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8 安徽师大附中模拟)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解析:选 B。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体现其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选 B 项。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而李贽批判理学,故 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关,故错误;抨击了道学的虚伪,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不符,故 D 项错误。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
2、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解析:选 B。据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可知赋役沉重,百姓困苦,故选 B 项。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鲜有改革,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单一赋种,没有差等,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征缴,耗时费力,故 D 项错误。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指整个
3、中华民族B“天下”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D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顾炎武将整个民族生活的地区冠以“天下”的概念,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盲目自大的心态,故选 D 项。4(2018 南充模拟)“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C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爱国“经世”
4、思想得到继承发扬解析:选 D。题干“经世致用 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 经世 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说明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故选 D 项。5(2018 郴州模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B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解析:选 A。程朱理学只能在知识精英中传播,而心学可以适用于任何人,强化了对大众的约束规范,故选 A 项。6(2018 新乡模拟)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
5、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 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解析:选 C。A 项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理学强调对封建制度的遵守和服从以及对自身的修养,而明清小说里的“仁”“忠”“义”还有很多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故 B 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故 C 项正确;这些小说的内容亦有反封建的内容,与民主思想不矛盾,故 D 项错误。7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
6、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 尽心下材料二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夫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材料三(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
7、、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解析(1)从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归纳二者基本主张及相同点。(2)第一小问标准,从材料二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经济根源,结合黄宗羲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明清时期,运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史实归纳。(3)第一小问进步性,从材料三信息归纳黄宗羲的思想特点及影响;第二小问原因,结合 17 世纪中国明清时期的时
8、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总结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答案(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相同:以民为本。(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根源:商品经济发展。(3)进步: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8 全国高考新课标猜题卷)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解析:选 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李贽认为
9、“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即是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选 A 项。2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A否认了“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选 C。据材料中“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得出戴震并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故 A 项错误;天理属于唯心主义,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10、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 C 项正确;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主张、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激烈的批判,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3(2018 石家庄质检)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解析:选 C。根据材料“从空谈 心性义理 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学者开始注重实学,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由空乏无用的学
11、术到经世致用,即学风的转变,故选 C 项。4(2018 临沂质检)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解析:选 B。“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就是以这种儒家的礼义道德和天理人格思想,维系着几千年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 代 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可以得出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通史 练习 第一 部分 专题 课时 能力 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