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 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写了我国古代的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传统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独特迷人的风光。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诗中的乞巧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这首诗借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见的故事,表现了织女对牛郎绵绵不绝的思念,反映了汉末战乱使民众陷入长期夫妻分离的痛苦生活之中的现实。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表达了作者
2、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本课的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学生虽然对此了解有限,但探究古人过这些传统节日时会有哪些活动,还是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1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2将课外的大量文化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3对于新学的古诗来说,吟诵是教学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4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并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
3、轻松理解诗意。【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文化内涵。重点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诵读和赏析,体会叠词的精妙运用。3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内涵。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文化内涵。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的资料。2 课时第一课时1正
4、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学习古诗寒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1能正确读写“侯、章”等生字。了解“御柳、汉宫”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2学习古诗寒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品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寒食,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多媒体出示)2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古诗。(多媒体播放录音,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意境。)3解释题目。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从这一天起家家禁火,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现成的食物,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
5、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认识它们。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三、学习寒食(一)品词赏句,理解诗意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指名读。(2)处处“飞花”说明了什么?写出了寒食节时长安城怎样的景象?(3)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无处不”一词,感受全长安城沉浸在浓郁的春意之中的盛况。处处“飞花”不但写出了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表现出寒食节的暮春景象。(4)写了“飞花”,诗人为什么写“御柳”呢?(从侧面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5)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提醒学生注意停
6、顿和重音,读出诗的韵味。)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指名读。(2)“轻烟散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总结:生动描绘出一幅皇宫中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的轻烟,告诉了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马嘚嘚的马蹄声,让人犹如身临其境。(4)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城的百姓,看到这情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作者借此现象表达的不满和嘲讽。)(5)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6)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二)启发想象,指导朗读1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飞花、
7、御柳、轻烟等。)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舞杨花柳絮是什么样子的吗?3当你看到这散入五侯家的“轻烟”时,你想说什么?4带着对春天勃勃生机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来读。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的景色。从白天长安城里柳絮杨花的春景,到夜晚百姓家家禁火,但宫廷却忙着传赐新火的场景描写,确切地表现出寒食节的景象。2作业:背诵寒食。寒食满城飘杨花:万紫千红宫里赐蜡烛轻烟入侯家嘲讽、不满第二课时1学习并背诵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2了解迢迢牵牛星的大致内容,初步感受织女的人物形象特点。3理解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重点正确、流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新人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古诗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