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四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四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四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 2021 届新高考四诊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发现,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科研人员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需抽取不同动物的血液,以测定其甲状腺激素的浓度B需通过盐酸解离获得单个心肌细胞,以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C恒温动物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分裂能力较强D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肌细胞分裂能力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由变温动物到恒温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
2、,但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较低,说明高等动物心脏再生能力较差。【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动物种类,因变量是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而甲状腺激素主要存在与动物血液中,故需抽取不同动物的血液,以测定其甲状腺激素的浓度,A 正确;B、需通过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心肌细胞,以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B错误;C、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恒温动物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分裂能力较弱,C错误;D、由图中结果可知,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心脏组织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心肌细胞分裂能力较弱,两者呈负相关,D 错误。故选 A。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 T细胞能在内
3、环境中特异性识别靶细胞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的速率明显下降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解旋酶D手掌磨出的水泡消失的原因是水泡中的液体全部渗入毛细血管中【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是细胞之间的作用,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A 正确;B、内环境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但不一定代谢速率都
4、明显下降,B 错误;C、解旋酶是DNA 复制所需要的,存在于细胞内,C错误;D、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 错误。故选 A。3人体细胞内染色体上某个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 a 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时会选择不同的模板链B过程 b 可能剪切掉了RNA1 中的部分脱氧核苷酸C过程 c 中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不能与终止密码配对D基因表达时a 过程和 c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过程a 是转录,过程b 是对 RNA1进行加工剪切,过程c 是翻译,据此答题。【详解】A、过程 a 是转录,需要的模板链是该基因中的一条
5、链,这条链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A 错误;B、过程 b 是对 RNA1进行加工剪切,剪切掉的应该是一些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B 错误;C、过程 c 是翻译,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它们不能与终止密码配对,正是这个原因,当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时,肽链合成结束,C正确;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a 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c 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场所是不相同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此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信息能力。4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6、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C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 正确;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
7、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C、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C正确;D、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本题难点主要是比较图中各条曲线,并读懂各条曲线的含义。5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各基因位置如图。关于细胞增殖中染色体及遗传物质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是AaBb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C减数第一次
8、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DNA 和染色体数目均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A/a、B/b 属于等位基因,但Ab 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连锁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是AaBb,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AAbb、aaBB,A 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条数为2n,含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为2n,也含两个染色体组,B 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由
9、于未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后,由于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着丝点,故细胞中DNA 加倍,但染色体数目均未加倍,D 错误。故选 B。6新冠病毒2019-nCov 引发全球疫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其疫苗研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下列有关人体接种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首次接种疫苗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C接种后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合成分泌抗体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接种疫苗后,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10、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详解】A、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抵抗同种抗原的再次入侵,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 错误;B、首次接种不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 错误;C、接种后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C错误;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发生免疫反应,D 正确。故选 D。7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 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 2)。下列有关反应 1 和反应 2 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 1 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B在反
11、应1 和反应 2 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反应 1 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D反应 1 和反应 2 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题干中反应1 属于非条件反射,而反应2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详解】A、反应 1 手碰滚烫的热水,立即缩回手属于非条件反射,而眼睛受到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A 错误;B、在反应 1 和反应 2 的反射弧中,体内都会发生
1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因此都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C、在反应1 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发生的是单向传导,C错误;D、反应 1 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与大脑皮层无关,反应2 与大脑皮层有关,D 错误。故选 B。8用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 号为 DNA 标准样液(Marker),10 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 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A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 至 500bp 之间B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 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
13、实验结果没有干扰【答案】B【解析】【分析】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详解】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 号野生型和10 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B、3 号 PCR结果包含250500bp 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 错误;C、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D、
14、10 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由图可知,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D 正确。故选 B。9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分子,在特异的结合并切割特定的mRNA 后,核酶可以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 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酶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B向含有核酶的溶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C核酶发挥作用时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与不加酶相比,加核酶组mRNA 降解较快,由此可以反映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
15、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B、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所以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B 错误;C、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核酶和mRNA 之间有氢键形成,而切割mRNA
16、分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D、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以核酶为素材,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掌握酶的特性,能够根据题干信息中催化过程确定催化过程中的氢键的形成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10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核酸也具有催化功能B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的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有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C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都需要搬运各自组成单位的工具D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7、2、细胞质中能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tRNA。3、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核糖体、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等。4、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详解】A、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 正确;B、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如染色体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C、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是t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的合成不需要搬运的工具,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核DN
18、A 相同,分化的细胞RNA 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明确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是解题的关键。11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B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C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D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
19、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只能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细胞,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B正确;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2d 与 6d 处理时间不同,结果相同,C错误;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与时间,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结果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2下列有关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查马齿苋的种群密度和蜻蜓卵的密度常用样方法B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田
20、鼠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病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详解】A、马齿苋和蜻蜓卵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 正确;B、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正确;C、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 正确;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不应是患病人群中,D 错误。故选 D。【点睛】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13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 的
21、神经被剥离,蛙心1 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 1 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 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 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 收缩的化学物质【答案】C【解析】由于离体的蛙心需要保证其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给蛙心灌注的任氏液相当于蛙心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 正确;两个离体的蛙心在实验刺激之前,生理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它们的收缩频率应是基本一致的,B 正确;由于连接两个蛙心的是导管,所以蛙心1 的电信号不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C错误;电刺激蛙心 1
22、的神经,通过测频仪器得到的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对比,蛙心2 的收缩频率跟随变慢,说明蛙心1 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仅自身受到产生某种抑制性化学物质使其收缩强度变慢,还随任氏液流到蛙心2,引起蛙心 2 的收缩强度也变慢,D 正确。14研究表明,人体的乳腺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8 条,若用15N 标记乳腺癌细胞DNA 的双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5 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腺癌细胞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与DNA 数量均加倍B第 1 代细胞在分裂中期时,只有一半染色体上含有15N 标记C乳腺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染色体未发生变异D使用 RNA 聚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答
23、案】D【解析】【分析】1、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以两条链作为模板进行的。2、(1)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间期染色体复制后,DNA 分子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A 错误;B、由于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第1 代细胞在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都有15N 标记,B错误;C、乳腺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碱基对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
24、替换),染色体上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错误;D、使用 RNA 聚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 正确。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B选项中,需要结合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特点进行分析。15下列关于神经元及其膜上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膜上特定的通道蛋白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B多个小电位叠加到一定阀值可以产生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动作电位会因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25、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刺激神经元,神经元会兴奋,达到阈刺激,会引起膜去极化,Na+内流,膜内正电荷越来越多,导致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反极化状态,这样的一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到达动作电位的峰值后,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得膜内外重新恢复为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该过程称为复极化,有时K+外流过多,还会发生超极化。【详解】A、神经元膜上特定的通道蛋白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钠离子通道蛋白使得膜外的钠离子内流,钾离子通道蛋白使得膜内的钾离子外流,A 正确;B、小电位不能传播,多个小电位叠加到一定阀值可以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新高 考四诊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