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3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3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3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重点)2.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难点)3.理解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重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E 土壤圈、人类圈。2整体性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岩石
2、风化作用成土母质 气候与生物作用土壤(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2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气候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2-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
3、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1)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成土母质和土壤性质是一样的。()(3)一个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不同地区间的自然资源互不影响。(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不会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5)下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中数码表示的作用正确的是()-3-A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B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D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提示:(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
4、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与土壤有本质区别。(3)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5)A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应为;绿地净化空气,是植物对气候的影响,应为;植被破坏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应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材料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甲-4-乙问题 1(综合思维)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
5、的?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退耕还林、还草基岩裸露A_;B._;C._;D._;E_。提示:A,B,C,D,E问题 2(区域认知)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什么地区?提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问题 3(综合思维)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提示: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6、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案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5-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
7、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D(1)A(2)D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材料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6-问题 1(综合思维)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是什么?提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问题 2(综合思维)气候对土
8、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和_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降水气温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1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2气候与土壤-7-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分析如下: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2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8-(1)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会导致乙地()A地震B河流含沙量增大C火山喷
9、发D形成褶皱山脉(2)图中表示水循环降水环节的是()ABCD(1)B(2)B第(1)题,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蓄水能力降低,地表易受流水冲刷,使得乙地河流含沙量增大。第(2)题,图中表示水汽输送,表示降水,表示地表径流,表示蒸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材料某区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1(综合思维)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哪些资源?提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问题 2(人地协调观)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提示: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地理 湘教版 必修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