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研究低温和细胞分裂素对茄子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影响,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组别处理甲常温喷施蒸馏水18.69 9.19 0.153 乙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20.17 12.58 0.168 丙低温喷施蒸馏水10.74 2.75 0.053 丁低温细胞分裂素溶液12.01 4.03 0.064 A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B细胞分裂素处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加C细胞分裂
2、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D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作用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从表格可知,甲和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喷洒细胞分裂素,添加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提高光合速率;甲和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温度,低温会抑制植物的光合速率;丙和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喷洒细胞分裂素,喷洒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详解】甲组与丙组对比可知,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A 正确;甲组与乙组对比可知,细胞分裂素处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加,B正确;丁组与丙组对比可知,分裂素处理与低温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有所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大
3、。说明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C 正确;表格中没有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的比较,无法说明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作用速率,D 错误。故选D。【点睛】在解答本题时,首先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确定实验结论。2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过程和离子运输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B图中各种物质的运输都不需要消耗能量CCa2+通道打开可能与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电位变化有关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大时,兴奋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幅度减小【答案】C【解析】【分
4、析】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小体,引起 Ca2+通道开放,Ca2+促进突触小体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 Na+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详解】A、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A 错误;B、神经递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C、从图中看出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小体后,引起Ca2+通道打开,C正确;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大,当突触后膜兴奋时,内流的Na+增多,引起
5、动作电位的值变大,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关键是分析出图中兴奋在突触间兴奋传递的过程,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3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 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 2)。下列有关反应 1 和反应 2 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 1 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B在反应1 和反应 2 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反应 1 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D反应 1 和反应 2 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是反
6、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题干中反应1 属于非条件反射,而反应2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详解】A、反应 1 手碰滚烫的热水,立即缩回手属于非条件反射,而眼睛受到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A 错误;B、在反应 1 和反应 2 的反射弧中,体内都会发生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因此都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C、在反应1 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发生的是单向传导,C错误;D、反应 1 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与大脑皮层无关,反应2 与大脑皮层有关,D 错误。故选 B。4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全
7、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D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组成,A 错误;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在达到K值之前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 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因为
8、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 正确;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在小幅度的范围内,围绕K 值上下波动,所以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可能突破K 值,D 错误。5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A 2,4-D 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C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2,4-D 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 正确;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或抑制种子的萌发,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因此乙烯可用于苹果果实的催熟,C正确;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因此可用于蔬菜
9、保鲜,D 正确。故选 B。【点睛】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6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10、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4 种B 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互换,一定导致基因重组C产生 Aa 基因型配子是发生了易位的结果D该细胞可形成4 个精细胞,共4 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细胞中含有6 条染色体,且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最左侧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显示A 基因移到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与a 基因相连,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间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差异较大,说明是一对性染色体;右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详解】A、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2 2 2=8种,A 错误;B、中发生了同源染色
11、体的分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若交换部位含有的基因相同,则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C、图中 A 移接到了a 所在的染色体上,由于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属于易位,C错误;D、由于 A 所在的片段发生了易位,所以该细胞将产生4 个 4种精细胞,D 正确。故选 D。7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I2患白化病,III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频率为 9/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 II4、II5、III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BII5、III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CII4、II5携带白化病基因,III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D III1携带白化病基因,III2同
12、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 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 表示),则 4的基因型为AaXBXb,5的基因型为A_XBY。【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的基因型为AaXBXb,5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XBY,则他与 4(AaXBXb)所生 2的基因型为1/4AAXBXB、1/4AAXBXb、1/4AaXBXB、1/4AaXBXb在此基础上,如果1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AAXBY),则他与 2所生 1的基因型为9/16AAXBXB、3/16AAXBXb、3/16AaXBXB
13、、1/16AaXBXb,因此 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 时,需满足的条件是5、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图中信息推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若某种群没有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能进化B退耕还林、布设人工养殖网箱都会引发群落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对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D某些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表明行为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
14、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果种群没有发生突变,即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种群就不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
15、因重组就没有意义,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种群不能进化,A 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的群落演替的概念可知,退耕还林、布设人工养殖网箱后都会导致新的群落代替原来的群落的现象,故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 正确;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D、某些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正确。故选 C。9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 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 代表垂体细胞,D 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A 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 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B若 A 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 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CE作用于 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D如果 A 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错误;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后,由垂体后叶释放到血液中,促进
17、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C、E作用于 B,对应的E细胞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D、如果 A 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 错误。故选 B。102018 年中国科学院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人造单染色体酵母,其与天然酵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似,但仅含有一条“超级染色体”。下列关于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B遗传信息储存在RNA 中C葡萄糖为其直接能源物质D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
18、传物质都是DNA,常见的真核生物有真菌、植物和动物,据此作答。【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A 错误;B、酵母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 中,B错误;C、ATP为其直接能源物质,C 错误;D、酵母菌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正确。故选 D。11突变型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紫眼基因pr、粗糙眼基因ru 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后期,图中的三条染色体之间可发生自由组合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3 号染色体部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一极可能有基因w、pr、e【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
19、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 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 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 号及 3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详解】A、2 号和 3 号是非同源染色体,故紫眼基因pr、粗糙眼基因ru 不是一对等位基因,A 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才能自由组合,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才属于基因重组,2 号和 3 号是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
20、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非等位基因w、pr、e 可能移向同一极,D 正确。故选 D。12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如图所示为红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杂交实验。已知选取某种群中多株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各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红花白花=11 或 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和 过程之间不需要进行套袋处理B图中 过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该种群中各红花豌豆自交,F1都会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D图中 过程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花粉的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 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
21、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表示去雄,表示传粉,是套袋,发育成种子。【详解】A、去雄之后需要套袋,待花粉成熟后才能传粉,A错误;B、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 正确;C、根据题干中红花 白花=11 或 10,说明红花为显性,基因型有AA 或者 Aa,只有当种群全是Aa时才会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D、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参与受精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而不
22、是精子的数目,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 等大量元素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患者可以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D这种染色剂的加工、分泌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答案】C【解析】【分析】1
2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少量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 等元素,A 正确;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B正确;C、蝎毒“染色
24、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因此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错误;D、由题意可知,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 正确。故选:C。14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B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含叶绿体的细胞,其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细胞的边界是细胞核;细胞内
25、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详解】A、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系是细胞膜,A 错误;B、真核细胞的遗传中心是细胞核,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C、植物细胞内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液中的色素不在原生质层内,C错误;D、动物体内只有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才会出现纺锤体,而动物体内大部分细胞都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能力,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解答此题需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结合题意分析作答。1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苏州市 2021 新高 生物 第四 调研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