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古生界地层划分资料汇编.pdf
《鄂尔多斯古生界地层划分资料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古生界地层划分资料汇编.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划分资料汇编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一、长庆气田(靖边)长庆气田上古生界地层自下而上发育着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表 2),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表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划分地层标志层三叠系刘家沟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 K1上石盒子组盒1P2sh1盒2P2sh2K2盒3P2sh3盒4P2sh4下统下石盒子
2、组盒5P1x5K3盒6P1x6盒7P1x7盒8P1x8山西组山1P1s1山2P1s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太1C3t1K4太2C3t2中统本溪组本1C2b1本2C2b2系陶奥下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沉积厚度一般10m 40m,自下而上划分为本2、本 1 两段。本2段为陆表海型泻湖相铁铝质沉积的铝土质岩;本 1 段以台地潮下灰岩和泻湖潮坪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并发育了泥炭坪环境,为砂岩夹有薄层灰岩透镜体及薄煤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厚度一般60m 80m,主要为一套清水和浑水交互出现的陆表海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太2、太 1 两段。下部太2 段以砂岩为主,夹煤层和生物灰岩透镜体;上部太 1 段以灰岩为主
3、夹薄煤层,局部地区以砂岩为主,夹煤层和灰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厚度约90m 120m,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山2、山 1 两段。山 2 段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岩性主要是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山1 段岩性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泥质岩。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厚度一般140170m,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盒8、盒 7、盒 6、盒 5 四个层段。岩性以含砾粗砂岩、中砂岩及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为主,夹泥岩。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二叠系上统
4、上石盒子组:厚度约 60m左右,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盒4、盒 3、盒 2、盒 1 四个层段。岩性为一套泥岩、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交互沉积。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厚度约240m左右,分布稳定,为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二、榆林气田表 2 榆林气田上古生界地层划分地层标志层三叠系刘家沟组T1l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 K1上石盒子组盒1P2sh1盒2P2sh2K2盒3P2sh3盒4P2sh4下统下石盒子组盒5P1x5K3盒6P1x6盒7P1x7盒8P1x8山西组山1P1s1山2P1s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太 1 C3t1 K4太 2 C3t2 中统本溪组本 1 C2b1 本 2 C2b2
5、 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沉积厚度一般10m40m。自上而下分布为本1、本 2 两段。本2段为一套海相泻湖边缘沉积的铁铝岩,属风化壳之上的坡积、残积物再沉积而成,一般厚度 4m12m。本 1 段为砂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及薄煤层,厚度一般10m20m。上石炭统太原组:是以清水和浑水混合沉积为特点的陆表海沉积,厚度一般60m80m。依岩性组合分上下两段。下部(太 2 段)以砂岩为主,夹煤层,有时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厚度 20m40m。上部(太 1 段)以砂岩、泥岩为主,夹灰岩及煤层,向南灰岩增加,厚度约 45m。下二叠统山西组: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湖成三角洲相、含煤沼泽相及滨浅湖相沉积的砂
6、泥岩互层夹煤层,一般厚度90m120m,自下而上分为山2、山 1 两段。山 2 段是榆林气田的主要气层段,岩性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的灰色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砂砾岩及深灰色含泥中粗粒岩屑砂岩、砂砾岩,夹黑色泥岩和煤层,一般厚度40m60m。山 1 是一套以分流河道为主的砂、泥岩地层,一般厚度40m50m。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下石盒子组:主要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岩性为浅灰色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及灰绿色细砂岩与灰绿色泥岩互层,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气层段(盒 5盒 8),厚度 140m160m。上二叠统上
7、石盒子组:为干旱湖泊环境沉积的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砂岩和粉砂岩,厚度 160m 左右,根据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盒1盒 4 四段。石千峰组:为紫红色含砾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互层,厚度250m 左右。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三、下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对比划分一)地层划分的方法在亚段划分基础上,按照以标准层为等时面,以气层为单位,以岩性组合为基础,以电性特征为手段,结合标志层,坚持在小层划
8、分不穿时,气层对比不穿层的原则,对马五1-马五5进一步作小层划分。1寻找沉积等时面(凝灰岩)地层对比的关键是寻找沉积等时面,凝灰岩是地史中十分难得的等时面标志。在盆地中部陕参 1 井和榆 3 井岩心中见到了凝灰岩,经过区域对比,确定了奥陶系风化壳小层划分的三个区域性标志层,它们具有岩性特殊,对比等时,大面积分布,厚度稳定,电性明显等特点(表 3)。表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标志层特征表(据长庆油田,2001)标志层代号标志层位置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厚度,m 与气层关系备注K1马五41底部深灰、灰黑色凝灰岩与深灰色云质泥岩薄互层,质软,层理发育,易呈鳞片状剥落。高时差,高伽玛,低密度,较大
9、井径。0.6-1.4 处 在 第4号 与 第5号 气 层 之间位 于古侵蚀谷中 的K1被剥蚀掉K2马五22褐灰色、浅灰色细粉晶白云岩,具残余颗粒结构,见毫米级条板状石膏假晶,发育水平裂缝。低伽玛,中低时差,较高电阻 率,较 低 密度。3.2-6.0 第 6 号气层K3马五14底部绿灰、浅绿灰色凝灰岩夹深灰色云质泥岩、凝灰岩较硬。高时差,高伽 玛,低 电阻,低密度。0.8-1.4 第 9 号气层与第10号 气 层 之间2参照小层的划分与对比以上述三个标志层为基础,以气层为单元,参考岩性组合,小层对比划分的办法是先划出亚段,即以K1标志层为等时面卡准马五1的底界,K2标志层卡准马五2的底界,高自然
10、伽玛泥岩段为马五3,K3标志层确定马五4,以“黑灰岩”段顶为马五4的底界,以声速、伽玛平直的黑灰岩稳定段为马五5。然后参考岩性、电性特征和泥质夹层再细分小层,例如在马五1亚段内,根据纯白云岩发育段和泥质夹层又细分为四个小层。即马五11马五41。其中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马五31为纯白云岩段,厚 2.6-4.2m,为主力产气层。马五41顶底分别为凝灰质泥岩和凝灰岩,中部为纯白云岩。自然伽玛曲线呈顶底特高,中间变低的燕尾状,极易识别。二)地层的划分长庆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地层厚度稳定,为奥陶系古风化壳
11、,岩性可比性强,系主要含气层段。尤其是马五1马五5亚段内的白云岩小层,尽管厚度较小,但横向分布十分稳定。用上述方法可将马五1马五5划分出 14 个小层,其内包含了13 个含气层(表4)。现将各小层岩性自上而下简述如下:表 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小层划分方案(据长庆油田,2001)统组段亚段小层标志层气层号气层组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马五段马五1马五111 上部气层组马五212 马五313 马五41K14 马五2马五125 中部气层组马五22K26 马五3马五137 马五23马五338 马五4马五14K3 9 下部气层组马五2410 马五3411 马五5马五1512 马五2513 马五6马
12、五7马五8马五9马五10马五11:深灰、灰褐色泥细粉晶云岩、角砾状云岩夹薄层鲕粒云岩及含泥云岩。顶部发育风化裂缝,裂缝被黄铁矿、铝土质、泥质充填。上部溶蚀针孔较发育,含气;下部泥质含量增高。中高电阻率,低锯齿状时差,自然伽玛曲线上低下高,形成台阶状差异。该层受风化剥蚀普遍,常被石炭系切割,保存不全。最大残余厚度9.8m,一般 0-6m。马五21:灰、浅灰色细粉晶云岩夹灰色砂屑云岩、纹层状云岩。上部质纯,下部夹两层深灰色云质泥岩,局部夹岩溶角砾岩薄层。含条板状、针状石膏假晶,具鸟眼、干裂、纹层等蒸发潮坪沉积标志。溶蚀孔洞针孔发育,含气较普遍。本层在岩溶台地主体部位保存较全,厚度 6.8-7.2m
13、,侵蚀谷处0-3m。电性特性为高电阻率,低平的时差,自然伽玛为低平段,下部伸出两个剑状高峰。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马五31:灰、浅灰色细粉晶云岩夹角砾状云岩及纹层状云岩,局部见颗粒云岩薄层,偶见石膏假晶。古岩溶作用强烈,斑状溶蚀孔洞发育,伴有鸡笼状成岩微裂缝,是主力产气层。分布稳定,厚度一般3-4m。自然伽玛为低箱状,侧向电阻率较低,时差较高,密度显低值。马五41:顶部 1.5m 左右为深灰色角砾状云质泥岩,局部夹泥灰质云岩。中部2m左右为浅棕灰色细粉晶成岩白云岩或灰质云岩、泥晶灰岩。下部1.5m 左
14、右为深灰、灰黑色凝灰岩夹云质泥岩。中部去灰化云岩,重结晶较粗的地区形成孔隙型好的储层,为主要产气层之一。底部凝灰岩是重要的区域对比等时面,即K1 标志层。电性特征为自然伽玛曲线呈上下特高中间很低的“燕尾状”,时差及密度曲线与伽玛曲线相似,双侧向曲线呈“反燕尾状”。马五12:上部为深灰色泥细粉晶白云岩、细粉晶云质角砾岩;下部为灰黑、深灰色云质角砾岩及泥质云岩。上部云岩较致密,物性变好时含气。厚度一般2-4m。自然伽玛及时差曲线均显示为上部低平下部呈剑状突起。双侧向呈上高下低变化。马五22:褐灰色、浅灰色细粉晶云岩夹云质角砾岩及残余鲕粒云岩,见较多毫米级条板状石膏,顺层饼裂明显。该层即K2标志层。
15、属微孔裂缝型气层,厚3.2-4.5m。电性表现为低的箱状伽玛曲线,低密度,低时差,高电阻率,易与上下邻层对比。马五13:中上部为深灰色、灰黑色云质泥岩和泥云质角砾岩,偶见凝灰质泥岩;下部为灰色细粉晶云岩,云岩质纯裂缝发育。厚度3.4-6.6m,一般厚5m。电性表现为中上部高、下部低的自然伽玛和时差呈锯齿状、低密度和中高电阻率特征。马五23:深灰色云质泥岩、泥云岩,云质角砾岩发育,夹纹层状云岩、薄层泥岩。普遍具有角砾结构。云岩角砾间多充填黑色泥质。云岩局部次生灰化严重。厚度变化较大,8-13.6m,一般厚10m。电性在大段高伽玛的背景上中部有所降低。时差呈较高的锯齿状,双侧向为中高值段。马五33
16、:深灰色角砾状云质泥岩夹薄层状泥晶云岩。下部在部分井区夹云质膏岩、硬石膏岩。局部已次生灰化,个别井见气层。厚度变化受膏岩影响,一般厚9m。电性特征与马五23相似。马五14:上部5m左右为灰、浅灰色细粉晶云岩、角砾状云岩。斑状溶蚀孔洞及裂缝发育,区域分布稳定,是主要产气层之一;中下部7-8m 为灰色泥晶云岩与深灰色云质泥岩、泥质云岩或硬石膏岩互层;底部1m 左右为绿灰、浅棕色凝灰岩,即K3 标志层。本层厚9.8-14.2m,区域分布稳定。电性特征为自然伽玛曲线呈两高两低交替变化,低电阻率,中低密度,自然电位显著偏负。马五24:灰色含泥云岩、膏质云岩与泥晶云岩及云质泥岩互层。厚度因含硬石膏的多寡而
17、变化,变化范围8.9-22m,一般厚 14m左右。自然伽玛曲线为较高的锯齿状起伏,双侧向呈尖峰状高阻,密度显高值。马五34:岩性、电性特征与马五24相似,唯有下部白云岩层增多变粗。厚8-14m 左右。马五15:灰黑色泥晶灰岩,底部夹0.1m 左右的黑色泥岩。厚度稳定,一般为6m左右。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9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马五25:灰黑色泥晶灰岩,质纯均一,厚度一般为20m。在电性特征上马五15与马五25相同,均为大段低平的自然伽玛,时差曲线呈低的直线段,电阻率特高,中夹一低阻薄层。图 1 富探井奥陶系马家沟组划分四、
18、上古生界地层划分与对比1湖田段铁铝岩层这是本区最易识别的岩性标志层,它平行不整合于下伏马家沟灰岩地层之上,由底部的山西式铁矿和紧随其上的G层铝土矿构成,在全区普遍都有分布,厚度一般2-15m,河曲、保德一带达10-20m,是晋西北的主要铝土矿产地。在渭北地区铁铝岩层在层位上具有明显的穿时性,韩城桑树坪、象山等地属晚石炭世中期,澄城、洛河、铜川、耀县一带已升至太原组底部,至淳化、歧山则见于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底部。2畔沟灰岩畔沟(段)灰岩由Norin 等(1924)定名,源于太原西山畔沟,在铁铝岩层之上的砂页岩和碳质页岩或薄煤层中,常有一层或数层层状或透镜状灰岩存在,厚度一般0.5-2m,在山西中部
19、地区较厚,向南、北变薄。灰岩内蜓类化石丰富。保德一带称张家沟灰岩。在渭北地区,此灰岩仅见于韩城桑树坪及象山一带,再向西已尖灭消失。表 5 岩石地层划分及标志层特征(据沈光隆修改等,2000)岩石地层主 要 标 志 层 特 征电性特征系统组段小层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峰1 峰2 峰3 峰4 峰5泥灰岩(或钙质结核)鲜红色砂、泥岩K8砂岩锯 齿 状 声 波曲线中统上石盒子组(天龙寺段)盒1 盒2 盒3 盒4硅质岩(燧石层)褐红色砂泥岩(K6砂岩)低电阻、高伽玛下石盒子组(化客头段)盒5 盒6 盒7 盒8 桃花泥岩浅色砂岩(K5)泥岩骆驼脖砂岩(K4砂岩)电 阻 曲 线 起伏明显下统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尔多斯 古生界 地层 划分 资料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