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梳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到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到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梳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到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梳理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数一数本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出1-10 各数,并能用相应的点子图来表示物体或人的个数。重点是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难点是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在数数时要按一定的次序,可边数边打标记,及时检查,不重复不遗漏,注意物或人的数量与点子数量的一致。第二单元:比一比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重点是掌握一般的比较方法,比如在比较物体的长短或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简易天平进行判断。难点是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2、。如:可以采用先分组比较,比出轻重,再将每组较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再如:可以采用仔细观察、适度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总之,比较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常用基本的方法,活用简单的推理,巧用灵活的策略。第三单元:分一分本单元主要让小朋友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对小朋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常用的分类标准有:颜色、形状、用途等,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如:这里的菠萝、香蕉、西瓜是属于水果一类,而茄子、青菜、毛豆是属于蔬菜一类。再如:这些树叶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色、
3、黄色和绿色三类,也可以按形状分成三类。第四单元:认位置本单元是让小朋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重点和难点是辩认左右方位。要求把小朋友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用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来说明相关情境中的物体哪个在哪个的左边,哪个在哪个的右边。1 注意学会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的()面是()”,另一种是“()在()的()面”。如:,“的左面是()”,我们先盯准,再伸出左手,看的左边应该是();“在的()面”,我们要盯准的是,再伸手看的方位,应该在的(右)面。要学会根据题目确定观察的标准物,适时伸出左手或右手比一比,多多思考与表达。2当人或小动物排成一队时,脸所朝着的方向就是
4、前面,而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这是约定俗成的。3多留心生活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多思多问,逐渐领悟。第五单元:认识10 以内的数本单元主要是10 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小朋友通过学习要理解10 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1数数、认数、读数可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使小朋友感觉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如:一天上几节课,第几节是数学课;认识钟面上的哪些数;乘几路公交车等。2 熟练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
5、到小的顺序排列10 以内的数。理解、和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和,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尤其是选择或时,要特别注意“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及时进行检查。3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几”一般是指物体的总数量,“第几”一般是指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的其中一个物体。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经常会结合着“左”“右”的话题。如:(1)从左边起涂3 个。(2)把右边起第3 个圈起来。4联系具体情境认识0 的含义:0 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0 还可以表示起点,直尺上的数就是从 0 开始的。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本单元主要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使小朋友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形
6、体。教学重点是判断相关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是球。1正确识别形体。通过实际观察,能正确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还要能分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属于哪类形体。如:冰箱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篮球是球,羽毛球盒子是圆柱等。2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六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方方正正的图形,即正方形;而长方体是上下面相同,前后面相同,左右面相同。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比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扁扁的长方体,最容易与正方体混淆起来。3了解形体的特性。通过拼搭,要明白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中,球滚得最快,圆柱其次,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堆起来,圆柱不太容易堆,而
7、球最难堆。4解决综合问题。根据形状的特征,正确识别并进行统计;会结合“几”和“第几”以及“左”“右”等知识,完成稍微复杂的综合题目。如:(1)一共有()个物体。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球有()个。(2)从右起排在第()个。(3)从左起第()个、第()个是球。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不知不觉一学期即将结束,孩子们开始了紧张的期末复习。想让自己的复习更有成效吗?不妨对照下面的知识点做个自我检测。期中复习时我们梳理了前四个单元的知识点,并作了复习指导,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前四个单元的重难点,主要梳理后面四个单元的知识点。第一到第四单元重难点:1、正确计算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
8、和加减混合运算2、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3、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4、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5、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6、熟记 16 的乘法口诀,熟练计算6 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7、体会“平均分”,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8、熟练使用1 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第五单元重难点:1、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正确识别线段,会用合适的
9、工具根据要求画线段。2、认识“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100。3、初步学会用“厘米”或“米”合理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测量它们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复习方法指导:1、认识线段的特征可以采用观察、操作等方式,比如将弯曲的线拉直,体会线段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直”,又比如两只手可以看作两个端点,体会线段基本特征之二是“有两个端点”,不同的线拉直以后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明确“线段有长短之分”,“线段是有长度的”。在孩子初步建立线段的表象之后,再让他们摸一摸书本、课桌的边,看一看黑板的框,或者从身边物体上发现线段,进一步明晰线段的表象。最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期末 知识点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