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案川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案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案川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鞅变法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一、商鞅变法前的秦国1秦襄公时,拥立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2秦穆公时,成为诸侯大国。企图向东拓展,参及中原争霸未果。3秦献公即位后,实行改革,便于向东扩展。4秦孝公时,决心彻底改变秦国卑弱的局面。发出求贤令,将商鞅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教材互补秦国位处西部,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局部,及西部各族为邻。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国曾“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步入春秋强国的行列。然而,秦国毕竟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人教版)归纳总结对商鞅变法背景的理解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1)必要性:秦国
2、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落后;(2)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经历、孝公支持、商鞅到来;(3)准备:商鞅阐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深化探究材料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及之分土。思考秦孝公为什么要公布?求贤令?呢?结果如何?答案(1)原因:当时秦国力量弱小,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想改变落后的面貌,通过变法到达富国强兵的目的。(2)结果: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来到秦国效力,商鞅正是在“求贤令的感召下来到秦国的。二、商鞅第一次变法1概况:开场于公元前356年,以政治改革为主,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改革。2主要措施(1)公布法律
3、,制定连坐法。(2)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燔诗书而明法令,整肃吏治。3作用:国力日益强盛,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教材互补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秦国原先的乡镇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定居点。商鞅变法时,为了加强管理,对居民进展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实行连坐制度。规定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揭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人民版) 重点精讲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稳固和开展新兴的小农经济,稳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根底;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开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
4、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开展的巨大障碍。深化探究探究点1变法的开场材料“徙木立信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商鞅刚刚上任后,请求用国王的名义发布一个公告“谁能把北城门口的一根百十斤重的木头,扛到南城门口,就赏五十两金子。结果,百姓看到以后,都不相信他的话。最后,终于有一个百姓站了出来,把那根木头扛过去了。商鞅当场兑现奖励,秦国百姓对他的话从此非常信服。思考“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商鞅的这一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商鞅言行一致。“徙木立信使商鞅赢得了秦国民众对其变法的支持,保证了变法法令的顺利推行。探究点2奖励军功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
5、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十世纪 图一秦国武士复原图 图二商鞅戟思考(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秦国建立了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_制度,废除了“_。(2)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答案(1)二十等爵制,世卿世禄制(2)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底。三、商鞅第二次变法1概况:开场于公元前350年,以经济改革为主,辅之以政治改革,把变法全面引向深入,加快富国强兵的进程。2措施(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从法律上维护了土地私有制。(2)改革赋税制度,实行“舍地而税人。(3)统一度量衡。(4
6、)普及县制。(5)改革秦国风俗。3影响:“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开场转向兼并战争。重点精讲商鞅变法如何表达了地主阶级的意志(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稳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即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根底,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教材互补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但沉重地打击
7、了旧贵族,开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到达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岳麓版) 深度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涉及从经济根底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历史开展的潮流。深化探究探究点1废除井田制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思考(1)材料中的“务本指的是什么?商鞅哪些改革措施表达了这一目的?(2)材料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
8、如何评价?答案(1)重视农业生产;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持否认态度。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开展的趋势,是社会的进步。探究点2加强集权材料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思考(1)材料中提到的商鞅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对此作出了怎样的规定?(2)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郡县制度。商鞅变法废除了分封制,将县作为地方根本的行政单位,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展
9、管理。(2)县制确实立,彻底摧毁了旧贵族赖以抗衡王权的物质根底,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提供了行政组织上的保障,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课堂小结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说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秦国尚武精神充满A BC D答案D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满。而材料没有表达。应选D。2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及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燃烧诗书 D什伍连坐答案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上册 课商鞅 变法 秦国 崛起 教学 案川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