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内,会形成核外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B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裹C微核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详解】A、微核又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A 正确;B、细胞分裂末期核膜会重建,故形成的子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裹,B
2、正确;C、可能由于无纺锤丝牵引,微核不能进入子细胞核,C正确;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错误。故选 D。2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B均可用电激、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C两者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杂种个体D都必须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种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是将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过多次克隆培养、检测、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详解】A
3、、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 正确;B、灭活病毒适用于动物细胞融合,不适用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错误;C、制备单克隆抗体不得到动物个体,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通过显微镜筛选融合原生质体,不需要用选择培养基,D 错误。故选 A。【点睛】促使原生质层融合的人工诱导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等);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电激、灭活的病毒等。3细胞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短期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从而导致不能再吸收无机盐B洋葱鳞片叶外
4、表皮细胞在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同时其吸水能力也逐渐下降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都需要载体和ATP D同一种物质出入同一个细胞的方式可能不相同,例如神经元细胞吸收和排出K+【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ATP。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详解】A、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部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还可以吸收无机盐,A 错误;B、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浓度成正比,因为植物细胞在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是逐渐变大的,所以细胞的吸
5、水能力也是逐渐增强的,B 错误;C、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是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C错误;D、K+在神经元细胞内的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外,所以K+运出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但运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K+出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不同,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特例的识记能力。4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激素能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分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高能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1、
6、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详解】A、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部分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成分是固醇类,A 错误;B、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
7、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起催化作用的是酶,激素起调节作用,B 错误;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C正确;D、激素是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不含高能磷酸键,不是高能化合物,D错误。故选 C。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起始密码子B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C标记基因中不能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以防止其被破坏而失去作用D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
8、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启动子,A 错误;农杆菌的Ti 质粒的 T-DNA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依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插入Ti 质粒的 T-DNA上,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B正确;标记基因中可以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为了防止标记基因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的限制酶应该不具有识别标记基因中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的能力,C 错误;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因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胰岛素进行加工,所以不能直接生产出有活性
9、的人胰岛素,D 错误。6图 1 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 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基酸以协助扩散方式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受载体蛋白的限制C图 2 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图1 中 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D若图 2 中的两种物质分别表示CO2和 O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O2,乙为 CO2【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 1 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氨基酸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钠离子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10、,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氨基酸排出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钠离子排出到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图 2: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该物质是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乙物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乙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出细胞,是协助扩散,据此答题。【详解】A、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A 错误;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受载体蛋白的限制,B正确;C、图 2
11、 中的甲物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从胞内运输至胞外,是主动运输,图1 中 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正确;D、若图 2 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O2和 O2,在浆细胞内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则甲为 O2,乙为 CO2,D 正确。故选 A。7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溶胶(pH 1 2)显著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B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C溶酶体消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胞内其他结构的协同配合D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各种水解酶活性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溶酶体
12、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和分类,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A 正确;B、细胞内衰老细胞器的分解和死亡细胞碎片的清除,都是要靠溶酶体来完成的,但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B 正确;C、溶酶体消化功能的实现需要其他结构参与形成的小泡与之融合,C正确;D、酶的活性与pH 有关
13、,细胞质基质中pH 与溶酶体中不同,故溶酶体中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其活性会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D。8如图 1 为物质 A 通过质膜的示意图,图2 为质膜的结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中物质 A的转运方式为易化扩散B若物质A 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2 中的 C图 1 中物质 B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发生可逆性形变D图 2 表示的结构模型可用高倍物镜直接观察到【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 1 分析,物质A 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转运,其中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据图2 分析,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详解】A、由图 1 可知,物质A 跨膜运
14、输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物质B(载体蛋白)结合,且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转运,A 错误;B、图 2 中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物质A 进入细胞的方向为,B 错误;C、图 1 中物质 B 为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可逆性形变,C正确;D、质膜模型是人为绘制出来的,显微镜下看不到,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9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下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
15、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左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X、Y、Z表示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一营养级从左到右的柱条依次标记为1,2,3,4,5)。生产者中,X1和 X3基本没有变化,X2明显减少,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第三营养级中,Z1不变 Z2增加,说明对捕食对象有明显的选择性。物种数目没有变化,即群
16、落丰富度没有改变。【详解】A、比较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与题图甲相比,题图乙中Y(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Z(第三营养级)个体数量也增加,X(第二营养级)个体数量减少,说明X营养级生物被Z 捕食的压力大,该营养级数目减少,A 正确;B、Z 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捕食对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B 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Y的捕食者数量减少,Y数量增加,Y营养级不同物种的数量变化有差别,主要由Y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引起的,C 错误;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变化还受Z营养级生物捕食的影响,D 错误。故选
17、A。10将所有DNA 链均被3H 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B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32 条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 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
18、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伸长区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也可具有放射性,A 错误;B、由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64 条,B 错误;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但可能性极小,C 正确;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单体都有放射性,D 错误。故选 C。112019 年 12 月 8 日在重庆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
19、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B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H2CO3缓冲物质发生中和,血浆pH 保持相对稳定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A 正确;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第一阶段,随之第一阶段的产物如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由于运动过程中大量消耗能量,故细胞呼吸速率加快,同时释放的热能增多,所以体温略有升
20、高,B 错误;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进而血浆pH 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 错误。故选 A。12某一品系油菜植株(2n=20)与另一品系油菜植株(2n=18)杂交,产生的F1高度不育。科研人员将F1 的幼苗尖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获得了可育油菜新品系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能够抑制分裂细胞内中心体的形成BF1植株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C新品系 根尖细胞分裂,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38 条染色体D新品系 植株自花
21、传粉,其子代一般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油菜植株I 与 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可育油菜新品系植株是异源多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能够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A 错误;B、F1植株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 错误;C、新品系 幼苗尖端细胞分裂,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才含有76 条染色体,C错误;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新品系植株自花传粉,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 正确。故选 D
22、。13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蒸馏水、0.4mg L-1、0.7mg L-1、1mg L-1、1.3mg L-1、1.6mg L-1的 2,4-D 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析错误的是()A 0.4mg L-1的 2,4-D 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B2,4-D 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C培养无根豆芽的2,4-D 溶液最适浓度是1mg L-1左右D 2,4-D 溶液对根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 溶液浓度
23、,因变量是绿豆发芽过程中根、芽的长度,2,4-D 溶液为0 的组作为空白对照,由题图可知,浓度为01.6mol?L-l的 2,4-D 溶液,都能促进芽生长,浓度1mol?L-l左右时促进效果最好;2,4-D 溶液为 0.4mol?L-l时,促进根生长,2,4-D 溶液浓度等于或大于0.7mol?L-l时则抑制根生长。【详解】A、由题图可知,2,4-D 溶液为 0.4mol?L-l时,对根和芽都是促进生长,A 错误;B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4-D 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说明2,4-D 溶液对根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BD 正确;C、培养无根豆芽即需要利于芽的生长,且抑制根的生
24、长,据图可知,培养无根豆芽的2,4-D溶液最适浓度是 1mg L-1左右,C正确。故选 A。14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存在可能的是()A没有线粒体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B没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没有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完成有丝分裂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详解】A、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的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细胞等,A 错误;B、没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不
25、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没有纺锤体形成的真核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C错误;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峰,D 正确。故选 D。15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B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C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唐山市 2021 新高 生物 仿真 第三次 备考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