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1)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 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实验组中的IAA 先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答案】B【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
2、,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 正确;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B错误;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D、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 正确。故选 B。2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显性
3、,有关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人为地将相同数量的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亲本)培养在同一环境中,若交配只发生在同一世代的雌雄个体之间且是随机的,同时不考虑突变因素,那么,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亲本中红眼基因频率和白眼基因频率相同BF2的雌果蝇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同C白眼雌果蝇最先出现在F3,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 F2和 F3的雄果蝇都能产生3 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假设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亲本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F1中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基因型为XAY。【详解】A、亲本中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
4、眼雄果蝇相同数量,Y染色体上无白眼基因,故红眼基因频率大于白眼基因频率,A 错误;B、F1雌雄随机交配,F2的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XAXa,表现型均为红眼,B 错误;C、白眼雌果蝇最先出现在F3,这是基因分离以及雌雄受精的结果,C 错误;D、F2和 F3的雄果蝇基因型均为XAY、XaY,能产生XA、Xa、Y3种基因型的配子,D 正确。故选 D。3“为什么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该疑问被称为“瓦博格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从而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是原癌
5、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MPC 受抑制或部分缺失将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C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如果癌细胞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依然不能高效产能,说明“瓦博格效应”不是由缺氧导致的【答案】A【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
6、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 ATP数量最多。3、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癌细胞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的表达受到过度抑制的综合结果,A 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MPC 受抑制或部分缺失,间接抑制丙酮酸进线粒体,将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B 正确;C、细胞癌变过程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
7、(CEA)是两种糖蛋白,在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出来,C正确;D、如果将癌细胞放入克服上述条件(充足氧)的情况下培养,发现癌细胞仍然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说明“瓦博格效应”不是由缺氧导致的,D 正确;故选 A。【点睛】结合细胞癌变的知识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4驱动的分子转子可与特定的细胞膜识别,经紫外光激活后,以每秒200 万 300 万转的转速进行旋转,改变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而完成钻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被改变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与磷脂分子的亲水性有关D题图在亚显
8、微结构水平上解释分子转子完成钻孔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由于所有的脂质和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从而钻开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A 正确;B、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被改变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C
9、、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朝外,疏水性的尾部朝内,C正确;D、生物流动镶嵌模型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故能从亚显微结构水平上解释分子转子完成钻孔的过程,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物流动镶嵌模型,意在强化学生对生物流动镶嵌模型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题目难度中等。5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效应。下列有关大豆异黄酮作用的推测,错误的是()A能与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可缓解雌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D会引起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
10、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详解】A、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A 正确;B、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B 正确;C、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D、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促性腺
11、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 D。6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是叶绿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 和 中都含有光合色素C 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为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 是叶绿体、是内质网、是线粒体、是液泡。【详解】A、是内质网,能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A 正确;B、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液泡中含有色素,但不属于光合色素,B 错误;C、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D、是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 正确。故选 B。
12、【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7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前 4 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 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 4 年到第 8 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 8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 16 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 年到第 20 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前 4 年,值为定值,=1,说
13、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 年时 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 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 正确;第8 到 10 年间 值 1,种群数量减少,第10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 到第 16 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 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 16 到第 20 年间趋势,大于 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点睛】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8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 为 1351
14、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C多余 HCO3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D血浆 pH 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故正常人血液中p
15、H 通常在 1.351.45 之间;通过呼吸系统把CO2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 的相对稳定。【详解】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 正确;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 正确;C、体内多余的HCO3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跨膜运输,故多余HCO3通过肾脏以协助扩散方式排出体外,C 错误;D、血浆 pH 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D 正确。故选 C。9如图是人体正常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 A、a 表示基因。突变体、是正常细胞的几种
16、突变细胞。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B突变体 的形成一定是染色体缺失所致C突变体 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图示正常细胞的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aX的配子概率是1/4【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中 A 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 中一条常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 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详解】A、突变体 中 A基因变成a 基因,属于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 正确;B、突变体 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7、缺失),也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错误;C、突变体 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 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D、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X、AY、aX、aY,而一个甲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2种,即 AX、aY或 AY、aX,则产生的aX 的配子概率是0 或 1/2,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既可以
18、在叶绿体内发生,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发生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C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D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DNA 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RNA 分子中【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RNA 和核糖体,可进行DNA 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都含有DNA 和核糖体,都能完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A 正确;B、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可发生 DNA 复制,DNA 复制过程中会发生氢键的断裂和氢键的形成,B 正确;C、ADP 合成 ATP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光
19、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会产生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会产生ATP,故高能磷酸键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在,不会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C错误;D、DNA 和 RNA 分子中相邻两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D 正确。故选 C。11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经 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B 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C 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 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答案】A【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
20、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 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详解】A、经 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需要经过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 错误;B、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 正确;C、过程需要
21、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C正确;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 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 正确。故选 A。12关于生物体内物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在水浴高温下肽键断裂而变性失活B人体细胞的核DNA 和转运 RNA 中均含有碱基对C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都有ATP的产生D生物膜系统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细胞间的协调配合【答案】B【解析】【分析】高温、强酸、强碱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产生ATP,其中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两阶段均产生ATP;光合作用光反应阶
22、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ATP。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作用: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生物膜将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的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高温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会使肽键断裂,A 错误;B、人体细胞的核DNA 分子中碱基成对存在,转运RNA 中含有部分碱基对,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ATP,但叶绿体内膜上不能产生ATP,C错误;D、生物
23、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D 错误;故选 B。1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分析有错误的是()A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其原因是细胞有氧呼吸受阻B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而获取能量D人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导致【答案】B【解析】【分析】大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高等植物某些部位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高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全部是乳酸。
24、【详解】A、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导致根部供氧不足,有氧呼吸受到阻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A 正确;B、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B 错误;C、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因此没有有氧呼吸的场所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D、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供能不足,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的供应,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类型,答题关键在于区分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1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且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时一定是伴性遗传BX 连锁隐性遗传病
25、的特点是致病基因的频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C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一定不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D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由于染色体异常而患病,不携带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新高 生物 考前 模拟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