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铁岭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B萨顿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肓携带者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 个致病基因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不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1、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 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2、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豌豆的花为两性花,其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A错误;B、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复制,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的致病基因母亲,C正确;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 复制,DNA 加倍,染色体没有加倍,D 错误。故选 C。2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CDK1(CDK 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
3、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幼年个体体内CDK 含量较高,成年后体内无CDK B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CCDK1 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D CDK1 可干扰细胞周期,在癌症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详解】由题意可知,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不管是幼年个体还是老年个体内都会进行细胞的分裂,A 错误;酶的活性是受温度影响的,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B 错误;CDK1的存在能使细胞分裂顺利完成,故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C正确;各种
4、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故能促进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某些活动,促进癌细胞的增殖,D 错误。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磷脂和固醇的组成元素相同BNa+和 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C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果糖和葡萄糖D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种类及功能;识记脂质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及水解产物以及蛋白质功能的不同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据此判断。【详解】A、脂肪与
5、固醇由C、H、O 元素组成,而磷脂是由C、H、O、N、P元素组成,因此磷脂与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不同,A 错误;B、Na+和 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B 正确;C、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会产生果糖,C 错误;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导致其功能不同,D 错误。故选 B。4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快速重复2-3 次B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 液和 B液充分混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直接
6、用拇指轻压盖玻片D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 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细胞中DNA 和 RNA 的分布的原理: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详解】A、在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为
7、了保证滤液细线含有较多的色素,通常需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2-3次,但需要待滤液干后再画,A 错误B、检测蛋白质时,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 液,混匀后再向混合液中滴加4 滴 B 液充分混匀后观察,B 错误;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C错误;D、由分析可知,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 DNA 结合,D 正确。故选 D。5如图表示伞藻的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B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C本实验能说明代
8、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 错误;B、根据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B 错误;C、本实验不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C错误;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 正确。故选 D。【点睛】充分利用题中信息,
9、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验为解题的关键。6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认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蓝藻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下列说法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与蓝藻的类似,而与植物细胞质的核糖体不同B叶绿体外膜成分与植物细胞膜相似,内膜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C叶绿体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遗传物质为裸露环状DNA D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是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一种细胞器,其内部含有DNA、RNA 和核糖体,可以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在内部分布有光合色素和有关的
10、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内共生假说假定叶绿体来自于一个独立的蓝藻。【详解】A、叶绿体内部含有核糖体,其与蓝藻这种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相似,而与植物细胞的核糖体不同,可作为叶绿体来源于蓝藻的依据,A 正确;B、内共生假说假定叶肉细胞把蓝藻细胞胞吞进细胞内,则在蓝藻细胞外形成一层囊泡,这层囊泡来自于植物细胞膜,后续演变为叶绿体的外膜,而叶绿体的内膜为原来蓝藻细胞的细胞膜,B正确;C、叶绿体的分列方式类似于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且内部的遗传物质储存形式也类似于原核生物的拟核,为裸露的DNA,C 正确;D、叶绿体和蓝藻中含有的光合色素有区别,因此不能证明内共生假说的正确性,D 错误;故选 D。【点睛】
11、该题的突破点为通过题干中对内共生假说的介绍,有目的寻找叶绿体这种真核生物中的细胞器和原核生物蓝藻的共同点作为假说成立的依据即可。7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B在体液的刺激下内分泌细胞才能分泌激素C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持
12、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生长发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详解】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A 正确;B、内分泌细胞在体液或神经的刺激下会分泌激素,B 错误;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不是内分泌细胞集中的区域,所以不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D 正确。故选 B。8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 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 DNA 均被15N 标记,离心结果如图的甲;(2)转至14N 的培养基培养,每20 分钟繁殖一代;(3
1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 样本,离心。如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A乙是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B丙是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的结果C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 分钟D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 的 DNA 占 3/4【答案】C【解析】【分析】甲中 DNA 双链均为15N;乙种 DNA 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5N;丙中 DNA 均为杂合链;丁中DNA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4N。【详解】A、15N 标记的 DNA 转至14N 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一代的产生的两个DNA 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与丙符合,A 错
14、误;B、15N 标记的 DNA 转至14N 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两代会产生4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 DNA 分子是杂合链,2 个 DNA 双链均含14N,与丁符合,B 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丁是分裂两代的结果,每20 分钟繁殖一代,故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 分钟,C正确;D、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所有的DNA 均含14N,D 错误。故选 C。9如表表示某研究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几种芦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该酶参与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酶活性/molCO2(mgRuBPCase h)-1酶含量/mgpr (gfrw)-1叶片 CO2固定量/
15、molCO2(g frw)-1水生芦苇0.912 7.67 7.001 沙生芦苇0.780 7.57 5.675 盐化草甸芦苇0.879 5.14 4.518 A据表可知水生芦苇的表观光合速率最大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产物的元素组成是C、H、O 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含量会下降D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低的主要原因与水生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6、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详解】A、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A错误;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的产物是三碳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B错误;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C 错误;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
17、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D 正确。故选 D。10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 RNA病毒)颗粒加入到甲、乙两支试管中,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B乙试管中无
18、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能量C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D加入 RNA 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会明显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实验:甲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的颗粒和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过程,以RNA 为模板合成了 DNA,说明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乙试管中加入了RNA 病毒的颗粒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中不能发生核酸的合成过程,因为缺少相关的酶,即DNA 聚合酶。【详解】A、甲试管中没有转录合成RNA
19、 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条件,因此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 正确;B、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是因为缺少原料,B 错误;C、甲试管中有DNA 产生,所以该病毒颗粒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逆转录酶),C正确;D、加入 RNA 酶,病毒模板减少,故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再结合题中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11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 10%盐酸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便于染色B染色后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浮色便于
20、观察C盖上盖玻片覆盖滤纸,然后用笔端敲击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D若在视野右侧有半个中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右移动装片【答案】D【解析】【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 染色 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
21、-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详解】A、用 10%的 HCl 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让细胞彼此容易分开,A 错误;B、解离后需要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以防影响染色效果,B 错误;C、盖好盖玻片后,还要盖载玻片压片,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
22、片几下的,其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C错误;D、若在视野右侧有半个中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右侧移动装片,D 正确。故选 D。12 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过程和离子运输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B图中各种物质的运输都不需要消耗能量CCa2+通道打开可能与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电位变化有关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大时,兴奋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幅度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
23、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小体,引起 Ca2+通道开放,Ca2+促进突触小体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 Na+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详解】A、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A 错误;B、神经递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C、从图中看出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小体后,引起Ca2+通道打开,C正确;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大,当突触后膜兴奋时,内流的Na+增多,引起动作电位的值变大,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关键是分析出图中兴奋在突触间兴奋传递的过程,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13下列关于
24、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中进行B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仅有光照强度,影响暗反应的外界因素只是CO2浓度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暗反应需要不止一种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A、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暗反应在有光条件下和黑暗中都可以进行,A 错误;B、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而蓝藻等原核细胞的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进行,B
25、 错误;C、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暗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水、无机盐离子等,C错误;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 正确。故选 D。【点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色素、酶等。1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基因的表达B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D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铁岭市 2021 新高 生物 仿真 第三次 备考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