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200818091536).pdf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20081809153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200818091536).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 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测验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词注音。琅琊山的风景真美啊!林壑w i_然泉水清 li _,朝暮景象不一,四季风光各异。滁()人出游,更是热闹非凡:伛偻()提携游人如织,垂钓,对弈(),品茗,吟诗,山水清音即是丝竹,山肴()野蔌()自成宴席,其间g ng ch u_交错,起坐喧哗自林f i_初开直至 m ng_色苍茫,一日之内,身心尽舒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杂然而前陈者()A摆开B陈述C姓氏D陈旧(2)觥筹交错()A计策B酒筹C筹措D筹划(3)负者歌于途()2/9A背着B拿着C带着D拉着3下面句子中加点
2、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乐何极而乐亦无穷也B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C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D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4理解性默写(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3)“_,_。”写出了山间朝暮的变化。(4)宴饮之时,太守的表现是:_,_,_。5“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9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
3、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二、综合技能测验(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醉翁之意不在酒 _(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3)觥筹交错_(4)树林阴翳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 4/9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 _
4、9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B第三段中“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中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C本文除第一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10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一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链接材料】环滁四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醉翁亭 同步 练习题 答案 20200818091536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316480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