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 2021 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B 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发生 时,2CO释放量大于2O吸收量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糖酵解过程,即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为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详解】A、释放的少
2、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TP,A 错误;B、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 错误;C、是需氧呼吸,2CO释放量等于2O吸收量,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 和,D 正确。故选 D。2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B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大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流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10%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
3、中,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一般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当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般所处的营养级较高,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获得的能量最少,是上一营养级的10%20%左右。一般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详解】A、题干信息描述,大型食肉动物迁入以后,植食性动物会出现被捕食和被驱赶的现象,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A 正确;B、某些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被捕食和驱赶,可能有利于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生长,造成其环境容纳量增大,B正确;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C错误;D、该题中引入新的物种,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
4、我调节能力更强,D 正确;故选 C。3在灌浆期后,麻雀受高粱散发的香味吸引大量迁飞至农田,但并不是所有高粱都受麻雀青睐,有些只有极少籽粒被啄食。研究发现,不受青睐的高粱通过基因调控合成了高含量单宁(涩味)和低浓度香味挥发物,进而减少被麻雀采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粱流入麻雀的能量占高粱同化量的20%B高梁的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在麻雀的选择下,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高粱和麻雀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5、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共同进化。【详解】A、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传递效率在10%20%,因此能量传递效率发生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A 错误;B、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正确;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因此在麻雀的选择下,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高粱和麻雀即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存在共同进化,D 正确。故选 A。4下
6、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二糖和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C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一切生物都必不可少的物质D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
7、气多,释放的能量多。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各自基本的组成单位形成的多聚体【详解】A、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乳糖,其中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因此,组成二糖的单体不都是葡萄糖,A 错误;B、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这也是脂肪作为储能物质的原因之一,B 错误;C、磷脂是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对于此类生物磷脂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误;D、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D 正确。故选 D。5下列关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
8、膜的存在,保证了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B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更高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水解相联系D细胞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大,代谢速率越快【答案】D【解析】【分析】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结合水的含量多有利于生物体度过不良环境,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小,利于提高抗逆性;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 正确;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所以,代谢旺盛
9、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更多,B 正确;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 水解提供,所以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水解相联系,C 正确;D、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代谢速率越慢,D 错误。故选 D。【点睛】熟记细胞的结构,并明确相关物质及反应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用 X 射线处理某植物后,若未出现新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C可遗传的变异均可导致生物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论
10、的基本内容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是将花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会发生突变,但是自然状态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 错误;B、用 X 射线处理某植物,该植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不一定出现新性状,如显性纯合子突变为杂合子,B 错误;C、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均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
11、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 RNA 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邻近基因指导合成的反义RNA 是通过转录过程B与完成过程直接有关的RNA 有三种,即mRNA、rRNA、tRNA C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被抑制D与邻近基因和抑癌基因相比,组成图中
12、杂交分子的碱基有A、G、C、T、U 五种【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反义RNA 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形成杂交分子,而mRNA 是翻译的模板,因此该反义RNA能够阻断抑癌基因的翻译过程,从而导致细胞发生癌变。【详解】A、分析题图,由邻近基因指导合成反义RNA 的过程是转录过程,A 正确;B、图中过程 为翻译过程,有关的RNA有 mRNA(模板)、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tRNA(搬运氨基酸的工具),共三种,B 正确;C、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mRNA 不能翻译,即抑癌基因不能表达,过程被抑制,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反义RNA 可以与 mRNA 杂交形成杂交分
13、子,故碱基有A、G、C、U 四种,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转录、翻译发生的场所,明确DNA 分子与 RNA分子中碱基的区别,并能够同时识图明确治疗的机理。8如图所示为“J”型曲线和“S”型曲线增长的模型。不考虑迁人率和迁出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 X代表“J”型曲线,曲线Y代表“S”型曲线B图中 b 点和 c点,种群的增长率相同且大于1 C图中 d 点,种群的个体数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中 e 点,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某种群在适宜环境后,随着
14、种群数量的增多,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详解】A、图中 X是 J型曲线,Y是 S型曲线,A 正确;B、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会大于1,B 错误;C、图中 d 点,种群的个体数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D、e 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所以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 正确。
15、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识记J型曲线和S型曲线出现的前提,理解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概念。9鹦鹉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 控制,如图所示,其中B、b 位于 Z 染色体上。某人所养的一对绿色鹦鹉产下一只白色鹦鹉和一只蓝色雌性鹦鹉甲,甲的左翅上带有白色斑点,假设基因突变只改变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个体能够存活。下列关于甲左翅上白色斑点产生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ZbW B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变异细胞中a 基因发生重新组合C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含A 的片段缺失D若
16、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缺少一条常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推测A_ZB_表现为绿色,A_ZbZb和 A_ZbW 表现为蓝色,aaZB_表现为黄色,aaZbZb和 aaZbW表现为白色。绿色鹦鹉是双显性个体,且一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在Z 染色体上,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A_ZBW 和 A_ZBZ-,因后代中有一只白色鹦鹉,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 和 AaZBZb;【详解】A、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蓝色雌性鹦鹉的基因型为A_ZbW,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ZbW,A 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会导致后代某部分出现异常性状,B错误;
17、C、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A 基因随着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缺失,从而表现出a的性状,C正确;D、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含有A 基因的染色体缺失,可能出现白色斑点,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后代整个个体都会出现变异。10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 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在CD段可能含有4 条 X染色体B若 a 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C若 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
18、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D若 a 代表 8 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在果蝇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减半的过程;无论 DNA、染色体、还是染色体组,减半发生的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完成时,故着重分析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质的变化特点。【详解】A、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组加倍,如果该果蝇为雌性,此时该细胞中有4 条 X染色体,A 正确;B、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 a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
19、,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 正确;C、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C错误;D、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若a 代表 8 条染色体单体,则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D 正确。故选 C。11目前,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最能被接受的是Khan 和 Waters 提的“植物激素三因子”假说,其模型如图所示。GA、CK和 ABA分别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
20、理活性浓度A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B第 3 和 6 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 CK和 ABA 都是无关变量C据第 5、6、7、8 组可知,不管CK和 ABA 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若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D综合 8 组实验结果,ABA对 GA 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分析题图:第5、6 组对比发现,无GA 和 CK时,不管ABA 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6、8 组比较发现
21、,无 GA 有 ABA,不管 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第5、7 组比较,无GA 和 ABA 时,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详解】A、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B、由第 3 组和 6 组实验对比,不同的是第3 组有 GA,第 6 组无 GA,两组同时无CK和有 ABA,可知自变量是有无GA,CK和 ABA都是无关变量,B 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第5、6 组对比发现,无GA 和 CK时,不管ABA 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6、8组比较发现,无GA 有 ABA,不管 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第5、7 组比较,无GA 和 ABA 时
22、,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因此,不管CK和 ABA 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如果GA 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C正确;D、根据第4、5 两组,可知GA 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由于GA 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但第3 组 GA和 ABA 同时存在时休眠,可知,ABA 对 GA 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D 错误。故选 D。12如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A【解析
23、】【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研究的是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日温为26 时,在一定范围内(520),随着夜温的升高,茎的生长速率加快,超过该范围后,随着夜温的升高,茎的生长速率减慢。【详解】A、由图可知,日温为26时,夜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减小,故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不利,A 错误;B、在日温为26、夜温为20时,昼夜温差为6,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B 正确;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夜晚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D、分析曲线图,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 正确。故选 A。13下列
24、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的S型菌失去毒性是由于其DNA 变性失活BR 型菌的 DNA 也能使部分S型菌转化为R型菌C用15N 标记 T2噬菌体,再进行侵染实验,也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用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若保温时间过长,最终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
25、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的S型菌失去毒性是由于其中对小鼠有毒的物质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毒性,A 错误;B、没有试验证明R 型菌的 DNA 也能使部分S型菌转化为R型菌,B 错误;C、N 元素是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故用15N 标记 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用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放射性都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等,对于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黄浦区 2021 新高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