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分析.docx
《史上最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知识点精析】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
2、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及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
3、、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及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及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及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及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及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及弱酸;一
4、元酸及多元酸;含氧酸及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及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及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及碱式盐。4. 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 某一种元素。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及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
5、示物质组成的式子。(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5. 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4)饱及溶液及不饱及溶液及其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饱及溶液不饱及溶液(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及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6、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解题方法指导】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A. 22O2 B. + 3= + 3C. 2 + H24(稀)24 + H2 D. 2623+3H2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B有错,属于碱,3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
7、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及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2,而不是3。答案:A说明:1.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 金属活动顺序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8、即是否配平)。2.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2)将正价部分及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及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连接。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B. 复分解反应,中及反应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解析:解
9、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及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2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及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答案:B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12345酸硝酸硫酸盐酸酸式硫酸钠氢硫酸碱烧碱纯碱苛性
10、钠碱式碳酸铜消石灰盐大理石胆矾纯碱蓝矾石灰石A. B. C. D.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及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及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在本题中,硝酸(3)、硫酸(H24)、盐酸()、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及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烧碱()、苛性钠()、消石灰()2是由金属原子及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纯碱(23)、大理石、石灰石(3),胆矾、蓝矾(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及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2()2 3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11、。答案:D【考点突破】【考点指要】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复习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及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及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及原子、原子及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及联系。对纯净物及混合物、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的习题复习法。【典型例题分析】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
12、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饱及溶液转化为饱及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B. 温度降低时,原饱及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及转化过程。答案:D 例2(06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解析:准确理解分子的含义。答案:A 例3 (北京海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质子数相
13、同的粒子,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及离子,也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两种离子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C.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 任何离子中所带的质子总数及电子总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对元素中各种粒子的相互关系应准确掌握。 答案:C 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知识点精析】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名称化学式俗称主要物理性质硫S硫磺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二氧化碳2固体俗称干冰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干冰易升华。一氧化碳煤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有毒性。甲烷4沼气、坑气无色、无味气体,
14、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乙醇C2H5酒精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液体,可及水任意互溶。乙酸3醋酸、冰醋酸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固体称冰醋酸。氧化钙生石灰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蚀性。氧化铁2O3铁锈、赤铁矿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四氧化三铁3O4磁铁矿黑色固体,不溶于水。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有强腐蚀性。氢氧化钙()2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碳酸钠23纯碱、口碱、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且吸湿结块。碳酸钠晶体2310H2O无色晶体,易失水风化。碳酸氢钠3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但溶解度比23小。氯化钠食盐
15、碳酸钙3石灰石、大理石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硫酸铜4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蓝色。硫酸铜晶体45H2O蓝矾、胆矾蓝色晶体。高锰酸钾4灰锰氧紫色有光泽晶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紫色。碱式碳酸铜2()23铜绿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溶于水。氯化银新制得为白色凝乳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硫酸钡4天然产称重晶石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氢氧化铁()3新制得为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铜()2新制得为蓝色沉淀。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药品性质保存方法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不跟水反应放入冷水中浓硫酸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性)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浓盐酸易挥发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浓硝酸易挥发放入玻璃瓶内,
16、瓶塞要严氧化钙易吸水,易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密封于干燥试剂瓶中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易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密封于干燥试剂瓶中 碱溶液的玻璃瓶应用橡胶塞密封。3. 物质的检验(1)常见气体的检验物质检验的方法、步骤现象化学反应原理备注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CO22氢气点燃 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壁上有水雾或水珠生成。2H2O22H2O不纯时有爆鸣声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加入澄清石灰水 木条熄灭; 石灰水变浑浊。()2232O一氧化碳 点燃; 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 烧杯壁无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2
17、O22()2232O不纯时有爆鸣声甲烷 点燃; 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烧杯壁有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42O222H2O()2232O不纯时有爆鸣声氯化氢 有刺激性气味 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 在空气中有白雾 通入3溶液中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3氨气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有氨臭味; 湿润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3H2O 32O3H2 4氮气 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 加入澄清石灰水 木条熄灭; 石灰水依然澄清。(2)几种重要物质的检验物质所用试剂检验的方法、步骤现象化学反应实例酸() 紫色石蕊试液 取少量酸于
18、试管并加入几滴石蕊试液。石蕊试剂由紫色变为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 取少量酸于试管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试纸蘸取少量酸滴在试纸上。 7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3试剂及稀3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3试剂并滴加稀3产生不溶于稀3的白色凝乳状沉淀。3333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42)2试剂及稀3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2试剂并滴加稀3生成不溶于稀3的白色沉淀。H2424+22424+2碳酸盐(32)或稀3,澄清石灰水 取少量待测固体或溶液于试管; 加入几滴稀或稀3;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冒出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22+2H2O23+222O()22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上最 初中化学 知识点 总结 例题 分析
限制150内