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甲、乙、丙)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下列描述正确是()A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5 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C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1/64 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答案】D【解析】【分析】本
2、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乙、丙不同的红花纯系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在所有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子一代均开红花,因此红花为显性性状。【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说明只有纯隐性个体才会表现为白花;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5:1 时,说明子一代有2 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63:1 时,说明子一代有3 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4095:1 也就是(1/4)6=1/4096 时,说明子
3、一代有6 对基因是杂合的,A 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所有等位基因中任何一对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 错误;C、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2+3=5 对,则子二代开白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则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错误;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2 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D 正确。故选 D。2番茄营养丰富,栽培广泛。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研究补光时长和补光光质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即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
4、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延长补光时间可提高净光合速率B补充 3 种光质均能提高净光合速率C补充红光与蓝光可能提高了合成有机物的速率D延长光照4h 效果最佳【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补光2 小时的条件下,单独补蓝光和补红光的促进净光合速率的效果相同,补充红蓝复合光比单独补蓝光和单独补红光的促进净光合速率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补光 4 小时的条件下,单独补蓝光和补红光的促进净光合速率的效果相同,补充红蓝复合光比单独补蓝光和单独补红光的促进净光合速率的效果更佳。且同等光质条件下,补光的时间越长,促进净光合速率的效果更强。【详解】A、据图分析,与补光时长2h 相比,
5、补光时长4h 的净光合速率在三种光质下都提高了,说明延长补光时间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A 正确;B、与对照组相比,补充三种光质后净光合速率都提高了,B正确;C、与其他光质相比,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补充红光与蓝光提高净光合速率,可能是提高了合成有机物的速率,C正确;D、该实验没有延长光照大于4h 的实验数据,无法判断每日补光4h 是否最佳,D 错误。故选 D。3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
6、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调查拟谷盗和锯谷盗种群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都以面粉为食,为竞争关系,但竞争实力悬殊,由图我们可以看到最终拟谷盗的数量很多,而锯谷盗的数量趋于零,是一种“你生我死”的竞争方式。拟谷盗的最大数量在100 只附近波动,说明该值为环境容纳量。【详解】A、据图分析50 天以后拟谷盗种群达到K值,增长速率最大值应该出现在2/K,应该在第50 天之前,A 错误;B、空间资源有限条件下,当种群数量较大时,引起种内斗争加剧,限制种群增长,B正确;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刚开始两种虫子都很少,资源相对丰富,竞争
7、较弱,后期锯谷盗种群密度极低,竞争程度也弱,所以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弱到强再到弱,C错误;D、拟谷盗和锯谷盗,有爬行和飞行行为,活动能力也较强,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 错误。故选 B。【点睛】样方法多用于植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要求调查目标不移动或者移动范围很小。标志重捕法反之,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需的蛋白质B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用秋水仙素处理可把细胞有丝分裂阻断在后期D处于 S期细胞也在不断地合成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
8、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在分裂间期细胞内在S 期进行 DNA 复制,G1 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G2期发生的是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G2期主要合成有丝分裂所需的蛋白质,A 正确;B、基因突变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只是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相对间期低,B错误;C、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后期染色体加倍后无法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D、G1 期转录形成的mRNA 在细胞核内完成加工后经核孔运到细胞溶胶中完成翻译,合成蛋白质,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
9、此题需透彻理解细胞周期的内涵,分清各时期物质合成的特点。5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 和 RNA 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器的分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2、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有两种核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详解】
10、A、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A错误;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 和 RNA 两类核酸,B 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也能合成ATP,D 错误。故选 B。6科研人员对一个被污染湖泊中某种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曲线。由图可知,该种鱼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是()A a Bb Cc D d【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湖泊被污染后,该种鱼类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详解】由于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 时,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当增长率0 时(c 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增长
11、率0 时,种群数量减少,C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植物激素的转运都是极性运输C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D氧气在血液中运输不需要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吞,其中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详解】A、一种 tRNA 只有一种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对应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A正确;B、生长素的转运是极性运
12、输,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并不是极性运输,B 错误;C、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细胞有相应的受体与其进行结合,C错误;D、氧气在血液中运输需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作为载体,D 错误。故选 A。8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 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 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答案】C【解析】【分析
13、】要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就要设计注射胰岛素和不注射胰岛素的实验对照研究,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 天后,一组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另外一组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详解】A.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则其本身产生胰岛素,A 错误;B.蒸馏水不属于等渗溶液,不能排除氯化钠的作用,B错误;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 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可排除生理盐水的作用,C正确;D.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D 错误;故选 C。9如图 依次表示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检测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 图 过程中,甲处兴奋
14、,乙处未兴奋B图 图 过程中,电表指针偏转值可代表甲电极处静息电位的大小C神经纤维上接受刺激的部位比较靠近图中的乙处D图 、中甲、乙电极处的膜没有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即指针由 中间而 右偏,回中间,再 向左,最后回到 中间。【详解】A、由图 至图 过程中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所以甲处未兴奋,乙处兴奋,A 错误;B、由图 至图 过程中,电表指针偏转的最大值可代表甲电极处动作电位的大小,B错误;C、由于图 中指针向乙处偏转,说明神经纤维上接受刺激的部位比较靠近图中
15、的乙处,C正确;D、图 、中甲、乙电极处的膜有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D 错误。故选 C。10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 G特异性识别抗原B细胞 E可裂解靶细胞C细胞 A、B、D 都能增殖D细胞 E也可合成物质C【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C是抗体,可推知:A 是 B淋巴细胞;B是浆细胞;G 是吞噬细胞;D 是 T淋巴细胞;E是效应 T 细胞;F是靶细胞。【详解】A、细胞 G为吞噬细胞,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 错误;B、细胞 E为效应 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B 正确;C、细胞 A、B、D 分别为 B 细胞
16、、浆细胞和T 细胞,其中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C 错误;D、物质 C为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D 错误。故选 B。11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 2 抑制突触1 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 和突触 2 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道甲和乙都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相同,接受适宜刺激后都会使空间结构改变B兴奋从A 处传导到B 处时,导致突触2 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B处膜电位未发生变化,是因为离子通道乙处内流的是阴离子D突触 2 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部分被突触后膜吸收【答案】C【解
17、析】【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兴奋后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后突触后膜仍旧为外负内正,但电位差可能进一步加大。【详解】A、离子通道甲和乙都是蛋白质,但结构不同,A 错误;B、A 处的兴奋无法传导到B 处,而且突触2 的信号转化也不是A 处的兴奋导致的,B 错误;
18、C、突触 2 释放抑制性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阴离子内流,抑制该处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C正确;D、由图可知,突触2 释放的递质部分被突触前膜回收,而非突触后膜,D 错误。故选 C。1.1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 在光下分解为H和 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 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所以D 正确。13
19、将含有胚乳的玉米种子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在萌发长出真叶前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水的方式会由吸胀吸水逐渐转变为渗透吸水B呼吸强度的变化会表现为先增加后稳定再急剧增加C赤霉素合成量下降,脱落酸合成量增加D胚乳储存的淀粉经分解后可用于细胞呼吸和转化为其它组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吸胀作用的大小与细胞内原生质凝胶物质对水的亲和性有关,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对水的亲和性依次递减。2、种子能否正常萌发,与温度、水等外界因素有关,还受到种子是否具有生活力等内部因素制约。【详解】A、干种子细胞中没有大液泡,种子在萌发初期,吸水方式主要是吸胀吸水,萌发过程中长出
20、胚根后,主要是渗透吸水,A 正确;B、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吸水,细胞代谢加强,呼吸强度增加;由于有种皮的包裹,氧气含量有限,当水分吸收达到饱和后,呼吸强度相对稳定;当胚根突破种皮后,细胞获得的氧增加,呼吸强度急剧增加,B 正确;C、赤霉素能解除种子休眠,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合成量增加,脱落酸合成量减少,C错误;D、种子萌发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胚乳储存的淀粉经分解后可用于细胞呼吸(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转化为其它组成物质,D 正确。故选 C。14 中国赛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
21、荒原。经林场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9 年,中国“蚂蚁森林”项目再获此殊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C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2.土地流失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5
22、.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详解】A、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 正确;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C、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C正确;D、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可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正确。故选 B。15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 RNA病毒)颗粒加入到甲、乙两支试管中,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
23、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B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能量C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D加入 RNA 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会明显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实验:甲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的颗粒和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过程,以RNA 为模板合成了 DNA,说明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乙试管中加
24、入了RNA 病毒的颗粒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中不能发生核酸的合成过程,因为缺少相关的酶,即DNA 聚合酶。【详解】A、甲试管中没有转录合成RNA 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条件,因此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 正确;B、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是因为缺少原料,B 错误;C、甲试管中有DNA 产生,所以该病毒颗粒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逆转录酶),C正确;D、加入 RNA 酶,病毒模板减少,故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
25、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再结合题中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16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B杀虫剂的使用促进昆虫发生抗药性的变异C昆虫种群抗药能力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上升有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项错误;杀虫剂只是对原有的抗药性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不能促进昆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项错误;昆虫种群抗药能力的增强是杀虫剂选择的结果,属于自然选择,C项错误;昆虫遗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上升有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D 项正确。17某生物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双鸭山市 2021 新高 第三次 适应性 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