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详细答案解析).pdf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详细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详细答案解析).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卷)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无机物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C酶具有催化作用D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A错误;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2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异的mRNA 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和核酶
2、的元素组成相同,ATP中的“A”不能作为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B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是核酶能够降低所催化反应的活化能C核酶降解特异的mRNA 序列时,破坏的是相邻碱基之间的氢键D验证核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能够鉴定RNA 的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答案】A【解析】ATP的全称是三磷酸腺苷,A代表腺苷,核酶成分是 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ATP中的“A”不能作为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A正确;无机催化剂与酶都能降低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是核酶能够降低催化反应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B错误;核酸降解特异的mRNA 序列时,破坏的是相邻碱基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
3、;验证核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RNA 和其他底物作对照,核酶只降解特异的mRNA 序列,不能降解其他底物来验证实验结果,D错误。3 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 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表示有酶参与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甲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的能量,此反应为吸能反应,A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曲线表示有酶参与,曲线表示无酶参与,B错误;E2表示在有酶参与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错误;E1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参与的条件下
4、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因此,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 E1-E2=E4,D正确。4除了温度和 pH值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下图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通透性B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与酶自身结构有关C非竞争性抑制可以改变酶的结构,使酶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D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答案】D【解析】蛋白酶能催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水解,因此细胞膜的通透性也改变,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这与酶的空间结构有关,B正
5、确;据图分析,非竞争性抑制可以与酶的非活性位点结合,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C3 正确;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底物竞争活性部位降低酶活性,而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失活,但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在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它们之间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5淀粉酶是人体消化液中重要的消化酶,在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甲为空白对照,目的是为了测定胰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的活性B实验结果说明茶花粉提取物对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C胰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果糖,进而再代谢水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D推测维生素 C
6、对茶花粉提取物降低血糖的作用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加入的“不同物质”,因变量是胰淀粉酶活性。甲没有加入“不同物质”,为空白对照,目的是为了测定胰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的活性,以便与加入“不同物质”后的胰淀粉酶的活性进行对照,A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显示:加入茶花粉提取物的各实验组的胰淀粉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甲,说明茶花粉提取物对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胰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进而再代谢水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C错误;甲、乙、丁三组对照,同时加入茶花粉提取物与维生素 C的实验组丁与只加入茶花粉提取物的实验组乙的胰淀粉酶
7、活性相同,但都低于对照组甲,说明维生素 C对胰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也不能缓解茶花粉提取物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而推知维生素 C对茶花粉提取物降低血糖的作用没有影响,D正确。6下列关于酶和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C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PH及淀粉溶液的浓度变化而变化D细胞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4【答案】A【解析】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够促使其水解,A正确;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滴加碘液不变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滴加碘液不变色;二者的实验现象一样,无法验证酶的专一性,B
8、错误;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的影响,但淀粉溶液的浓度不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细胞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错误。7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BATP和 ADP相互转化能使细胞中储存大量ATP CATP水解形成 ADP 时能产生磷酸和释放能量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解析】光反应产生的ATP其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其中能量来自有机物质中的化学能,但是 ATP中的能量不可能来自热能,A错误;ATP和 ADP相互转化能保证细胞内的能量供应,细胞内的ATP 含量较少,B错误
9、;ATP水解形成 ADP 时能产生磷酸和释放能量,C正确;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容易断裂和重新生成,D错误。8下列有关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C对多数需氧型生物而言,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 DNA、RNA 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答案】C【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 ATP,A错误;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而 ATP的组成元素是 C、H、O、N、P,故
10、 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都能形成ATP,C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而构成 DNA、RNA 中的碱基“A”只表示腺嘌呤,故ATP中的“A”与构成 DNA、RNA 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的物质,D错误。9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5 AAMP 可以作为合成 ATP及 RNA 的原料B丁过程中合成 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C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答案】B【解析】AMP 是一磷酸腺苷,又
11、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 RNA 的原料,AMP 可参与 AMP+Pi+能量ADP,ADP 可合成 ATP,A正确;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ATP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也可合成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ATP,B错误;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D正确。10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B用14C 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
12、中检测到放射性C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叫做酒精发酵D人体细胞产生 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细胞内参与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A错误;用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14C-葡萄糖被肝细胞吸收后可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14C-丙酮酸和少量的 H,之后14C-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反应彻底分解生成14CO2和H,因此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B正确;对于微生物而言,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叫做酒精发酵,C错误;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CO2产生
13、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D错误。11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据此推测该物质可以()6 A直接抑制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过程B降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C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D用于治理需氧型真菌所引起的农作物感染【答案】D【解析】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为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而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即第三阶段,A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所以该物质不会降低细菌中ATP的产生速率,B错误;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
14、质中,所以该物质不会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C错误;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即阻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不能阻止无氧呼吸,因此吡唑醚菌酯不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正确。12如图是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酒精发酵实验”的装置,甲试管中是醉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甲试管密封一段时间后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O2产生量相同时,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更少B检验发酵产物酒精时,需向乙试管中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发酵产生的气体可以用乙试管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D酒精发酵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答案】C【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有
15、氧条件下,产生1 分子的 CO2需消耗 1/6 分子的 C6H12O6;在无氧条件下,产生1 分子的 CO2需消耗 1/2 分子的 C6H12O6。因此,CO2产生量相同时,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更多,A错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在甲试管中,因此检验发酵产物酒精时,需向甲试管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B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用乙试管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发酵产生的气体,C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不是一个纯化学过程,D错误。7 1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酵母菌细
16、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BC段酵母菌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酵母菌不进行有氧呼吸CCD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不足D该容器中 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乙醇浓度变化的曲线相同【答案】C【解析】AB段没有酒精产生,说明此时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BC段,有酒精产生,且酵母菌数量也在增加,说明此时段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曲线中可以看出,从C点开始,葡萄糖的量已经降到低值,乙醇含量较高,所以 CD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不足,C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17、能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该容器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乙醇浓度变化的曲线不同,D错误。14如图为某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 A不能发生硝化细菌中B阶段 B等同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C阶段 C中的能量均贮存于ATP中,最终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物质为 CO2,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基质中的8【答案】D【解析】硝化细菌细胞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阶段A表示的糖酵解可发生硝化细菌中,A错误;阶段 B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部分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阶段 C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贮存于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
18、式散失,C错误;物质为 CO2,产生部位在线粒体基质,通过自由扩散向细胞外扩散,所以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D正确。1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 O2传感器的 100mL锥形瓶中,加入 40mL活化酵母菌和 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 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时快C若降低 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t1t2培养液中 O2的
19、下降速率变慢,说明O2的消耗速率降低,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1t3,酵母菌产生 CO2速率基本不变,此时间段内,有氧呼吸强度逐渐减弱,无氧呼吸强度逐渐增强,所以在单位时间内要产生等量CO2,无氧呼吸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酵母菌在最适温度下培养,若降低10培养,则会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引起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变慢,致使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延长,C错误;因为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中含有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所以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16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即使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20、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B细胞内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C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 O2量的值将增大9 D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 H 的生成过程【答案】A【解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即使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体浓度,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此不能判断细胞的死活,A正确。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但不是循环的,B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而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 O2量的值将不变,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且释放少量能量,D错误。17 细
21、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以下生理活动不在其中完成的是()A蓝藻细胞利用 CO2合成有机物B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C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D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答案】C【解析】蓝藻细胞为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利用CO2合成有机物,A错误;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18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反应阶段并不需要酶的参与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 C5的消耗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 H 的产生又
22、有 H 的消耗D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暗反应能利用的化学能【答案】A【解析】光反应过程需要酶的参与,A错误;暗反应阶段中CO2被 C5固定形成 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H 的作用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以及C5,B正确;光反应中产生的 H 在暗反应中消耗,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暗反应能利用的化学能,D正确。19如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0 A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B过程、所需酶的最适温度相同C过程、产生的 H 所代表的物质相同D过程、均伴随ATP的产生【答案】D【解析】过程有氧呼吸
23、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但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A错误;由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所以过程、和过程所需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B错误;过程、产生的 H 所代表的物质是 NADH,过程产生的 H 所代表的物质是NADPH,C错误;过程、为有氧呼吸三个过程,都有ATP产生;过程为光反应过程,也有ATP产生,D正确。20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甲 丁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加光照强度,则乙过程中C3 含量增加Ba 中的 O全部来自氧气,H中全部来自葡萄糖
24、C该细胞白天进行甲和乙过程,夜晚进行丙和丁过程D乙中H 被消耗的过程伴随 ATP含量的减少,丁中H 被消耗的过程中伴随ATP含量的增加【答案】D【解析】若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H 和 ATP增加,会促进暗反应C3转化为糖类,则乙过程 C3 含量下降,错误;a 中的 O全部来自氧气,H中全部来自葡萄糖和水,错误;丙和丁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白天夜晚都进行,错误;乙暗反应中H 被消耗的过程伴随ATP含量的减少,是11 光合作用将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丁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中,H 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ATP含量的增加,正确。21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三碳酸和Ru
25、BP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植物在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阶段是某个环境条件降低引起的瞬时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阶段在类囊体膜上进行,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B图中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降低了光强度C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和 NADPH D阶段的光饱和点比阶段的低【答案】D【解析】题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三碳酸和RuBP浓度的变化情况,因此两个阶段均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中的变化,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图中阶段处于适宜的条件下,故阶段的变化可能是降低CO2浓度引起的,B错误;图中物质甲表示RuBP,其转换成乙需要二氧化碳,C错误;阶段改变的调节主要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专题 训练 细胞 能量 供应 利用 详细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