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2_5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教案2(新版)浙教版.pdf
《九年级科学上册2_5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教案2(新版)浙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2_5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教案2(新版)浙教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教案可编辑物质的转化(第3 课时)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 5 节物质的转化教材分析以物质分类为主线,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金属冶炼实验探究:碳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三个实验。从原理和操作、现象等各方面进行具体对比分析,归纳比较常见的实验操作要点及原因分析,建立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这几个概念容易混淆。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纯度问题,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容易出错。且内容较多,一个课时处理,课堂容量较大。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并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本节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2、实验现象,归纳金属冶炼的原理。通过实验原理和操作、现象等各方面进行具体对比分析,归纳比较常见的实验操作要点及原因分析,建立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纯度问题,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容易出错。教学中可将此类计算分步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有关纯度的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金属冶炼的原理,建立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2学会有关纯度的计算二、过程方法1能从元素组成和化学反应两个角度进行计算,通过纯度问题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2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
3、有关金属提炼和利用的知识,树立珍惜资源的情感精品教案可编辑2通过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处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3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的来源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建立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2.学会有关纯度的计算难点:1.建立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2.学会有关纯度的计算课前准备实验:木炭、氧化铜、药匙、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烧杯、石灰水、氢气制取装置。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问题: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则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什么
4、?大部分金属都比较活泼,在空气和土壤中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化合物。由于人类所需的金属主要是游离态,所以需要通过冶炼将化合物变为单质。常用的金属冶炼的主要方法是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夺取金属氧化物在中的氧,得到金属。通过金属是从矿物中提炼,让学生认识到金属的冶炼原理,使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二、新课教学金属化合态金属游离态精品教案可编辑方法一: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实验: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未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
5、试管壁出现(亮红色、有金属光泽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和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2CuO CO2+2Cu提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讲解:反应中,碳得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失氧生成铜。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方法二:CO 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化学方程式:C+CO22CO CO+CuO Cu+CO2方法三:氢气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讲述: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验纯,因为空气中混有氢气的体积占总体积的4%7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科学 上册 _5 物质 转化 课时 教案 新版 浙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