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pdf
《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数学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计算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单科试卷中。为培养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的自然整合,现将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1.与质白质有关的计算(1)蛋白质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一肽链数;(2)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NH2)数=至少含有羧基(-COOH)数=肽链数;(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18脱去水分子数;(4)不考虑 DNA 上的无遗传效应片段、基因的
2、非偏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等情况时,DNA(基因)中碱基数: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例 1.某蛋白质由 n 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 b 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解析: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的分子量总和脱去水分子质量总和。此题关键是求氨基酸个数,由转录、翻译知识可知,基因中碱基数:mRNA 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故氨基酸数为 b/3,失去水分子数为(b/3-n)。答案:D 2.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1)1 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 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
3、、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 0。(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 1 层细胞则需穿过 2 次细胞膜(生物膜)或 4 层磷脂分子层。例 2.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 层B.6 层C.8 层D.10 层解析:葡萄糖从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两个细胞,进出时共穿过 4 层膜,8 层磷脂分子。1 答案:C 例 3.一分子 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A.5 B.6
4、C.7 D.8 解析:主要考查对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膜里面含有液态基质,每层膜都是单层的生物膜。相邻两个细胞各有一层生物膜包被。因此,一分子 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需穿过3 层膜,再进入相邻的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再需穿越3 层膜,所以共穿过了 6 层膜。答案:B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1)有光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外界环境中 O2减少量或 CO2增加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2)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
5、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都能产生CO2,若放出的 C O2的体积与吸收的 O2的体积比为 1:1,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 O2的体积比大于 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若只有 CO2的放出而无 O2的吸收,则只进行无氧呼吸。例 4.(2006 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 O2减少 24mL,CO2 增加 48mL,则在 1 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A.1/3 倍B.1/2 倍C.2 倍D.3 倍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氧气减少了 24,可知有氧呼吸产生了24mlCO2,又因 CO2
6、共增加,可知无氧呼吸产生了 2 4mlCO2。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 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其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3。答案:D 例 5.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 0.06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 CO2的量为()A.0 mol B.0.02 mol C.0.03 mol D.0.04mol 解析:植株在黑暗处释放0.02mol CO2 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 量为 0.02mol,在 a 光照下每小时吸收CO2 0.06mol 意味着光合作用实际量为0.06+0.0
7、2=0.08molCO2,若光照强度为(1/2)a时光合速度减半,即减为 0.04mol,此时呼吸释放 CO2仍为 0.02mol 故需从外界吸收 0.02mol CO2。答案:B 4.生物生殖和发育中的计算(1)细胞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 DNA 分子数变化归纳如下表(假设为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 2n)(2)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1 个精(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实际产生的精子(卵细胞)种类是 2(1)种,1 个雄(雌)性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卵细胞)种类是 2n 种,n 为同源染色体(或能够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对数。(3)果实数=子房数,种子数=胚珠数=花粉粒数=
8、精子数/2=卵细胞数=极核数/2。对同一果实来说,果皮、种皮细胞中染色体数=母本体细胞染色体数,胚细胞中染色体数=1/2亲本染色体数之和,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1/2父本染色体数+母本染色体数。例 6.用 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被 3 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 20和 20、后期 40 和 20 B.中期 20和 10、后期 40 和 20 C.中期 20和 20、后期 40 和 10 D.中期 20和 10、后期 40 和 10 解析:DN
9、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玉米细胞有 20 条染色体,内含 20 个 DNA分子,有 4 0 条链被标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 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标记(每个 DNA 分子中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不被标记);第二次分裂时,中期的染色体都被标记;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则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为 20 条。答案:A 例 7.某动物减数分裂所产生的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为 M个,核 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 M 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M和 N B.2M和 2N C.2M和 4N D.4M和 2N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极体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
10、裂形成的极体,其细胞中 DNA 分子数为染色体数的2倍,即 N=2M;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DNA 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又是极体中 DNA 和染色体数的 2 倍,所以答案为 B。答案:B 5.遗传的物质基础中的计算(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计算中的作用规律一: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A=T,G=C,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规律二: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和(如 A+T或 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式的mRNA 中该种比例的比值。规律三: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
11、比值。规律四:DNA分子一条链中互相配对的碱基和的比值,如(A+T)/(G+C)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 NA分子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2)DNA 复制所需的某种碱基(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m 代表所求的该种碱基(或脱氧核苷酸)在已知 DNA分子中的数量,n 代表复制次数。(3)用同位素标记模板,复制 n 次后,标记分子所占比例为2/2n,标记链所占的比例为 1/2n;用同位素标记原料,复制 n 次后,标记分子所占比例为1,标记链所占比例为 1-1/2n。例 8.一双链 DNA 分子中 G+A=140,G+C=240,在以该 DNA 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 1 40 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算题 归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