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1-2.3节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1-2.3节练习.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2.1-2.3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3.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B.听小骨的振动C.鼓膜的振动D.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4.随着手机的广泛普
2、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A.外耳道B.鼓膜C.耳蜗D.咽鼓管5.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程度的感受敏感程度不同,下列选项中,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A.手臂B.手心C.指尖D.手背6.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A.均在手指受伤处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D.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7.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
3、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8.关于痛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痛觉是对人体有害的刺激B.痛觉在人体的皮肤上产生C.电、机械、过冷、过热、化学物质刺激等都能产生痛觉D.触觉、热觉、冷觉等感受器都能感受产生痛觉的刺激9.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10.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A.病人的痛觉消失 B.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C.痛觉和触觉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影响 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11.(201
4、7?温州)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A.长时间使用电脑B.躺在沙发上看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12.跑步比赛时,跑道的发令台上常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13.如图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
5、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14.在敲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5.在桥洞内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A.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洞口跑掉了C.桥洞呈对称状,回声相互抵消了D.桥洞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16.一般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会被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形状,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
6、增强声波的反射C.加快声音传播速度D.仅为了装饰1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8.一人站在平行的峡谷之内,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秒和 0.7 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每秒内传播距离为330 米,则此峡谷的宽度是()A.165 米B.198 米C.221米D.330 米19.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
7、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 200 米/秒、1 500 米/秒和 340 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 秒)()A.1 次B.2 次C.3次D.4 次20.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 B.人耳处 C.空气中 D.传播过程中2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22.如图所示是皮肤结构示意图。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皮肤
8、结构中有很多的基本组织。(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_组织构成的。而在植物的基本组织中,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是_组织。(2)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 层。23.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逐渐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听到铃声逐渐_,这个实验说明 _。24.(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填字母)法。A.推理B.类比C.控制变量D.转化(2
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弹起,乙实验乒乓球_弹起。(填“会”或“不会”)2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如图 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2)如图 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3)如图 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三、解答题26.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有关。(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 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张开,使 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