需利用宿主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刺激浆细胞,会引起机体的
4、体液免疫D人体依赖细胞免疫即可将入侵宿主细胞的结核杆菌清除【答案】A【解析】【分析】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结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体内同时含有DNA 和 RNA 两种核酸,A 正确;B、结核杆菌体内有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在自身细胞中进行,B 错误;C、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侵入细胞,抗体无法进入细胞,因此此时体液免疫无法发挥作用,机体会先发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
5、细胞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释放出来,然后再发生体液免疫,C错误;D、细胞免疫的作用是将靶细胞中的病原体释放出来,之后还需要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才能将其清除,D 错误。故选 A。3下列关于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过程中,只有卵细胞对精子进行识别B至今还没有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但有针对各种生物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不需进行发情处理D囊胚在胚胎分割时只能用切割针切割,不能用酶解法【答案】D【解析】【分析】胚胎移植:(1)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
6、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A 错误;B、体外胚胎培养技术现在只能针对某些高等生物,B 错误;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错误;D、囊胚在胚胎分割时不能用酶解法,因为胚胎干细胞没有细胞全能性,D 正确。故选
7、 D。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生产上要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A 错误;B、随生长素浓
8、度的增加,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即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B 正确;C、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乙烯与生长素对叶片脱落不是拮抗作用,C错误;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成熟叶片脱落率,由于不同器官、幼嫩部位与衰老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降低了成熟叶的脱落率,但有可能提高了幼嫩叶或花的脱落率,此实验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农业生产,D 错误。故选 B。5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下图是1960 年-1990 年间地
9、衣、黑化蛾及SO2的量变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树干上地衣数量的增加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黑化蛾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大气中SO2含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下降,二氧化硫降低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加,黑化蛾容易被天敌发现捕食,因此黑化蛾频率降低。【详解】A、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衣进行了选择,而不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A 错误;B、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B 正确;C、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的是环境条
10、件变好,污染减少,C错误;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D 错误。故选 B。6下列有关群落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演替方向C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时间短D生态学家高斯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实验,最后结果是只有大草履虫存活,原因是大草履虫捕食了双小核草履虫【答案】A【解析】【分析】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
11、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详解】A、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 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错误;C、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时间短,C错误;D、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在一起是竞争关系,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D 错误。故选 A。7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糖尿病大鼠经过6?7
12、 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样本数量(只)体重增加(g/d)血糖(mmol/L)血胰岛素(Mu/L)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正常运动组10 2.63 6.80 19.02 77.80 糖尿病非运动组10 0.19 36.95 8.19 87.40 糖尿病运动组10 0.78 26.35 9.49 80.60 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B与正常运动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因胰岛素含量低而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C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答案
13、】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与正常运动组(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的血糖浓度、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都增加了,而体重、胰岛素含量都降低了。【详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增加最少,正常运动组体重增加最多,说明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A 正确;糖尿病运动组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运动组低,则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的能力降低了,B 正确;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但是不能根治,C错误;糖尿病运动组与糖尿病非运动组相比,说明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D 正确。【点睛】解答
14、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的对照性原则的思维,分析表格中实验组的体重、血糖浓度、胰岛素含量等的变化情并判断其发生的原因。8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B搅拌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
15、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分别用35S、32P 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其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A 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正确
16、。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丛枝菌根(AM)是一种土壤生态系统中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它由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丛枝菌根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生产者BAM 真菌可为植物提供多糖、矿质元素、水等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CAM 真菌的拟核中可能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D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
17、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拟核;“AM 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而宿主植物能为AM 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详解】A、丛枝菌根由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属于生产者,A 错误;B、植物为AM 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B 错误;C、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 D。10如图模拟达尔文向光性研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2 与图 3 胚芽鞘尖端分别套
18、不透光和透光小帽,说明感光部分在尖端B实验说明吲哚乙酸促进胚芽鞘尖端下一段背光侧生长,抑制向光侧生长C实验说明生长素对植物各器官的灵敏度不同D实验说明感受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 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2 胚芽鞘顶端戴上不透明的小帽,胚芽鞘直立生长;图 3 胚芽鞘顶端戴上透明的小帽,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4 用不透明的套筒将顶端以下的部位戴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详解】A、图 2 与图 3 对照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和小帽的不同,胚芽鞘向光弯曲可能是小帽本身的特点导致的的,A 错误;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遮光的部位,不能
19、说明吲哚乙酸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作用效应,B 错误;C、该实验没有涉及生长素对植物各器官的灵敏度的研究,C 错误;D、通过图 2、图 3、图 4 三组实验,可得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向光性的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结合图示处理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判断出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同时也是感光部位,尖端的下面是弯曲部位和生长部位。11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 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在CD段可能含有4 条 X
20、染色体B若 a 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C若 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D若 a 代表 8 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在果蝇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减半的过程;无论 DNA、染色体、还是染色体组,减半发生的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完成时,故着重分析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质的变化特点。【详解】A、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组加倍,如果该果蝇为雌性,此时该细胞
21、中有4 条 X染色体,A 正确;B、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 a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 正确;C、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C错误;D、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a 代表 8 条染色体单体,则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D 正确。故选 C。12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
22、同,但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 Avy和 a 基因存在可杂交序列B不同体色的F1小鼠基因型不同CAvy和 a 基因的遗传行为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vya,但由于Avy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使 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详解】A、Avy和 a 基因是等位基因,两个基因中存在可杂交序列,A 正确;B、不同体色的F1
23、小鼠基因型相同都是Avya,B 错误;C、Avy和 a 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正确;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题干信息:纯合黄色小鼠与黑色小鼠杂交,F1为杂合子,由于Avy基因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因此F1虽然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有差异。1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在产生兴奋时有Na+流入细胞,在静息时则不发生Na+的运输B当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结合在突触后膜上时,其膜电位仍表现为外正内负,但膜
24、内外电位差值比静息状态时更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D兴奋性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后可以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也可以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抑制性递质的作用机理:同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详解】A、神经元在产生兴奋时有Na+流入细胞,在静息时需要钠钾-泵将 Na+运出,K+转入,A 错误;B、当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结合在突触后膜上时,会使阴离子进入突触后膜,因此,其膜电位仍表现为外正内负,
25、但膜内外电位差值比静息状态时更大,B 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而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D、兴奋性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后,其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可以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也可以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 正确。故选 A。14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 B细胞中葡萄糖主要通过合成为糖原来降低血糖浓度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叶肉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边界一定是细胞膜【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盘锦市 2021 新高 考一诊 生物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