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材2020 版】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以VIP 专享文档的呈现方式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1/10 2020高中语文第 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编 辑:_时 间:_教学资料范本【新教材2020 版】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以VIP 专享文档的呈现方式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2/10【最新】20 xx年高中语文第 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
2、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千古风流人物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新教材2020 版】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以VIP 专享文档的呈现方式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3/10 C.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6在下面一段文字
4、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答: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新教材2020 版】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以VIP 专享文档的呈现方式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4/10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可是你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限,长歌时发
6、。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新教材2020 版】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以VIP 专享文档的呈现方式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5/10【注】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穷发:指遥远的北方,词中指金人的后方。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答:9.这两首词有诸多相似之处,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其相似点。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
7、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注】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新教材2020 版】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以VIP 专享文档的呈现方式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中语文 课苏轼词两首 同步 训练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