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编】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称皮质脊髓束,至脑干运动神经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早期不出现肌萎缩。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萎缩,深反射消失。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
2、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4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眼内聚运动仍正常。5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
3、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6阿罗瞳孔(Argyell-Robertson瞳孔):发生在神经梅毒病人中,在半数左右的脊髓痨或者麻痹性痴呆病人中出现,主要是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调节反射是在看东西有远向近时,两眼向中间辐辏、瞳孔缩小)。7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其临床意义不明。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用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缓慢收缩,停止光照后瞳孔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缓慢出现喝缓慢恢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伴四肢腱反射消失(下肢明显)。若伴节段性无汗和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艾迪综合征(Adie syndrome)。8膝状神经节损害时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
4、 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9华勒变性:是指神经纤维受各种外伤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断端远侧的轴突由于得不到胞体的营养支持,只能生存几天,以后很快发生变性、解体。残骸由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断端近侧的轴突和髓鞘可有同样变化,但仅破坏l 2个郎飞结即停止。轴突断裂的胞体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染色质分解)准备修复断裂的轴突。靠近胞体的轴突断裂也可以使细胞体坏死。10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黏膜的痛、温、触觉。起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和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
5、丘系,位于内侧丘系外方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11薄束、楔束:薄束、楔束位于脊髓白质后索,传导同侧的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中第四胸节以下的形成薄束,来自胸 4 以上的组成楔束,向上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1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 分钟,多在1 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 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3闭锁综合症:是指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4腔隙性梗死: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神经病 名词解释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