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名词解释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06——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名词解释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名词解释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6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名词解释综合2006年:1、思维答: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根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根括性生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在思维过程中,人只有在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及综合、抽象及概括,并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人的思维及语言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发展水平的不同,思维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民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2、中数答:中数又称中位数、中点数,它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说在这组数据中
2、,有一半的数据比中数大,有一半的数据比中数小。中数可能是数据中的某一个,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数。中数是集中量数的一种,反映了数据组的集中趋势。中数计算简便,但反应不够灵敏,受取样影响较大,常用于偏态分布或有极端数据的分布中表示集中趋势。3、社会惰化答: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宛成时偏少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一起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群体越大,个人所做的努力水平也越低。其产生原因为:个人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当人们的行为效率可以被鉴别出来,或是对个人行为贡献单独进行测量时,人们便保持了足够的
3、被评价焦虑,行为的动机也得到了激发,这时即便 及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也不会出现社会惰化。4、鉴别指数答:鉴别指数是项目分析指标,它是指测验编制中确定测验项目区分个体所测能力高低的程度指标。其估计方法很多,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基本相同。最简单的估计方法是比较两个极端效标组通过一个项目的个案比例。当效标测量是一个连续变量时,可从分布的两端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然后将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用百分比来表示,这两个百分数之间的差异就提供了题目区分度的指标,鉴别指数的范围在1-1之间,1表示鉴别指数最高,-1表示鉴别指数最低。鉴别指数越高,题目的鉴别性能即区分能力越好。5、场独立性答:场独立性是指
4、内部信息加工较少受外界参照物曩响的认知方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在知觉研究中发现,可用棒框测验、倾余小屋一倾余椅子测验来鉴别。场独立型者倾向于以自我内部为参照进行认知,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场独立型者独立于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学习方面,场独立型者一般偏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性成分,能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比较易于适就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在人际交往方面,场独立型者喜欢做及人无关的事,对他人不感兴趣,不善及人交往。6、成熟势力说答:成熟势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成熟及
5、学习是支配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成熟及内环境有关,是由遗传决定的;学习及我环境有关,是后天经验的习得和行为的变化。环境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成熟在心理发展中更重要。儿童行为的发育成长在其自然顺序,儿童的必现发展就是各种行为或行为模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守程,一定行为模式的出现及一定的年龄相对应。该学说是在对许多儿童的追踪观察和纵向研究基础上提出,有大量的摄影记录支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曾对当时有关儿童早期行为的研究产了巨大影响。但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其他条件。7、公共因素方差答:公共因素方差又称作共同性或公共性,它是指公共因素所决定的
6、方差在观测变量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当公共因素彼此正交时,变量公共因素方差等于和该变量有关的所有因素负荷的平方和。公共因素方差一般用h2表示。在测验中,公共因素方差能反映测验所测量属性的程度,其值越大,说明该因素所测量的属性越强。8、罗密欧及朱丽叶效应答:罗密欧及朱丽叶效应是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会更加牢固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为:按照认知不协调理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和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们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
7、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自己选择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自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2007年:1.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分)2.双侧检验:按(待检验的统计量)分布的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称双侧检验。(2分)应用于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参数中音高必定大于或小于另一个的假设检验。(1分)3.犯错误效应:一点小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增加的现象。(3分)4.离差智商:是将音高人的智力测验分数及同年龄组的人比较所得到的标准分数。(3分)5.学习迁移:指
8、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3分)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及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7.点估计:是在总体参数未知时,用一个特定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2分)一个较好的估计量应满足无偏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特性。(1分)8.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及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3分)2008年:1、似动: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2、归因:归因是指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
9、原因。一般说来,人们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3、常模:常模是揭示心理测量分数的基础。常模常常是指常模群体得出的测量分数。所谓常模群体是指具有常模总体基本特征的代表性样本,因此常模群体所导出的测量分数就代表着整体特征。测量手册所列出的常模常常是样本常模,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特殊常模常常是为非典型团体建立的,一般比小团体建立的常模范围更窄。4、众数: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众数可通过观察的方法直接得到,也可用积分的方法求出。5、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特征等。6、刻板印象:人们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6 2012 同等学力 心理学 题名 解释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