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必修1第3单元第1讲酶和ATP.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版必修1第3单元第1讲酶和ATP.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必修1第3单元第1讲酶和ATP.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1 讲酶和 ATP 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017 卷T3,2016 卷T3,2015 卷T2,2013 卷T6,2013 卷T29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016 卷T29,2015 卷T1,2014 卷T1,2014 卷T6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016 卷T29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对应学生用书第 39 页)识记基础梳理 1酶的本质及作用(1)本质与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
2、酶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生理功能催化作用(2)作用机理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辨析与识图 1判断正误(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提示】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提示】酶的作用是降低
3、活化能。(3)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4)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5)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提示】低温不破坏酶的结构。(6)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7)人体在发热感冒时,常出现厌食现象,这与人体内酶的活性有关,说明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适宜的温度。()(8)在稀蛋清液中加入蛋白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由于蛋清液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因此不再发生紫色反应。()【提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2据图思考下图曲线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1)无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 _。(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 _。(3)
4、ca段的含义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4)ba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5)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 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理解深化探究 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提示】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思考:(1)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提示】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为蛋白质。(2)乙酶活性改变的机制是什么?【提示
5、】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3下列图示为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四种曲线,据图回答:(1)分别表述甲、丙两图表示的含义。【提示】甲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丙图表明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过酸、过碱、高温、低温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一样吗?【提示】不一样,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3)甲、乙、丙、丁四图所示的因素
6、均对酶活性造成影响吗?【提示】温度和 pH 影响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1考查对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的理解1(2018 新课程仿真卷)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C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大部分酶是蛋白质,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少数酶是RNA,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A 错误;酶应该保存在低温下,B 错误;细胞代谢能够有
7、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专一性决定,C 错误;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D 正确。2(2018 东城区期末)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C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也能改变酶的结构D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D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也有相同的酶,是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酶,如细胞呼吸的酶,ATP 合成酶等,A 正确;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值,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B 正确;高温和低温都能改变酶的活性,其中高温还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C 正确;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
8、能,D 错误。误区警示 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产生部位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氨基酸合成场所核糖体或细胞核核糖体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易使酶失活低温会引起酶变性失活作用前后催化反应前后的数量和性质没有变化发生催化作用后被分解备选习题(2018 潍坊市
9、期中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可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B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可使酶失活D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起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A 项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B 项错误;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具有高效性,C 项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使酶失活,D 项正确。考向 2结合坐标曲线考查酶的作用和特性3(2018 云南一中月考)如图表示某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若 X 为 pH,则 A 点时酶永久失活B
10、若 X 为温度,则 A 点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C在 B 点条件下,同种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最大速率可能不同D若不同种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最大速率相同,则B 点一定相同D若 X 为 pH,则 A 点对应的 pH 过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说明A 点对应的 pH 过低使酶永久失活,A 正确;若 X 为温度,则 A 点对应的温度过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说明A 点对应的温度过低抑制了酶的活性,但此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B 正确;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pH、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在 B 点条件下,同种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最大速率可能因其他因素的限制而使酶促反应最大速率不同,C 正确;不同种酶的酶活性最高、酶促反应速
11、率最大时,所需的最适宜温度或pH 条件(即 B 点)可能不同,D 错误。4(2018 郑州检测)下图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导学号:67110028】A增大 pH,重复该实验,A、B 点位置都不变BB 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 所示变化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 表示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 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 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 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降低,A、B 项错误;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上升,C 项错误;A
12、B 段反应物浓度低,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D 项正确。技法总结“四步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1识标:“识标明变量”。明确酶促反应曲线坐标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2析线:“析线理关系”。分析酶促反应曲线走势,明确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上升”“下降”“先升后降”“先升后稳”“水平”等。3明点(特殊点):“抓点求突破”。明确酶促反应曲线中起点、终点、顶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4判断:“先分后合巧辨析”。对多条酶促反应曲线图,根据曲线上不同标示物识别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有的曲线直接标出),首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
13、出相互关系,然后综合分析。备选习题(2018合肥市二模)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在 t 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B在 t 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C在 t 时刻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底物被彻底分解,A 项错误;丙组温度过高,酶失活,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不能提高,B 项错误;若甲组温度小于乙
14、组温度,说明乙组已超过适宜温度,酶的最适宜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 项正确;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也可能小于甲组温度,D 项错误。考点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对应学生用书第 41 页)原理流程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反应原理淀粉 淀粉酶麦芽糖蓝色不出现蓝色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2)实验设计程序淀粉淀粉酶各自在所控制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淀粉与相应温度的淀粉酶混合在各自所控制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2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反
15、应原理:2H2O2过氧化氢酶2H2OO2(反应式)鉴定原理:pH 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2)实验流程序号实验操作内容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1 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2 滴2 滴2 滴2 注入等量的不同pH 的溶液1 mL 蒸馏水1 mL 5%的HCl 1 mL 5%的NaOH 3 注入等量的 3%的过氧化氢溶液2 mL 2 mL 2 mL 4 观察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5 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燃烧剧烈燃烧较弱燃烧较弱实验关键 1实验变量控制的三个原则实验变量控制原则实例自变量单一变量
16、原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只有温度一个自变量无关变量等量适宜原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 为无关变量,不但相同,还要适宜因变量可观测性原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将不可观测地反应直观地显现出来,便于实验结果的观测2在探究温度或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先分别控制酶和底物的温度或pH,再将酶与底物混合,而不能颠倒,否则酶会在调节温度或pH 的过程中,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3实验用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不同,若用唾液淀粉酶进行实验,则应将60 水浴改为 37 水浴。4由于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自身会加快分解,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
17、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使用斐林试剂时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对点练习 1(2018 青州质检)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B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 错误;可以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
18、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 正确;根据酶的专一性,蔗糖酶不能使淀粉水解,C 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D 错误。2(2018 齐鲁名校三模)如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 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装置A B C D E F 水浴温度()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很长7.0 4.0 1.5 4.0
19、 不凝固(1)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装置 A 中的混合物加温至40,乳汁凝固时间如何变化?_,原因是 _。将装置F 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乳汁凝固时间_,原因是_。(2)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 组实验,实验结果会不准确,原因是_。(3)根据表格简要写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_ _。解析(1)低温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可以发挥出来,由表格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40 左右,因此如果将A 组的水温逐渐提高至40,酶活性提高,乳汁凝固时间明显缩短。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装置F组中的酶已经失活,将F
20、 组混合物冷却至 40,乳汁凝固时间不变(不能凝固)。(2)酶具有高效性,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 组实验,会因为发生凝固反应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 50 之间,若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 50 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凝乳时间最短对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答案(1)明显缩短40 时凝乳酶活性较高,乳汁凝固时间较短乳汁没有凝固60 时凝乳酶已失活,将温度降至40 时不会恢复活性(2)酶具有高效性,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就可能发生凝乳反应(3)在 30 50 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
21、凝乳时间最短对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3(2018 云南检测)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酶活性是指 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以_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2)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和_的作用下分解的。pH 为 3条件下的酶活性 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 为 9 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
22、断依据是 _。解析(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 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 的不同,因变量是1 h 后淀粉剩余量。(2)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结果。由于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据图示可知 pH 为 3 和 pH 为 9 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 为 3 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 pH 为 9 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 pH 为 3 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3)比较 pH 为 1 和 pH 为 7 的实验结果可知,pH 为 7 的条件下淀粉的剩
23、余量小于 pH 为 1 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答案(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pH1 h 后淀粉剩余量(2)重复淀粉酶盐酸小于pH 为 3 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3)1 h 后,pH 为 7 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 为 1 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考点三|ATP的结构和功能(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识记基础梳理 1填写 ATP 的结构概念图2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ATPABADPPi能量(1)下列需要 A 过程提供能量的是。主动运输生物发光、发电肌肉收缩淀粉合成大脑思考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2)进行 B 过程的生命活动和
24、场所生命活动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物:细胞呼吸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3)进行 B 过程的能量来源和去向来源:光能和细胞呼吸时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去向:用于形成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教材边角知识 必修 1P88“相关信息”,ATP 由哪几个小分子组成?【提示】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组成。辨析与识图 1判断正误(1)1 个 ATP 分子中只含有 1 个腺嘌呤和 3 个磷酸基团。()【提示】1 个 ATP分子中含有 1 个腺嘌呤,1 个核糖和 3 个磷酸基团。(2)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3)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 的生成。(
25、)【提示】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释放能量,也不合成ATP。(4)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提示】细胞中的 ATP 与 ADP 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5)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 的唯一来源。()【提示】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6)活细胞内 ATP与 ADP 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提示】ATP 与 ADP 的转化是双向进行的。(7)能量就是 ATP,ATP 就是能量。()【提示】ATP 是能源物质。2据图思考下图为 ATP 水解的过程图解。(1)图中 A、P所代表的含义分别是腺苷和磷酸基团。(2)图中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必修 单元 ATP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