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 届新高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曼哈顿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其人口密度超过2 万人/km2。下图为“曼哈顿区高楼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华尔街虽地处人口稠密的曼哈顿区,夜间却几乎为空城,其原因是A地价昂贵B空气污染C交通拥挤D功能单一2曼哈顿区许多大楼的楼体越往上越小,这有利于周边建筑物A防风B降噪C采光D防震【答案】1D 2C【解析】【分析】1曼哈顿的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属于中心商务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通信发达,白天人们在这里从事各种
2、商务活动,晚上下班后人去楼空,故D 项正确。2曼哈顿的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属于中心商务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建筑物的高度和彼此间的间距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采光条件。大楼的楼体越往上越小,这有利于周边建筑物的采光,故C 项正确。2下图为某时刻的昼长等值线图(单位:小时),经线 OA、0B为日期分界线,OA位于 45 E,P 点的纬度为 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北京时间为19 时B此时 P地的影子朝向正南方C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此日 B地日出正东方【答案】B【解析】【详解】同一纬度的昼长相等,图中等值线图可以看成极点俯视图,昼长等值线相当于纬线
3、。材料信息表明,经线OA、OB 为日期分界线,其中有一条为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为0 时经线,材料信息表明,OA 经度为 45 E,则 OB 为日界线,OA 为 0 时经线,即45E为 0 时,经计算,北京时间(120 E)应为 5 时,A 错误。OB 经度为 180,OA 为 45E,根据经度变化方向判断,该图应为北极点俯视图。图中显示,P地昼长为24 小时,即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P地位于 OA 经线上,即P 地区为 0 时,太阳应位于P地正北方,当地的影子朝向正南方,B 正确。由于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P 地纬度为 75N,正好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
4、射15N,但不能确定是向南移动,还是向北移动,C错误。由于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则B地日出东北方,D 错误。3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流星体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同大气摩擦而燃烧C捕获太阳带电粒子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答案】B【解析】【详解】当流星体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产生摩擦而燃烧时便会产生流星雨现象,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点睛】流星雨现象是陨石冲进地球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产生摩擦而燃烧导致的。4马铃薯喜冷凉,怕霜冻,忌炎热,生长期需要水量为300-450mm。马铃薯块茎生长期最适宜气温为15C18 C,在29C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中阴山地区是内蒙古马铃薯的集中产区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关
5、于前山和后山马铃薯产量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山区的比后山区产量高质量低B前山区的比后山区产量高质量高C前山区的比后山区产量低质量高D前山区的比后山区产量低质量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示,前山处为高产区,后山处为低产区,则CD不对。根据材料,“马铃薯喜冷凉,怕霜冻,忌炎热,生长期需要水量为300-450mm”,后山区降水少,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故马铃薯的品质较好;前山区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受寒潮等影响小,故产量相对较高。故答案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注意“产量”和“质量”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主要围绕着气候要素的差别进行分析。5下图为加拿大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是加拿大最热的地
6、区之一,图中的斑点湖的湖水蒸发后,结晶出很多矿物质,形成许多面积10m2左右白色镶边的浅池,浅池里富含矿物质的水不同季节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黄、蓝、绿等奇特的颜色,图中甲图为该湖的景观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斑点湖的面积最可能是A 0.12km2B0.5km2C0.8km2D1km22据图推测,图示地区成为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的原因可能有盛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夏季副高控制,晴热天气较多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烈位于山间盆地,热量不易扩散ABCD3斑点湖湖水颜色的变化,除受到湖水矿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外,还可能是因为A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B周围景色的季节变化C湖中藻类种类的差异D湖水温
7、度的季节变化【答案】1A 2D 3B【解析】【分析】本组试题以加拿大某区域等高线和斑点湖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气候和地图的相关知识。1根据图幅下方比例尺量算出该湖的大致长与宽,将单位换算成km,然后估算即可得到面积约为0.1km1km=0.1km2左右,与A接近。故选A。2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可知,斑点湖位于北美大陆中高纬度西海岸的山间盆地,成为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的原因是处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加上位于山间盆地,热量不易扩散。而该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纬度较高,不受副高影响。故选D。3材料“浅池里富含矿物质的水不同季节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黄、蓝、绿等奇特的颜色”,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周围
8、地区植被颜色会变化,所以斑点湖湖水颜色的变化,除受到湖水矿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周围景色季节变化的影响。故选B。6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冻融作用B流水搬运C冰川沉积D风力沉积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A冬 春B春 夏C夏 秋D秋 冬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D东北平原【答案】1A 2D 3C【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变大)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
9、时,砾石以外的部分都解冻了,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粘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慢慢的,砾石下细土部分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细土充填,结果砾石再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后受进一步做水平分选,慢慢就形成了环状的地貌,所以该题选A。2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故该题选D。3根据材料其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不结冰,故B 错误;图示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组成应
10、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故AD 错误;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能够形成石环地貌,故该题选C。【点睛】形成石环的地段一定要岩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并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只有这样夹杂在泥土中的石块才会被挤出来。地面还要平坦才能保持石环地貌现象的形态,如果地势坡度大,碎石就会随意滚落就形成不了“石环”的地貌。7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
11、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甲时期的沙坎A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B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2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A沙体高度降低B河口盐度上升C海洋潮流减弱D河流流量增加3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拦截泥沙,净化水质阻碍水流,加剧洪涝淤塞水道,不利航运阻碍洄游,鱼类减少ABCD【答案】1A 2B 3B【解析】1据图可知,甲时期,沙坎靠外,位置较低,内坡粗泥沙较多,表明该时期河流的径流量较大,河流含沙量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内坡粗沙一侧受河流侵蚀较强,故选A
12、。2根据图示,乙时期沙坎高度较高;根据泥沙沉积的粗细状态,乙时期外海处是粗沙,甲时期是细沙,可以判断出乙时期河口处径流动力作用小于海流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入海径流较少,则河口盐度上升,故选 B。3据材料可知,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其危害主要是对人类活动来说的。一方西不利于航运,另一方面阻碍水的正常流动,可能会形成洪水突害。正确,故选B。8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 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下图,箭头代表盛行
13、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A沙源更丰富B风力更强C体积更大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2模式图中,显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A一一一B一一一C一一一D一一一3实际观测中,发现敦煌鸣沙山地区偏南风具有频率高且多出现在夜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A夜晚受来自祁连山的山风的影响B夜晚东南季风更为强盛C夜晚亚洲高压势力更强,风力强盛D受海陆风影响,夜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答案】1D 2B 3A【解析】【分析】1材料指出“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 个棱面的星状沙丘”可知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
14、大的不同在于受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根据材料可知,金字塔沙丘是由新月形沙丘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开始应该为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即;随着其它风向的改造,其棱面逐渐增加,出现,最后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3祁连山位于鸣沙山的南侧,受山谷风影响,鸣沙山地区夜晚盛行来自祁连山的山风,即偏南风,故A正确。鸣沙山地区深居内陆,受东南季风影响小,故B错误。亚洲高压盛行时间是在冬季,不是晚上,故C 错误。鸣沙山地区深居内陆,受海陆风影响小,故D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9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表示的天气系统以每小时15 千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据此完成下列
15、各题。1图中四地中,气压值最大的是()ABCD210 小时后,甲地最有可能出现()A雷暴天气B晴热天气C灰霾天气D雨雪天气【答案】1C 2D【解析】【分析】1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为背景,考查风向与等压线的数值关系。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由图中风向推断气压值。2本题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特点与天气状况。由图中的风向可知,虚线为低压槽,为锋面气旋的后方槽线,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15 千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10 小时后,冷锋向东南移动150km,因甲地距离锋线约1纬度差(约110km),大致受冷锋控制,冬季可能出现雨雪天气,所以选D。雷暴天气一般出现在低纬地区的伴有雷击和
16、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A错误。大风、降水会使灰霾天气会减轻,C错误。10“雪龙 2 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有极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能够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甚至可以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北京时间2019 年 10 月 15 日,“雪龙 2 号”从深圳启航,与“雪龙号”首次双船出海,执行中国第36 次南极科考任务,预计2020 年 4 月中旬返回。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雪龙号”在南极科考遇到的自然困难主要是冰山浮冰淡水匮乏猛兽伤害恶劣天气ABCD2我国第36 次南极科考明显不同于以往科考的是缩短了科考航行时间提
17、高了科考的舒适度延长了科考时间拓展了科考区域ABCD310 月 24 日 16 时 51 分科考船穿越赤道,这一天,科考队员观察到的现象可信的是:A日出东北,日落西南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C乌云密布,狂风暴雨D昼夜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答案】1B 2D 3D【解析】1由于所经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故冰山浮冰众多,正确;因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狂风巨浪,天气恶劣,正确;科考往往选择在南极极昼期间进行,故D 项错误;该区域降水较少,故B 项错误。冰川淡水资源丰富,错误。南极气候寒冷,猛兽较少,错误。故选B。2“雪龙2 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有极强的破冰性
18、能和灵活性,能够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甚至可以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比常年3 月返回时间晚,可以延长了科考时间,拓展了科考区域,正确,错误。科考是以科学考查为目的,舒适度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选D。310 月 24 日 16 时 51 分科考船穿越赤道,这一天,科考队员观察到的现象可信的是:10 月 24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 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B错误。赤道受赤道低压控制,风力较小,不会狂风暴雨,C错误。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昼夜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D。【点睛】11 月至次年3 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
19、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所以这个时候去最好,这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主要活动是观测南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观测气候等等。11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示反映出()时间是夜晚时间是白天此时吹山风此时吹谷风ABCD2甲地附近夜雨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高,气流呈快速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低,近地面水汽快速冷凝C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答
20、案】1D 2C【解析】1根据等压面形态,图示反映出山谷气压比两侧山坡气压高,应是山坡地面受热升温快,气温高,气流沿山坡上升。时间是白天,错,对。此时吹谷风,错,对。D对,A、B、C错。故选D。2甲地附近夜雨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雨,C对,D错。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低,降水是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形成,不是近地面水汽快速凝结形成,A、B错。故选C。【点睛】白天,山坡地面受热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谷地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山谷气压比两侧山坡气压高,吹谷风。谷地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
21、成雨。12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山峰位于陡崖的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为A 19mB29mC39mD49m【答案】1A 2D【解析】1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的右侧为正北方,可以判断山峰位于陡崖的东北方向。故 A 正确,B、C、D 错误。2根据图中所给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20 米,陡崖处闭合等高线为3 条,则可以判断其相对高度在 40-80 米之间。故D 正确,A、B、C 错误。【点睛】有指向标的地图应依据指向标定向。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 H(n+1)d,其中 n 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 表示等高距,H 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132
22、019 年 11 月 28 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 22S,76 22E)驻守站点的科考队员们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日不落”点位于观测者的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2中山站本次极昼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A 2019 年 12 月 22 日B2020 年 1 月 15 日C2020 年 3 月 22 日D2020 年 5 月 19 日【答案】1C 2B【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11 月 28 日南极中山站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即中山站11 月 28 日开始进入极昼期,即该日由6922S向南到 90S都出现极昼(“日不落”),所以,“日不落”点位于
23、观测者的南边,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2据材料可知,11 月 28 日南极中山站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即中山站11 月 28 日开始进入极昼期,12 月 22 日南极圈及其以南都出现极昼,11 月 28 日至 12 月 22 日相差 24 天,因此中山站此次极昼结束的时间应该是12 月 22 日之后 24 天,时间为1 月 15 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下图)。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
24、工制作。2011 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嵌瓷造型更为多样美观C碎瓷片废物利用成本更低D质地坚实抵御台风能力更强2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工艺技术人才流失文化和审美观念变化生产周期偏长生产成本提高ABCD3下列地区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东南亚【答案】1D 2A 3D【解析】【分析】1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
25、台风的影响更大。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提高了抗侵蚀能力结构的稳定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艺传承,正确。由于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建筑的营造法式对传统建筑冲击较大,嵌瓷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正确。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发展,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广东多侨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遗产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古代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2021 新高 地理 教学质量 调研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