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
《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性B两者的多样性都与空间结构有关C两者都可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D两者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
2、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在高温条件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所以两者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性,A 正确;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有关,而核酸的多样性主要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所以二者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C 正确;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 作为模板,氨基酸作为原料,核酸中的DNA 的合成以DNA 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RNA的合成以DNA 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酶,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考生可以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综合分析。2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
4、、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 错误;B、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 正确;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 A。3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 8 C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
5、裂分离D 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为相同基因,1(或 2)与 3 或 4 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 6)与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1 与 2 是相同基因,1 与 3、4 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 18,B 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 与 3 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 与 2 会在
6、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 与 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 与 3 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 与 5 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 与 6 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 与 6 的组合不能形成重组配子,D 错误。故选B。4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中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一系列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广义上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膜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B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结构可通过生物膜的融合实现其膜成分的更新C细胞内膜系
7、统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D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使同时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内膜系统的相关知识点:1、概念: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中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一系列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广义上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膜性结构。2、功能:细胞内膜系统极大的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代谢反应的进行;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与功能化,使相互区别的代谢反应能够同时进行,以满足细胞不同部位的需求。3、性质:内膜系统具有动态性质。虽然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是一个个封闭的区室,并各具一套独特的酶系,
8、有着各自的功能,在分布上有各自的空间。实际上,内膜系统中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此为内膜系统的最大特点。【详解】A、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而线粒体、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不可以与外界相互转换,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不属于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A 错误;B、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结构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可通过生物膜的融合,实现其膜成分的更新,B 正确;C、细胞内膜系统极大的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代谢反应的进行,C正确;D、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与功能化,使相互区别的代谢反应能够同时进行,以满足细胞不同部位的需求,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
9、查细胞内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5下图是甲产生的物质N 对乙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为T 细胞,则物质N 和乙可以是淋巴因子和B 细胞B若甲为小肠黏膜,则物质N 和乙可分别表示促胰液素和胰岛细胞C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物质N 和乙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细胞D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则物质N 和乙可分别为神经递质和肌肉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甲产生物质N,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乙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该图可能表示激素的分泌与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1、T 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
10、胞增值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在体液调节过程中,T 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值分化,A 正确;B、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的分泌胰液,故乙为胰腺外分泌部位,B 错误;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细胞,C正确;D、突触前神经元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细胞,D 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乙烯可用于农业生产中促进果实发育B两种激素之间既可能有协同关系也可能有拮抗关系C植物激
11、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是极性运输的过程D植物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需通过体液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详解】A、植物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乙烯量少,不能可用于农业生产中,并且乙烯是促进果实的成熟,A 错误;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顶端优势方面,高浓度生长素使植物具有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两者属于拮抗关系;然而在促进果实生长方面,两者是协同关系,故两种激素之间既可能有协同关系也可能有拮抗关系,B 正确;C
12、、生长素由幼嫩组织运输到作用部位,存在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无极性运输,C错误;D、植物无体液,不能通过体液运输,D 错误。故选 B。7如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模拟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容器内两种不同颜色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数量必须相等B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C从甲、乙容器各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D该实验要做到多次重复并统计,每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小球并摇匀【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13、3:1。据图分析,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每个容器内两种颜色的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数量必须相等,但是两个容器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等,A 错误;甲、乙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B 正确;从甲、乙容器各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两个小球组合可以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C正确;该实验要做到多次重复并统计,次数越多越接近于理论值,且每一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小球并摇匀,以保证每次抓取小球时,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相等,D 正确。8下列叙述
14、中,正确的是()A细菌可以是消费者与分解者,但不会成为生产者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一只狐狸捕食了一只鸡,则该狐狸获得了该鸡能量的10%至 20%D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的细菌),A 错误;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马的同化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是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
15、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D 错误。故选 B。92019 年 7 月澳大利亚爆发山火,一连烧了几个月,焚烧了数千万亩的土地,不仅将美丽的森林烧成灰烬,也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和挑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区生物群落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产生的后果已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将无法恢复C火灾过后,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原来增强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发生的演替;次
16、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洪水和人为破坏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火灾过后该地区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火灾产生的后果没有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仍然可以恢复,B错误;C、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错误。故选 C。10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 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过程 表示翻译,图
17、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 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 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 表示 DNA 分子,b 表示 mRNA 分子。【详解】A、图中 为转录过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 RNA 聚合酶进行催化,A 错误;B、过程 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 m
18、RNA 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 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 aDNA 模板链与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 正确;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 正确。故选 A。11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 的分布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13g/ml 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
19、】【分析】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为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色浅,适于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20、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 染成红色,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 和 RNA 的分布,而健那绿的作用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 错误;B、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试剂,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B错误;C、鳞片叶外表皮为紫色,含有大液泡,故可作为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用1.3 g/mL 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但是要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需要滴加清水,C 错误;D、低温诱导只能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抑制细胞中的纺锤体的形成,低温处理时,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有丝分
21、裂前期,因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分生区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促红细胞生成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CESF
22、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正反馈调节D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通过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 正确;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
23、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错误;D、B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 错误。故选 A。13细胞内的蛋白质常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和rRNA 结合,成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主要成分B蛋白质和DNA 结合,可作为真
24、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在细胞膜上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蛋白质和部分水结合,有利于增强细胞代谢的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DNA。识记蛋白质与各种物质组成的成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成分为蛋白质和rRNA,A 正确;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质),其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DNA,B 正确;C、蛋白质和多糖结合构成糖蛋白,可参与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C正确;D、与蛋白质结合的水成为结合水,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D 错误;故选 D。14人
25、类中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 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 时,无论男女都表现非秃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使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所生后代都是非秃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 和 bb 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 Bb 表现为非秃顶,bb 表现为秃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昭通市 2021 新高 生物 第二次 押题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