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1_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课时训练鲁科版选修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化学11_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课时训练鲁科版选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11_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课时训练鲁科版选修3.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教案可编辑第 1 章原子结构课时训练 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基础夯实1.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B.玻尔C.汤姆逊D.道尔顿解析:A 项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B 项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C 项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D 项道尔顿建立了原子学说。答案:C2.玻尔理论不能解释()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C.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且该能量与两个轨道的能量
2、差有关D.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增加多条谱线解析:玻尔理论是针对原子的稳定存在和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事实提出的。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增加多条谱线,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已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必须借助于量子力学理论加以解释。答案:D3.1913 年,丹麦科学家玻尔第一次认识到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一个很大的成就是()A.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精品教案可编辑B.提出了原子核是可以进一步细分的C.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原子能级之间的关系D.应用了量子力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方法解析: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与卢瑟福的核式模型结合起来,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
3、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为后来人们用更多的量子数来标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解释复杂的原子光谱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所以D 说法正确。答案:D4.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B.基态时比较稳定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释放能量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和稳定性。基态时比较稳定,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能量,B 正确,C 错误;A、D 错误。答案:B5.为揭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11 _1 氢原子 光谱 原子结构 模型 课时 训练 鲁科版 选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