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粒子在电场中自由运动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特有的性质,是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C胶体粒子,离子都能过通过滤纸与半透膜D铁盐与铝盐都可以净水,原理都是利用胶体的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A.胶体粒子可带电,在电场中发生定向移动,故A 错误;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故B错误;C.离子既能过通过滤纸,又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只能
2、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故C错误;D.可溶性铁盐与铝盐都会发生水解,产生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净水,原理都是利用胶体的性质,故D 正确。答案选 D。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含有 Fe2+,以下操作选择及排序正确的是()加入少量氯水加入少量KI 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ABCD【答案】A【解析】【分析】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根离子显血红色;二价铁离子遇到硫氰根离子不变色,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碘离子和铁离子反应和亚铁离子不反应。【详解】先根据 Fe3+的特征反应,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判断溶液不含Fe3+;然后加入氧化剂氯水,如果含有Fe2+,Fe2+被氧
3、化剂氧化成Fe3+溶液变成红色,以此证明Fe2+的存在,加入少量KI 溶液和铁离子反应,和亚铁离子不反应,不能证明含亚铁离子,操作选择及排序为。答案选 A。3以下性质的比较可能错误的是()A离子半径HLi+B熔点Al2O3MgO C结合质子(H+)的能力CO32ClOD密度1氯戊烷 1氯己烷【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HLi+,故 A 正确;B离子晶体中,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但氧化铝的离子性百分比小于MgO中离子性百分比,则熔点为Al2O3MgO,故 B 错误;C酸性是:HCO3HClO,所以结合质
4、子(H+)的能力为 CO32ClO,故 C正确;D两者结构相似,1氯戊烷的碳链短,其密度大,则密度为1氯戊烷 1氯己烷,故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结合质子的能力和电解质电解强弱有关,越弱越容易结合质子。4己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在含 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 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a 间发生反应:3HSO3-+IO3-=3SO42-+I-+3H+Bab 间共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8mol Cbc 间反应:I2仅是氧化产物D当溶液中I-与 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时,
5、加入的KIO3为 1.08mol【答案】C【解析】A0a 间没有碘单质生成,说明碘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加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1mol,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3mol,亚硫酸氢根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生成碘离子,所以其离子方程式为:3HSO3-+IO3-3SO42-+I-+3H+,故 A 正确;Bab间发生反应为3HSO3-+IO3-=3SO42-+I-+3H+,反应 IO3-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则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8mol,故 B正确;C根据图象知,b-c 段内,碘离子部分被氧化生成碘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
6、+6H+5I-3H2O+3I2,所以 I2是 I2是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D根据反应2IO3-+6HSO3-2I-+6SO42-+6H+,3mol NaHSO3的溶液消耗KIO3溶液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碘离子的量为1mol,设生成的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根据反应IO3-+6H+5I-3H2O+3I2,消耗的KIO3的物质的量为 xmol,消耗碘离子的物质的量=xmol,剩余的碘离子的物质的量=(1-x)mol,当溶液中n(I-):n(I2)=5:2 时,即(1-x):x=52,x=0.24mol,根据原子守恒加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1mol+0.24mol=1.08m
7、ol,故 D 正确;故选C。点睛:明确氧化性、还原性前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结合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易错点是D,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并结合原子守恒计算,还原性HSO3-I-,所以首先是发生以下反应离子方程式:IO3-+3HSO3-I-+3SO42-+3H+,继续加入KIO3,氧化性 IO-3I2,所以 IO3-可以结合H+氧化 I-生成 I2,离子方程式是 IO3-+6H+5I-3H2O+3I2,根据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各个点的产物。5科学研究发现,高度对称的有机分子具有致密性高、稳定性强、张力能大等特点。饱和烃中有一系列高度对称结构的烃,如(正四面体烷C4H4)、(棱晶烷C6H6)、(立方烷C8H8)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三种物质中的C原子都形成4 个单键,因此它们都属于烷烃B上述三种物质互为同系物,它们的通式为C2nH2n(n2)C棱晶烷与立方烷中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其二氯代物的数目不同D棱晶烷与立方烷在光照条件下均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上述三种物质中的C原子之间都形成C-C键,但由于不是结合形成链状,因此它们不属于烷烃,A 错误;B.三种物质的通式为C2nH2n,n2,但结构不同,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CH2原子团的整数倍,不属于同系物,B 错误;C.棱晶烷与立方烷中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其二氯代物都有3 种,数目相同,C错误;D.棱晶烷与立方烷
9、分子中每个C与三个 C形成三个共价单键,因此都属于饱和烃,在光照条件下均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 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Y、Z的氢化物稳定性YZ B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CX、W、Z 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XZW D中 W 和 Y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说明W 为 O,
10、X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说明X为 Na,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 倍,说明Y为 Si,Z为 Cl。【详解】A 选项,Y、Z的氢化物稳定性HCl SiH4,故 A 错误;B 选项,Si单质的熔点高于Na 单质,硅是原子晶体,钠是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熔点一般高于金属晶体熔点,故 B 正确;C 选项,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aClO,故 C正确;D 选项,利用价态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 来判断得出SiO32中 Si 和 O 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点睛】价态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 来判断化合物中各原子
11、是否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7优质的含钾化肥有硝酸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钾肥化合物都属于正盐,硝酸钾属于氮钾二元复合肥B磷酸二氢钾在碱性土壤中使用,有利于磷元素的吸收C上述钾肥化合物中,钾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硫酸钾D氯化钾可用来生产氢氧化钾、硝酸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答案】D【解析】【详解】A磷酸二氢钾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为酸式盐,故A 错误;B磷酸二氢根离子易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磷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与阳离子易形成不溶性沉淀,所以磷酸二氢钾在碱性土壤中使用,不利于磷元素的吸收,故B 错误;C依据化学式计算可得:硝酸钾含钾38.6%、硫酸钾含钾44.8%、磷
12、酸二氢钾含钾约28.8%、氯化钾含钾52%,钾元素含量最高的是氯化钾,故C错误;D氯化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氢氧化钾、硝酸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故D 正确;故选:D。8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利用双催化剂Cu 和 Cu2O,在水溶液中用H 原子将 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 结合含碳微粒C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答案】C【解析】【详解】A.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
13、应,CO2生成甲醇是通过了多步加氢,为还原反应,故A 正确;B.根据题中反应机理图所示,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故B正确;C.催化过程中有旧的原子团消失,说明有化学键的断裂,例如:CO2和 H转化为 COOH,故 C错误;D.根据反应机理图所示,中间步骤中有CH2O生成,如果调控反应条件可以在此步骤中得到甲醛,故D正确。答案选C。9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 C(金刚石)C(石墨)+119kJ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 101kPa 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
14、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285.8kJ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53.7kJ,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答案】D【解析】【详解】A.等质量的硫蒸气比硫固体含有的能量高,因此二者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A 错误;B.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由C(金刚石)C(石墨)+119kJ 是放热反应,说明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B错误;C.燃烧热是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在 101Kpa 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15、,放出285.8kJ 热量,则2molH2 完全燃烧产生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571.6kJ,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571.6kJ,C错误;D.由于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所以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 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 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mol A 和 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2D(?),“?”代表状态不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5:4,
1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 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B此时 B 的平衡转化率是35%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432c(C)c(A)c(B)g【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说明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C、D 物质中只有一种是气体,列三段式:+2B g4C2D42001.20.81.60.82.81.21.60.38A g??由于(4+2):(2.8+1.2+1.6)=15:145:4,(4+2):(2.8+1.2+0.8)=5:4,所以 C物不是气体,D 物为气体。【详解】A.增大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
17、平衡向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但 C不是气体,增加 C不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A 正确;B.B的平衡转化率=0.8mol 2mol 100%=40%,故 B错误;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由于生成物C 为非气体,其浓度为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232c(D)c(A)c(B)g,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点睛】注意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反应三段式的应用。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足量 SO2通入 NaClO 溶液中:SO2H2OClO-SO42-Cl-2H+B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
18、H4+HCO3-C用浓 H2SO4溶解 FeS固体:FeS 2HFe2H2SD氢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H2SO4混合:Ba22OH 2H SO42-BaSO4 2H2O【答案】C【解析】【详解】A.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NaClO 具有强氧化性,足量SO2通入 NaClO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lO SO42Cl2H+,故 A 正确;B.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生成NH4HCO3,离子方程式为:NH3H2O CO2NH4+HCO3,故 B正确;C.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把Fe2和 H2S氧化,所以用浓H2SO4溶解 FeS固体,不能生成Fe2和 H2S
19、,故 C 错误;D.氢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H2SO4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 2H2O,故 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C项,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则生成物不可能为Fe2和 H2S,所以在解题时要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12下表中“试剂”与“操作及现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A BB CC D D【答案】B【解析】【分析】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会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
20、氨水,白色沉淀会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沉淀溶解;铝粉中滴加氢氧化钠,会生成偏铝酸钠,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出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滴加乙醛,加热,新制氢氧化铜会和乙醛反应生辰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氯水中滴加氢氧化钠,颜色褪去,再加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后与次氯酸反应会生成氯气,颜色恢复。【详解】A.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会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白色沉淀会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沉淀溶解;A 项正确;B.铝粉中滴加氢氧化钠,会生成偏铝酸钠,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B 项错误;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出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滴加乙醛,加热,新制氢氧化铜会和乙醛反应生辰氧化
21、亚铜砖红色沉淀;C 项正确;D.氯水中滴加氢氧化钠,颜色褪去,再加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后与次氯酸反应会生成氯气,颜色恢复,D项正确;答案选 B。13有一种锂离子电池,在室温条件下可进行循环充放电,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一极为纳米Fe2O3,另一极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电解质只传导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为:Fe2O3+6Li2Fe+3Li2O,关于此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此电池逐渐靠近磁铁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2O3+6Li+6e-=2Fe+3Li2O C放电时,正极质量减小,负极质量增加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Li+e-=Li【答案】C【解析】【详解】A.放电时,锂为负极,氧化铁在正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福建省 厦门大学 附属 科技 中学 新高 化学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