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6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学科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Li 7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Ar 40Fe 56I 127一、选择题1.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
2、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 Li、P、Fe 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 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B 正确;2/16C、得到含 Li、P
3、、Fe 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 Fe3,C 正确;学科网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 错误。答案选 D。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D、淀粉
4、和纤维素均是多糖。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 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 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 Br2/CCl4溶液褪色,C 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 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 B,注意酶的性质特点。3.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3/16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及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
5、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 正确;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4.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NA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C.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AD.1.0 mol CH4及 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1.0NA【答案】B【解析】分析
6、: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D、根据甲烷及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4/16详解:A、16.25g 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 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 0.1NA,A 错误;B、标准状况下 22.4L 氩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氩气是一个 Ar 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 18NA,B 正确;C、1 分子丙三醇含有 3 个羟基,92.0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 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 3NA,C 错误;D、甲烷及氯气在光照条件下
7、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小于 1.0NA,D错误。答案选 B。点睛:选项 D 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及乙烯及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5.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及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成 1 molC5H12至少需要 2 molH2【答案】C【解析】分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判断;C、根据
8、饱和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D、根据氢原子守恒解答。详解:A、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 C5H8,环戊烯的分子式也是 C5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 正确;B、分子中的 8 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上,因此其二氯代物超过两种,B 正确;C、由于分子中 4 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及饱和碳原子相连的 4 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 错误;D、戊烷比螺2,2戊烷多 4 个氢原子,所以生成 1 molC5H12至少需要 2 molH2,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选项 B 及 C
9、 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于有机物分子中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5/16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D 生成 1 mol C5H12至少需要 2 mol H26.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W、X、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W 及 Y同族;W 及 Z 形成的化合物可及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B.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Y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W 及
10、 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答案】B【解析】分析: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W 及 Z 形成的化合物可及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生成物是 HF,因此 W 是 F,Z 是 Ca,W 及 Y 同族,则 Y 是 Cl。W、X、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则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0721,所以 X 是 Na,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W、X、Y、Z 分别是 F、Na、Cl、Ca。则A、金属钠常温常压下是固态,A 错误;B、CaH2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 正确;C、Y 及 Z 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水溶液显中性,C 错误;D、F
11、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价,Cl 元素的最高价是+7 价,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是解答的关键,突破点是能腐蚀玻璃的物质为 HF,进而推断出 CaF2能及浓硫酸反应生成 HF。易错点是选项 B,注意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及非金属氢化物的不同。难点是氟化钙及浓硫酸反应属于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7.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 CO2+H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 CO2和 H2S 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 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 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6/16EDTA-Fe2+-e-EDTA-Fe3+2EDTA-Fe3+H2S2H
12、+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 ZnO石墨烯上的低D.若采用 Fe3+/Fe2+取代 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答案】C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即得到 H2S2e2H+S,因此总反应式为 CO2+H2SCO+H2O+S,B 正确;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及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 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 错误;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 Fe3/Fe2取代 EDTA-Fe
13、3/EDTA-Fe2,溶液需要酸性,D正确。答案选 C。点睛:准确判断出阴阳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而得出阴阳极。电势高低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物理学的角度借助于阳极及电源的正极相连去分析。二、非选择题7/168.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及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仪器 a 的名称是_。(2)将过量锌粒
14、和氯化铬固体置于 c 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K1、K2,关闭 K3。c 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同时 c 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3)打开 K3,关闭 K1 和 K2。c 中亮蓝色溶液流入 d,其原因是_;d 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洗涤、干燥。(4)指出装置 d 可能存在的缺点_。【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氧(2).分液(或滴液)漏斗(3).Zn+2Cr3Zn2+2Cr2(4).排除 c 中空气(5).c 中产生 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6).(冰浴)冷却(7).过滤(8).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
15、亚铬及空气接触【解析】分析:在盐酸溶液中锌把 Cr3还原为 Cr2,同时产生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化。生成的氢气导致 c 中压强增大,可以把生成的 CrCl2压入 d 装置发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1)由于醋酸亚铬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及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 a 是分液(或滴液)漏斗;学科%网(2)c 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 Cr3被锌还原为 C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2Cr3Zn2+2Cr2;锌还能及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 Cr2,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除 c 中空气;(3
16、)打开 K3,关闭 K1和 K2,由于锌继续及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 c 中压强增大,所以 c 中亮蓝色溶液能流入 d 装置,及醋酸钠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水冷水,所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冰浴)冷却、过滤、洗涤、干燥。8/16(4)由于 d 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及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品不纯。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醋酸亚铬制备原理的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及探究的能力、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及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有关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题干信息中提取和应用是解答的关键。9.
17、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 Na2S2O5,通常是由 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2)利用烟道气中的 SO2生产 Na2S2O5的工艺为:pH=4.1 时,中为_溶液(写化学式)。工艺中加入 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 SO2的目的是_。(3)制备 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SO2碱吸收液中含有 NaHSO3和 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电解后,_室的 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 Na2S2O5。(4)Na2S2O5可用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全国卷 化学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