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B效应 T细胞、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D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1.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
2、-羟色胺,氨基酸类(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2.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详解】A、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若突触前膜释放是递质是兴奋性递质,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会引起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A 正确;B、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当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即细胞周期会缩短,但效应T 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
3、,B错误;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会减少,进而导致性激素减少,性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故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C正确;D、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促进物质代谢,因此,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D 正确。故选 B。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靠种群密度这一特征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在理想条件下,主要是环境容纳量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增长C某群落中不同昆虫的分布高度可能与其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草原被火烧、退耕还林、农田弃耕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
4、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开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
5、进行的演替。【详解】A、种群密度能反映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的种群数量,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A 错误;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C、某群落中不同动物的垂直分布与其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C正确;D、被火烧过的草原、退耕还林、农田弃耕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3图 1、图 2 表示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
6、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 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甲处噬菌体是利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其一定含有放射性,A 正确;B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 的半保留复制,子一代噬菌体都含有32P,子二代噬菌体则不一定含有32P,故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 正确;C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图2 实验不能证明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 错误;D由于 DNA 复制的半保留特点,每个噬菌体复制n 代,含32P的噬菌体占2/2n,即培养2 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
7、比例越来越小,D 正确。故选 C。4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分界线 由东部的青山绿水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疏密程度的差异属于人口的空间特征B“胡焕庸线”两侧的野兔难以进行基因交流故属于不同物种C区别西部草原、大漠、雪山中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其物种组成D东部青山绿水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是生
8、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疏密程度的差异属于人口的数量特征,A 错误;B、“胡焕庸线”两侧的野兔由于地理隔离难以进行基因交流,但要判断它们是否为不同物种,需要看它们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C、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其物种组成,C正确;D、青山绿水(不同区域)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主要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
9、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种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5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 x5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答案】C【解析】【分析】1、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
10、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 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D、宜选用20 2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 错误。故选 C。6如图表示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 作进一步处理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 到 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
11、,所以 可定向变异为B由 到 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若 的基因型为AaBbdd,则 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 到 的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题意分析:由 为诱变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过程。【详解】A、由 到 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 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从不定向的变
12、异中选择符合要求的 品种,A 错误;B、由 到 的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 正确;C、若 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自然生长的 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 植株中有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正确;D、由 到 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典型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正确。故选 A。7图甲为黑藻在适宜温度下O2释放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乙是将黑藻放在适宜温度的密闭环境中,(不同时间内光照强度不同)测得的密闭环境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当光照强
13、度相对值为2 时,黑藻的氧气产生速率相对值为0 B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 时,若要提高黑藻光合速率,可适当增加CO2浓度C图乙中黑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时间段是4 6h、810h D由图乙分析,黑藻在该密闭环境中经过12h 后有机物的含量上升【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光照强度是自变量,当光照强度为0 时,氧气释放速率为负值,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 2 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2 时,氧气释放量大于 0,代表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氧气释放速率代表净光合作用。分析乙图:在0-6h 内,黑藻所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增加,说明黑
14、藻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在 6-8h 内,黑藻所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减少,说明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8-10h内,CO2的量不变,说明黑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相等。【详解】A、由图甲可知,光照强度相对值为2 时,黑藻的氧气释放速率为0,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为2,所以其产生氧气的速率为2,A 错误;B、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 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黑藻光合速率不能提高,已知黑藻处于适宜温度下,故可通过增加环境中CO2浓度来提高光合速率,B 正确;C、图乙中,在4-6h、8-10h 内,黑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
15、相等(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导致密闭环境中CO2浓度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D、据图乙可知,黑藻在该密闭环境中经过12h 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起始时的浓度低,所以黑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含量上升,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三者的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关于NaOH 溶液在生物实验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 pH 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酸碱度B鉴定还原糖时
16、,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 溶液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使用NaOH 溶液以提高物质运输效率【答案】A【解析】探究pH 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酸碱度,A 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 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 溶液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 错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以NaOH 溶液在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比表示吸收速度,D 错误。9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
17、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下图为BR合成的调控机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油菜素甾醇和生长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BBR 浓度升高时,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加快C胞内 BR 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D 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矮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BR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植物发育,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生长素。当 BR浓度高时,会诱导 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BIN2 的活性,BZR1降解降低,使BZR1促进 BR调控基因的表达,最后抑制BR合成,使 BR 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据此并结合题干问题作答。【详解】A、由题干可知,油菜素甾醇类似于生长素,都能促
18、进植物茎秆伸长,A 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BR浓度升高时,会诱导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BIN2 的活性,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减慢,B 错误;C、胞内 BR 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使BR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C正确;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BR合成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矮化,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种群特征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关解题信息,此题难度适中。10如图所示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中I1一定是杂合子BII2与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9、1/3 或 1/4 C此图不可以表示抗维生素D 佝偻病遗传的家系D I 代的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中两个亲本都患病但生育了正常的儿子,因此判定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但不能区分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详解】A、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1中的正常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于1,因此 1一定是杂合子,A 正确;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 2的基因型应该为1/3AA,2/3Aa,与正常男子 aa 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1132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因此 II2的
20、基因型应该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的男子Xa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1224,B正确;C、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图可以表示其遗传的家系,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育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D 正确。故选 C。【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题的突破点。11分泌蛋白S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由基因Shh 控制合成。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翻译后的产物,只有在切除羧基端的一部
21、分氨基酸后才有活性。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基因 Shh 表达时,RNA 聚合酶与mRNA 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B切除羧基端一部分氨基酸,可能发生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C患者体内缺乏分泌蛋白S是由于遗传信息改变导致的D固醇类复合物是通过控制RNA 聚合酶的活性来影响分泌蛋白S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分泌蛋白S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由Shh 基因控制合成,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分泌蛋白S合成后并没有生物活性,只有在切除羧基端的一部分氨基酸后才有活性”答题。【详解】A、RNA 聚合酶是转录时所需要的,应与基因Shh 的启动子相结合,A 错
22、误;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都具有加工作用,B 正确;C、缺乏分泌蛋白,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分泌等出问题,C错误;D、题干信息无法确定固醇类复合物是如何影响转录的,D 错误。故选 D。12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B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C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雪兔是
23、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详解】A、捕食者猞猁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 错误;B、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 错误;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传到高营养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不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错误;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 正确。故选 D。13下图表示动物(二倍体)体内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膜面积相对值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变化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Ba 点表示细胞已完成间期的物质准备Cbc 段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 d 点后细胞中依然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oa 段表示间期
24、,ab 段表示前期,bc 段表示中期和后期,cd 段表示末期。【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A 错误;B、oa 段表示间期,a 点表示细胞已完成间期的物质准备,B 正确;C、bc 段细胞中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 错误;D、cd 段表示末期,d 点后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 错误。故选 B。14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D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答案】
25、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组成,A 错误;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在达到K值之前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 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因为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 正确;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在小幅度的范围内,围绕K 值上下波动,所以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可能突破K 值,D 错误。15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及其基本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毕节 地区 2021 新高 生物 考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