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汇编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古代诗歌鉴赏.pdf
《2018年高考汇编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古代诗歌鉴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汇编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古代诗歌鉴赏.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考点 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 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 分)野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
2、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
3、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2.2018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 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 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答案:D(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赏析:这首诗比喻生动,想象奇特,构思别致,借醉中作草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渴切之情。“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5、首两句体现了诗人胸藏韬略,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失落,引出下面对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诗人以书前喻战前,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恍若眼前。“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将勇士们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重现。“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万里江山河清海晏的情景令人神往。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读之令人敬仰、动容。3 3.2018 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精卫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6、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 项,“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误。诗歌第三、四句就是对提问的回答,即问即答,并且后
7、面的诗句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可见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是清楚的。答案:A(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分)答: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赏析:精卫即精卫鸟。相传精卫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儿,在游东海时,被海水淹死,变成精卫鸟,从此她不断衔来西山的木石发誓填平东
8、海。本诗咏赞了精卫填4 海的诚意、坚韧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第一、二句以设问开篇,描绘出海边石头堆积的情况,让人为精卫的成就吃惊不已。第三、四句回答了第一句的提问:精卫填海,是为了让兴风作浪的鱼龙再也不能作恶。第五至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精卫的嘴都磨穿了,山中的草木残缺不全;她一天天不停地奔波,以至于羽毛都折断掉入海中。最后两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决心:只要大海未被填平,高山还在,我就要世世代代地填下去。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不假藻饰,有一种质朴之美。4.2018 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
9、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汇编 分类 考点 古代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