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结合图示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 1 所示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 2 所示该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 3 所示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图 4 所示该植物吸收K+受氧气的影响,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
2、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详解】A、图 1 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协助,因而会出现饱和现象,A 正确;B、图 2 所示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说明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C、图 3 所示该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D、图 4K+跨膜运输受氧气的影响,说明需要消耗能量,则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因此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 错误。故选 D。2下图是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它是细胞内的“酶仓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
3、中 过程的完成不穿膜,也不消耗能量B图中 过程既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属于特异性免疫C溶酶体中为酸性水解酶,细胞质中近中性,细胞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是主动运输D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是由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题图分析,为细菌;为正在与溶酶体发生融合的囊泡;为细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代谢废物;为线粒体;为内质网。【详解】A、图中 过程的完成涉及胞吞和胞吐过程,该过程不穿膜,但消耗能量,A 错误;B、图中 过程为吞噬细胞杀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C、溶酶体中为酸性水解酶,细胞
4、质中近中性,细胞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为主动运输,C正确;D、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其中的酶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 错误。故选 C。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换高倍镜观察时,可以通过放大光圈使视野变亮B为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可通过观察煮熟玉米籽粒胚的染色情况来判断C淀粉用碘-碘化钾染液进行染色,染色后需用50%酒精漂洗D“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选择95%酒精对色素进行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脂肪鉴定实验中,利用苏丹或苏丹 染色后需用50%酒精漂洗;叶
5、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详解】A、换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可以通过放大光圈或调凹面镜使视野变亮,A正确;B、煮熟的玉米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用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B 错误;C、淀粉用碘化钾染液进行染色后不需要漂洗,C 错误;D、“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选择95%酒精对色素进行提取,分离利用层析液,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淀粉鉴定的原理和实验步骤,识记并区分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4下列关于内
6、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系统的活动C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但细胞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
7、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而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所以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A 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系统的活动,B 正确;C、细胞的生命活动不仅依赖于内环境,同时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水、二氧化碳等)是内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C错误;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故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
8、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指标正常仔鼠甲减仔鼠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20.42 5.90 15.92 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3.12 9.29 4.97 心肌重量(mg)68.27 41.29 65.66 结合上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A 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
9、减少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D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答案】A【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2、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详解】A、TSH(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 错误;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与甲减仔鼠相比,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说明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B正确;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甲减仔鼠相比
10、,正常仔鼠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心肌重量都高,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C正确;D、本实验中,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与正常仔鼠相差不大,说明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D 正确。故选 A。6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不同的细胞共同完成的,同一细胞中的不同结构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纺锤体会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B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酶系统C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必需的酶和ATP D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区室,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体与有丝分裂
11、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详解】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此后在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体在前期出现,末期消失;故中心体不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A 错误;B、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是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B 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在线粒体内进行,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错误;D、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7实验研究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推论最合理的是()A生长素与乙烯相互转化B生长素可诱导乙烯的合成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D生长素对乙烯的合成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功能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详解】A、生长素与乙烯不能相互转化,A错误;B、题意显示,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故可推测高浓度生长素通过诱导乙烯的合成实现了对根生长的抑制,B 正确;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
13、酸,与乙烯的化学本质不同,C错误;D、根据 B 项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高可促进乙烯合成,但无法确定生长素对乙烯进行的是不是反馈调节,D 错误。故选 B。8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 的分布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13g/ml 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分析】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
14、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为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色浅,适于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
15、能将RNA 染成红色,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 和 RNA 的分布,而健那绿的作用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 错误;B、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试剂,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B错误;C、鳞片叶外表皮为紫色,含有大液泡,故可作为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用1.3 g/mL 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但是要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需要滴加清水,C 错误;D、低温诱导只能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抑制细胞中的纺锤体的形成,低温处理时,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分生区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故选 D。【点睛】
16、本题考查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运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和有氧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过程中主要通过分解乳酸提供能量B有氧运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来自于线粒体C运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呼吸的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
17、下:C6H12O6+6H2O+6O2酶uu r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酶uu r2CO2+2C2H5OH+能量;C6H12O6酶uu r2C3H6O3+能量。【详解】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部分由有机物经无氧呼吸分解产生乳酸时提供,而不是分解乳酸提供,A错误;B、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有氧运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来自于线粒体,B 正确;C、运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
18、和线粒体都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D 正确。故选 A。10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等物质,只要有液泡就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C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结构及功能的有关知识。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植物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要有大液泡和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DNA 和核糖体,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糖类、脂肪和固醇只含有C、
19、H、O 三种元素。【详解】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有核糖体,其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加工成熟,A 错误;植物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要两个条件:大液泡和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线粒体内含有DNA 和核糖体,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C正确;脂肪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核酸和蛋白质共有C、H、O、N 四种元素,故N 元素不能用于合成脂肪,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注意细菌等原核生物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脂肪中不含N 元素。11如图为某家族中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出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I-2、-6 均为杂
20、合子,且-4 和-8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由-5 和-6 及-9 个体,可推知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5 号和 6 号患病,而9 号正常,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要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 错误;B、据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I-2 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4、-5、-6均为杂合子,-8 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B 错误;C、由-5 和-6 及-9 个体,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论
21、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 正确;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隐性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该病是显性遗传病,D 错误。故选 C。12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I3 为纯合子,I 1、II6 和 II7 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80%C通过比较III10 与3 或 5 的线粒体DNA 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 II8 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4【答案】D【解析】【分析】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4%,根据
22、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详解】由题干和题图信息分析,I3 为纯合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1 的儿子正常,则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根据题意分析,患者的发病率为4%,则致病基因的频率为20%,则在该地区中正常基因频率为80%,但是该家系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是80%,B 错误;-5 是 III-10 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 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III-10 与-5 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C错误;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a 表示,-8 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AA 或 Aa
23、,Aa 的概率是(220%80%):(220%80%+80%80%)=1/3,因此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1/31/4=1/24,D 正确。故选 D【点睛】遗传病的判定方法:(1)首先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有无同时正常的双亲生患病的后代,或同时患病的双亲生正常的孩子;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最可能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则最可能为“X隐”(女
24、病男必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X 显”(男病女必病);“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则最可能为“伴 Y”(男性全为患者)。13图 1 为一只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2 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据图 1 判断,曲线HI 段时该果蝇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过程B据图 1 判断,曲线EF段会出现图2 所示细胞,名称为极体C图 1 中 BC、FG和 LM 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不同D图 2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全部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 1:
25、图 1表示 A-H 表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过程,HI 表示受精作用,lM 表示受精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分析图 2:图 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据分析可知,曲线HI 段时该染色体组数由体细胞的一半恢复与体细胞相同,表示受精作用过程,A 正确;B、图 2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1的 EF段,B正确;C、图 1 中 BC、FG和 LM 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都是因为细胞质分裂,染色体被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 错误;D、图 2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一个多一条,一个少一条,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新余市 2021 新高 第二次 联考 生物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