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
《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0522018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8株洲)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蒸馏水 C.铝合金 D.石灰石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2、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 解:A、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铝合金中一定含有铝,还含有其它金属或非金属,所以属于混合物,故C错;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2.(2018株洲)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分析: 本
3、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解: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是铜及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铜,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花生米霉变不能再吃,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是因为镁及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3.(2018株洲)已知:2Al+Fe2O3 Al2O3+2Fe,该反应放
4、出大量的热量使得生成的铁融化,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解答: 解:反应物中Al是单质,Fe2O3是化合物,生成物中Al2O3是化合物,Fe是单质,所以反应类别是置换反应.4.(2018株洲)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A.蒸馏 B.活性炭吸附 C.加入肥皂水 D.过滤考点: 水的净化。专题: 空气及水。分析: 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
5、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蒸馏,使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能使水得到净化.B、活性炭吸附沉淀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能使水得到净化.C、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D、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尽管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但能使水得到净化.5.(2018株洲)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氯化钠固体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除杂
6、方法。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分析: 试剂能将二者鉴别出来必须及两种气体结合后呈现的现象不同就行.要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考虑.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浑浊.解答: 解:A、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能,所以能鉴别,故A错;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塑料瓶分别装满两种气体,再加入水,盖上盖,待一段时间看塑料瓶的变化,变瘪的是二氧化碳,所以能鉴别,故B错;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溶液变红,一氧化碳则不能,所以能鉴别,故C错;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及氯化钠固体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D正确.6
7、.(2018株洲)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银和稀盐酸 B.铁和硫酸锌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 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回答.解答: 解: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g在H后边,所以Ag不会及酸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金属活动顺序表中,Fe在Zn的后面,所以Fe不会把Zn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盐溶液及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则硝酸钾溶液
8、和食盐水不发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酸及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反应可以发生,故D符合题意;7.(2018株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考点: 利用分子及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水的组成;原子的定义及构成;分子的定义及分子的特性。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A、根据分子是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的定义进行分析;C、根据原子的定义进
9、行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解答: 解:A、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可知,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B、由分子的定义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C、由原子的定义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8.(2018株洲)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B、根
10、据量筒读数的读法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考虑.解答: 解:A、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B、视线要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题及上边水平了,故B错;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倾斜,要竖直悬空滴加,故C错;9.(2018株洲)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构成 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及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8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
11、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考点: 生命活动及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 化学及生活健康。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以及氧化的产物、分子的构成,元素质量比等.解答: 解: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 个氧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及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12):(166)=6:1:8;故C正确;D、由于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
12、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10.(2018株洲)今年,株洲市成为了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参加央视城市1对1节目录制时表示:要把株洲建成自行车之都,倡导全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理念 B.低碳交通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建设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株洲 C.制造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塑料,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自行车钢圈在镀层脱落后更容易生锈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 化学及生活。分析: A、低碳交通是减少含
13、碳物质的排放,所以要通过考虑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好处来分析;B、根据节能减排的内涵考虑;C、根据自行车轮胎的材料考虑;D、根据自行车钢圈镀层的作用考虑.解答: 解: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指尽量的减少交通工具对空气的污染,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就做到了低碳交通,故A说法正确;B、由于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所以要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少使用汽车,要求低碳交通也就达到了节能减排,故B说法正确;C、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合成橡胶,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说法错误;D、自行车钢圈镀层就是为了防止内部的钢圈生锈,隔绝空气,镀层脱落后及氧气直接接触,所以更容易生锈,故D说法正确.1
14、1.(2018株洲)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该反应放热A.A B.B C.C D.D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分析: 未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因为氧化铝及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因此无变化;将带火星的木
15、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解答: 解:A、未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因为氧化铝及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因此无变化,不能证明铝不如铜活泼,故选项错误;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正确;C、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16、选项错误;12.(2018株洲)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右边为除杂试剂,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 水 B.氧气(水蒸气) 浓硫酸 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 铁粉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灼热的氧化铜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及共存问题。分析: 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及杂质反应,不能及原物质反应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氯化钠能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用水可以除去碳酸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除
17、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可以用铁粉除去,因为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碱溶液吸收.解答: 解:A、氯化钠能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加水再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可以用铁粉除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把原物质一氧化碳除去了,不合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13.(2018株洲)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
18、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 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生成分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能及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解答: 解: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故A错误;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故B正确;C、防止冷空气进入,如
19、果关闭门窗,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错误;D、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D错误.14.(2018株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及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考点: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燃烧是可燃物及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能放出热量,其它反应如中和反应等也属于放
20、热反应;缓慢氧化也是物质及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是重要的燃料;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及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解答: 解:A、燃烧能放出热量,其它反应如中和反应等也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B、缓慢氧化也是物质及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是燃烧,故选项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是重要的燃料,故选项正确;D、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及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选项错误;15.(2018株洲)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
21、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 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 溶液、浊液及溶解度。分析: A、根据配制溶液所用的仪器考虑;B、根据左物右码考虑;C、根据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进行计算;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考虑.解答: 解: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还有量筒、胶头滴管,故A错;B、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故B错;C、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5:95=1:19;故C错;D、
22、易潮解,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因为氢氧化钠既易潮解,又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故D正确.16.(2018株洲)小亮同学实验中测得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10.3 B.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氯化钠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8.5g D.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37.0考点: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pH试纸所附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23、B、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C、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体温计的精确度为0.1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某某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0.3,故数据不合理.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氯化钠溶液,量筒选择合理,故数据合理.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8.5g,数据合理.D、体温计的精确度为0.1,故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37.0,数据合理.ww w.xkb 1.co m17.(2018株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株洲市 中考 化学试题 答案 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