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pdf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楼春趣【教学目标】1会认“恰、屉、嫣”等10个生字,并掌握 1 个多音字“喇”。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形象。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基本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在阅读中感受放风筝的热闹和情趣,并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赏析放风筝的场景,体会放风筝之趣。【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2体会放风筝的趣味,讲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故事,
2、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插曲葬花吟,再播放红楼梦中“放风筝”的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想。导语:“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说的是什么呢?(学生答:风筝。)不错,就是风筝。放风筝历史悠久,是一项人人都喜爱的娱乐活动。大观园中的众人也对放风筝充满了兴趣。看,他们急匆匆地拿来各自的风筝,正准备放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的红楼春趣,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板书:红楼春趣)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预设:“红楼春趣”中的“趣”指什么?这种“趣”体现在哪里?牵涉哪些人?他们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二
3、、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约 1715约 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 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2出示读书要求,自主朗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读
4、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上段落序号。(3)圈出生字新词,在重点句子下面画横线,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听朗读音频,边听边学习停顿和对话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4学生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地方读通顺。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划分层次,并说一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大家发现无主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紫鹃说要取下来放,遭到反对,黛玉提议放风筝,放晦气。第二部分(第 2-4自然段):描写宝玉和众姊妹各自拿出自己的风筝放的场景。第三部分(第 5自然段):写众人放飞风筝后散去。2给每部分拟写
5、一个小标题,小组探讨后交流。交流后明确:发现无主风筝;各自放出风筝;风筝飞走。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写的是宝玉和众姊妹放风筝的场景,但有详有略,对谁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最为详细?示例:生 1:对宝玉放风筝写得最为详细。生 2:描写宝玉放风筝的文字详细地写了他的语言、神情、行为等。(2)了解每个人所放的风筝,填写表格,体会放风筝的乐趣。(课件出示)风筝主人宝玉黛玉探春宝钗宝琴风筝名称美人儿风筝、不知名风筝美人儿风筝沙雁儿风筝软翅子大凤凰风筝一连七个大雁大蝙蝠(3)品析重点语句,了解放风筝的情景。了解缘由。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春趣 最新 部编人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红楼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